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育波
摘要:在小學階段展開書法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進行中華民族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還能夠使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進行書法教學的過程當中,要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進行隨風潛入夜的滲透,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了解漢字的意義,清楚漢字的由來,接受文化的浸潤,這使學生的書法學習不再單一的停留于字樣和字體結構上,而是能夠從文化的角度去對漢字進行書法的傳承。故此本文從反文旁的教學探析了,如何借助漢字的意義和由來進行書法的教學。
關鍵詞:由來;意義;反文旁
在小學階段練習書法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規(guī)范漢字意識的傳承,還是一種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在書法的教學過程當中,能夠磨練學生的意志,促進學生審美情趣的發(fā)展,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也需要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來對漢字進行深入的剖析,為學生揭示每一個漢字的意義和由來,使學生在漢字的意義和由來了解過程當中感受中國人的內在精神,體會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進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反文旁教學中滲透意義和由來的作用
1.培養(yǎng)學生的漢字素養(yǎng)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書法首先要提高其自身素養(yǎng),在進行反文旁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從漢字的意義和漢字的由來入手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從本質進行探究。漢字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也代表著優(yōu)秀的中華文明,因此也承載著中華上下五千年來的各種信息,教師在進行書法教學的過程當中,為學生進行漢字意義和由來的山頭,也更加有利于學生接受漢字的教育,同樣也能夠使學生進行書法學習的過程當中了解漢字文化,主動傳承我國的漢字文化,那么學生在看到漢字時在書寫漢字時就不再將漢字看成一個簡單的符號,而是將中華五千年的傳統(tǒng)融貫其中。拉近了學生與書法之間的距離,讓學生不僅能夠練習好書法,認識更多的漢字,還能夠領略其中的文化元素,擴展學生的視野是學生的素養(yǎng)得到充分的提升。
2.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很多學生認為書法比較難,點橫折鉤撇捺,每一個筆順都十分的難控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困擾,學生的畏難情緒造成了學生的積極性不明顯,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從漢字的意義和漢字的起源入手,來揭示漢字的背景,使學生對漢字的文化特征進行充分的理解,這使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漢字的本意,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魅力,這使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書法的學習就更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展開書法的練習,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當中,也就完成了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了解每一個漢字背后的故事,進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借由來與意義開展反文旁教學的策略
1.深入教材,明晰目標
書法本就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進行弘揚的重要突破口,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當中,書法的學習方法以外,就是對中國經典的筆帖進行臨摹,從而進行繼承和傳播,臨摹的目的就是能夠從結構上與古人追求相似,根據(jù)先重結構,再重用筆的原則,強調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在反文旁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對反文旁的觀察來了解反文旁的用筆特點,從而發(fā)現(xiàn)反文旁的別樣意義。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教師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首先通過學習能夠使學生掌握反文旁的用筆特點和相交的關系,從而感悟反文旁的意義,通過觀察和教師的示范使學生真正意義上掌握反文旁的寫法和結構,能夠總結規(guī)律,了解反文旁的由來,培養(yǎng)學生對于書法的熱愛,使學生感悟到為人處事的哲學。通過以上目標的建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就需要結合反文旁的教學來為其進行意義和由來的滲透,并且在教學過程的梳理當中明晰意義和由來滲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課堂教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2.故事導入,感受由來
故事是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教師也需要善于運用故事的手段來對學生開展教學:
在原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通過和野獸進行拼搏來獲得食物,膽小的人只會躲在后面,而膽大勇敢的人就會勇往直前,敢用手去和野獸搏斗。在甲骨文時期又表示了手的意思,像勇敢的敢字這里的反文旁表示,敢用手和野獸進行搏斗。
通過這樣一個故事的播放,學生一下子注意力就會集中起來,并且認真的傾聽故事,觀看故事,內容在故事講述完畢之后,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反文旁的由來,通過梳理,不斷促進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提升,也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反文旁的文化魅力。在故事講述完畢之后,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反文旁的由來,使學生能夠從由來入手認識反文旁所表示的含義和意義,這時學生就能夠通過對反文旁的理解來感受為人勇敢的良好思想品德,在這時對學生進行的教育就不再是單純的書法教育,還有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通過故事的形式,能夠在學生對書法有所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思想品德有效提升。
3.意義滲透,文化傳承
每一個漢字都是歷經數(shù)千年演變而來的凝聚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從意義的角度來對反文旁進行深入的剖析,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不僅能夠對反文旁的筆畫結構進行深入了解,還能夠從意義的角度來對反文旁進行情感的迸發(fā)。教師可以首先展示出課本當中有關反文旁的漢字,首先引導學生對反文旁的漢字進行觀察。了解反文旁,在字體中筆畫相交點的位置有什么不同?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反文旁的撇橫捺相交點的變化特點。這時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入文字整體結構探析反文旁的意義。首先幾個反文旁的漢字都是形聲字。而反文旁是形旁,另外一部分是聲旁。在整個漢字的書寫過程當中,反文旁撇橫交叉的不同位置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擺一擺,畫一畫,探究反文旁筆畫組合相交時的高低位置和夾角。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就能夠在理解反文旁意義的同時感受反文旁結構的關系,以及反文旁在整個漢字當中的結構。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所能學會的不僅僅是反文旁的書寫,而且能夠學習偏旁部首書法的學習方法。
三、結束語
每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含義和獨特的魅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需要深入文字的背景,從漢字的由來和意義入手來構建與眾不同的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黨永梅.反文旁——北師大版《書法練習指導(實驗)》五年級下冊第4課教學設計[J].少兒美術,2020(10):19-20.
[2]田紅.以生為本 情趣高效——賴文霞老師《反文旁和欠字旁》教學評點[J].江蘇教育,2018(6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