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雙減背景下的教學工作中,小學語文教師采用追問式的小學教學方式并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提升課堂中的效率,讓小學語文在信息技術的指引下,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追問式的課堂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動腦思考的空間,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的提問方式也會變得生動、有趣些,使得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動腦思考的習慣。
關鍵詞:雙減背景;信息技術;小學語文;追問式;運用
一、引言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時代中,教師的備課內(nèi)容形式增加,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將課堂中好的音樂和更多的圖像信息提供給學生,很快將學生帶入學習狀態(tài)中,給學生提供更多有趣的問題,鼓勵學生探索。在雙減政策實施以后,學生的校內(nèi)作業(yè)量減少,學習負擔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而有了轉(zhuǎn)變,學生們的學習勁頭也發(fā)生了改變。小學語文教師將學生課堂的教學方式進行調(diào)整,抓緊了學生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教師的追問式的教學,而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使教學效果有明顯的改觀。
二、雙減背景下信息技術在小學課堂的作用
在雙減背景下,學生不需要過度的擔憂作業(yè)量,只要將認真地聽課并做好課堂筆記,跟隨教師的指導節(jié)奏,就可以在課堂中掌握大部分的語文學習技巧。信息技術的產(chǎn)生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為學生的語文課堂提供了多彩的圖片和優(yōu)秀的視頻,增加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為學生高效的學習鋪平了道路,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因此,現(xiàn)在的教學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情境,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三、信息技術對于小學語文追問式課堂的影響
(一)點評追問起到畫龍點睛之效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總會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回答,語文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由淺入深的方式進行設置,逐漸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讓學生感受到分析問題的樂趣,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采用信息技術將問題有序地排列,在語文課堂中用多媒體播放,節(jié)約了時間,也加快了教學進程。教師可以使用一些素材和背景,讓學生先了解文章中的大體含義,促使學生可以將問題深入地思考。在小學語文上課之前,教師先用課堂前幾分鐘給學生舉行一場演講活動,然后針對課堂的演講內(nèi)容對學生以追問的方式鼓勵學生踴躍思考,也為學生減輕了學習緊張感,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輕松愉快回答問題的場合。教師在聽了學生對活動內(nèi)容的點評之后,根據(jù)學生淺薄零碎的答案進行追問便給予學生適當?shù)奶崾?,讓學生能夠在問題中進行進一步的思考,使學生養(yǎng)成舉一反三全面思考問題的習慣。學生也可以在教師追問之后獲得更多有益的啟發(fā)。
比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語文教師讓學生對文章進行演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聽后對分鐘演講做出點評。一開始學生的評價層次可能比較淺薄,教師可以繼續(xù)追問詢問學生“如何才能將文章寫得更加深刻而富有感染力?”等所有的學生說出一些比較好的想法時,教師使用一些網(wǎng)絡資源采用多媒體方式播放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參考,使學生能夠從網(wǎng)絡資料中細節(jié)性地分析段落中的好處。如文章中使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讓文章的語言更加細膩,使得文采更加豐富,引人聯(lián)想。
(二)追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索興致
語文教師在教育學生學習閱讀時,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提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要多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影來抒發(fā)學生的個人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思維。教師先使用媒體技術中引入課堂氛圍中,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情境視頻中更進一步的對問題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小學四年級的上冊課本第一單元的有關大自然的學習中,教師按照本單元中《觀潮》的細節(jié)寫作手法和方式作為指導,讓學生將觀潮前、觀潮中、觀潮后等現(xiàn)象進行整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的具體表現(xiàn),先詢問學生“有沒有去海邊看海水漲潮時的樣子?用自己的話語對海潮加以形容?!痹谔釂栠^后,教師再使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錢塘江觀潮的影視作品,使學生能身臨其境的感受大潮的氣勢兇猛,進而繼續(xù)追問“同學們在生活中是否有浪花激起數(shù)米高,像堅固的城墻般的自然奇觀?通過查找資料,再仔細的深思大潮與眾不同的原因?”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的查看一些固定的書籍和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介紹“大潮形成”、“潮的氣勢”以及“觀看潮的最好的位置”等,最后讓學生整理出文章中描寫漲潮前觀潮人們的動作、描繪江面特點的詞匯;漲潮時作者對其情景的描述,以及漲潮后的情景等,有助于學生在本單元末章節(jié)寫作時參考,教師對這些內(nèi)容用多媒體制作成框架圖表,便于學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漲潮變化。
(三)追問引導學生的寫作思維
小學語文的“追問式”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解,為學生在寫作中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語言表達能力,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思維。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語文教師有效的提問能讓學生重視到語文閱讀中的很多細節(jié)問題,啟發(fā)出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見解,使學生們在寫作中抒發(fā)自己的思想觀念,讓學生在作文中有自己獨特的寫作思路,增加學生文章的特色。學生可以寫作的各角度、認知、個性等方面入手,利用教師課堂中追問的形式進一步的對寫作內(nèi)容進行分析和探索,有效地利用了網(wǎng)絡資料,從而編織出一份滿意的作文。比如教師以誠信為話題,讓學生對誠信談一談個人想法。學生可以按照教師中追問式的教學方式,對自己要寫的文章提出各種問題,文章要講什么樣的人物,描寫什么樣的事情,抒發(fā)什么樣的感情,用怎樣的方式表達人的誠信的重要性等。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推測,就能夠逐漸的養(yǎng)成寫作習慣,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地思考和挖掘,讓學生寫作更加生動有內(nèi)涵。
結語: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除了減少學生的學習量,也要校正學生的學習方法,采用追問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啟迪,讓學生可以在信息技術中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語文教師在課前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讓學生參與課堂的演講活動,鼓勵學生踴躍的思考和點評,使學生懂得舉一反三的學習,并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設置情境,將學生思維帶入課堂中,使學生采用追問式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思維,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更加出色有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陸尚榮.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268.
[2]劉愛華.淺議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亞太教育,2016:45-46.
[3]桑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9:98.
作者簡介:鄧進秀(1978---)女,黎族,海南昌江人,高級教師,本科,海南師范大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