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穎
摘要:高中物理所展現的核心素養(yǎng)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習態(tài)度以及學生對問題的思辨能力。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教師應該格外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加強對學生長期引導,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物理課程成為學生自我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為此,教師應該構建對應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并在此基礎上展開深度探索,推動物理課程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應試教育慢慢走出時代的大潮,在新型的教育改革之下,社會對學生的要求不再是一名“考試者”,而是通過素質教育來培養(yǎng)出更能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在傳統(tǒng)的物理學習過程中,大多數還是以教師主講,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為主,這樣并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質并沒有幫助。這就需要教師們改變教學方式,設計良好的教學課程?;诖?,文章針對高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學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一、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倡導自主預習
預習是完整學習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可以通過自己理解的知識點,將更多的課堂時間和精力留給重難點。自主預習還能夠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有較全面的了解,減少學生在課堂上因為不了解教師想要講什么而看教師演“獨角戲”的被動感,有助于課堂雙向交流互動的產生。以“摩擦力”一課為例,初中階段物理課上學生接觸過簡單的摩擦力學習,對摩擦力的生活現象、公式有一定程度的認識,這一部分可以通過學生自主預習解決。
二、轉變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
物理學科和現實生活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但是部分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強,短期內無法發(fā)現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識,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教師應該為其樹立良好的物理意識,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物理信息,主動分析知識,認識物理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組織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例如知識搶答、一題多解等形式,促進學生思維的多樣化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組織一系列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例如在“沖量”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到家中,利用海綿,或者是雞蛋開始測試工作,以同樣的高度讓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雞蛋會摔碎,但是海綿卻沒有任何損傷,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通且常見的。教師鼓勵學生對物體的動量定理進行分析,最終總結出物體的動量相同,時間短的,往往作用力大,這也是雞蛋容易摔碎的原因。為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逐漸摒棄傳統(tǒng)且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工作中,引導學生積極探究,體現自身的實踐優(yōu)勢,切實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chuàng)建學習小組,鼓勵合作探究
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高中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還要使學生通過高中物理的學習得到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建物理學習小組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還能讓學生在互相研討、互相幫助的環(huán)境下結合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個人的學習效率。教師在進行物理小組的分組工作時,應該將學生的學習能力水平及其性格考慮在內,保障小組內的學生能夠將每個人的效益發(fā)揮到最大。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完成自身的學習后可以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給小組內其他學生進行講解,一方面鞏固自己的知識理解,另一方面幫助小組內其他成員理解。還需特別注意,教師要對小組成員中的學困生進行著重關注,并時常給予正面鼓勵,避免這部分學生因為與其他學生差距大而產生自卑心理而不愿意接受其他學生的教學。
四、營造情境,提升科學精神
對于培養(yǎng)高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來講,需要教師能夠同樣注重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氛圍的營造,基于學生的學習角度,構建適宜學生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首先,結合物理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項目設計提問,在提問過程當中,能夠初步了解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認知,從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緊密結合生活實際,促使學生能夠從生活層面發(fā)現物理知識,鞏固物理知識的實踐應用。其次,推動興趣教學,在教學過程當中,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故事科普,精粹提煉物理知識點答疑解惑,通過反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于物理現象進行思考探究,并結合學生對于物理知識點的反應進行觀察,從而有效調整教學對策。例如,在電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德國物理學家普呂克爾的氣體導電放電現象進行講解介紹,引入物理史料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緊接著為學生介紹輝光放電現象,其是由陰極的某種射線所引起的,因此被稱為陰極射線,通過不同故事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深入感知科學家對于物理現象研究時所表現出的專業(yè)精神與科學態(tài)度,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親身體驗實驗探究,培養(yǎng)科學探究能力
學生分組實驗,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身體與思維,帶給學生最強烈、真實的體驗。要求學生親自設計、收集資料、記錄、論證等,不斷地探究與分析,有利于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第十二章《實驗:電池電動勢和內阻的測量》結合上課學過的結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要求學生進行實驗設計,自主設計和制定實驗方案,可以結合伏安法、安阻法、伏阻法等來制定。當然教師需要提前對實驗的注意事項進行提醒,由于干電池的內阻較小,要預防短路,否則會損壞電表和電池;控制通電時間等,培養(yǎng)學生實驗安全意識。結合實驗得出實驗數據,采用代數法測出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或由歐姆定律制定U-I圖像,求出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的整個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維能力。最后組織學生反思評估實驗,引導學生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結束語
核心素養(yǎng)要求學生具備學習能力、探究能力、科學思維等未來立足社會的必要素養(yǎng),高中物理課堂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素養(yǎng),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需要給學生真正的自主空間,才能讓課堂真正形成雙向的互動和交流。
參考文獻:
[1]沈光先,田寬,馮靚,羅文華.低成本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為例[J].文山學院學報,2020,33(6):108-112.
[2]劉曉濤.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疑難問題調查及突破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8):280.
[3]陳家波.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實踐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14):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