遲敬濤
(高密市口腔醫(yī)院內科,山東 濰坊 261500)
大腸癌是臨床常見的腫瘤之一,疾病晚期會出現(xiàn)便血、腹痛、大便性狀改變等典型癥狀,甚至會出現(xiàn)腫瘤轉移的情況,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通常通過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等化療藥物治療,而晚期大腸癌多為老年患者,身體耐受力較差,難以堅持化療,易降低療效。中醫(yī)認為,晚期大腸癌為本標虛實之證,應以補氣養(yǎng)脾為主要治療原則,益氣清毒法方劑中含太子參、白花蛇舌草等多味中藥成分,可發(fā)揮補肺生津、益氣通脾的功效,加用華蟾素注射液與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可提升大腸癌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1]。本文旨在研究益氣清毒法加中藥靜滴對晚期大腸癌患者免疫功能與腫瘤標志物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12月高密市口腔醫(yī)院收治的58例晚期大腸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2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2例;年齡60~85歲,平均(69.51±6.33)歲;結腸癌20例,直腸癌9例。試驗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齡59~84歲,平均(69.82±5.98)歲;結腸癌21例,直腸癌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符合《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簡介》[2]與《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關于大腸癌的相關診斷標準;患者生存期>3個月;意識清楚者等。排除標準:不能配合此次研究者;過敏體質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奧沙利鉑注射液(南京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85,規(guī)格:50 mg/支)+卡培他濱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024,規(guī)格:500 mg /片)治療,第1天給予奧沙利鉑130 mg/m2靜脈滴注,3 h/次;第1~14天患者口服卡培他濱片1 000 mg/m2,2次/d;21 d為1個療程,第22天行第2次化療,共治療4個療程。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益氣清毒法與中藥靜滴治療,益氣清毒法,湯劑組成:太子參、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各30 g,藤梨根、敗醬草各20 g,地榆15 g,白術、茯苓各12 g,莪術、枳殼各10 g,1劑/d,用水煎煮至300 mL,早晚分服,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中藥靜滴藥物:華蟾素注射液(安徽華潤金蟾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4020273,規(guī)格:5 mL/支),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貴州伯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3862,規(guī)格:10 mL/支),用藥時將20 mL的華蟾素注射液、50 mL的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與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或0.9%的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混合,靜脈滴注,1次/d,21 d為1個療程,共治療4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患者治療后腹痛、腹脹等癥狀顯著改善,且為病灶消失 > 50%為顯效;患者上述癥狀有所緩解,病灶縮小40%~50%為有效;患者上述癥狀無變化,病灶大面積存在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2]。②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依據患者的癥狀程度將其劃分為無癥狀、輕度、中度、重度,分值分別為0、1、2、3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3]。③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率離心10 min,取血清,使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④血液采集及血清制備方法同③,使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兩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糖類抗原242(CA242)水平。⑤采用健康測量量表(SF-36)評分[4]評估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存質量,包括心理、社會、軀體及生理功能,每項100分,分值越高,生存質量越高。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與中醫(yī)證候積分 試驗組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11、14、4例;對照組分別為6、8、15例。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為86.21%(25/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48.28%(14/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9.471,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分別為(2.59±0.37)分、(1.77±0.56)分;對照組患者分別為(2.55±0.41)分、(2.43±0.55)分。與治療前比,治療后試驗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 6.579、4.528,均P<0.05)。
2.2 免疫功能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IgG、IgM、IgA水平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s, g/L)
表1 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比較(±s, g/L)
注:與治療前比,*P<0.05。IgG:免疫球蛋白G;IgM:免疫球蛋白M;IgA:免疫球蛋白A。
組別 例數 IgG IgM IgA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29 8.52±1.36 10.46±2.35* 1.18±0.37 1.45±0.40* 1.40±0.53 1.94±0.79*對照組 29 8.56±1.51 9.43±2.14* 1.13±0.36 1.12±0.44* 1.38±0.55 1.60±0.41*t值 0.158 2.360 1.652 3.104 0.203 2.318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3 腫瘤標志物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CEA、CA19-9、CA242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CEA:癌胚抗原;CA199:糖類抗原199;CA242:糖類抗原242。
組別 例數 CEA(%) CA199(U/mL) CA242(U/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29 36.53±10.82 20.94±8.31* 240.14±30.57 106.83±14.64* 75.34±9.34 28.13±4.06*對照組 29 36.47±10.03 26.78±9.89* 241.49±31.30 172.45±24.34* 74.65±9.12 42.16±5.62*t值 0.219 2.435 0.166 12.441 0.285 18.609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生存質量評分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理、社會、軀體及生理功能評分均顯著升高,且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軀體功能 生理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29 58.12±2.98 72.15±3.78* 59.67±2.12 71.98±3.12* 50.24±3.12 69.78±2.98* 50.01±2.12 68.23±2.01*對照組 29 58.23±2.01 61.31±2.16* 59.31±2.07 63.29±2.98* 50.26±3.68 54.31±3.01* 50.08±2.17 53.98±2.06*t值 0.165 13.408 0.654 10.846 0.022 19.669 0.124 26.663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大腸癌病灶起源于患者大腸上皮,具有較高的發(fā)病、致死率,臨床主要使用奧沙利鉑、卡培他濱等藥物進行治療,可殺死患者癌細胞,但對患者機體內的正常細胞也具有較大殺傷力,且長期服藥患者會產生多重耐藥性,降低療效。
中醫(yī)認為,晚期大腸癌主要由中氣虛弱、毒瘀結聚、傳導失常引起,益氣清毒法方劑中太子參、白花蛇舌草可益氣健脾、解毒滲濕;半枝蓮、藤梨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腫的功效;敗醬草、地榆能消腫止痛;白術、茯苓可健脾消腫;莪術、枳殼能活血化瘀,諸藥共用發(fā)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5]。華蟾素注射液、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均具有抗腫瘤的作用,可加快腫瘤細胞凋亡,增加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臨床癥狀,提升生存質量[6-7]。IgG、IgM、IgA均反映體液免疫情況,腫瘤細胞可減弱患者體液免疫功能,益氣清毒法加中藥靜滴能夠改善患者體內陰陽平衡,保護患者脾胃,改善其營養(yǎng)狀態(tài),增強免疫力,增強患者體液免疫功能。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試驗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各項生存質量評分和各項免疫功能指標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益氣消毒法加用中藥靜滴可改善大腸癌患者中醫(yī)癥狀、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增強療效。
血清CEA水平升高表明機體內癌組細胞增殖速度加快,加重機體損傷,病情惡化;血清CA199及CA242由癌細胞分泌,其水平升高可提示患者病情發(fā)展。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能增強患者機體的免疫力,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半枝蓮中的多糖成分對于腫瘤細胞具有抑制作用,能升高抑癌基因蛋白的表達,進而阻滯癌細胞增殖[8-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益氣清毒法加中藥靜滴可減輕腫瘤負荷,改善腫瘤標志物水平。
綜上,益氣清毒法加中藥靜滴能夠降低晚期大腸癌患者機體內的腫瘤負荷水平,改善其中醫(yī)癥狀,并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