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煜辰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過氧化氫酶普遍存在于各種原核和真核生物中,如:馬鈴薯的塊莖、動物的肝臟等。本實驗通過比較馬鈴薯塊在不同條件下催化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來了解酶的特性。
關鍵詞:過氧化氫酶(CAT);pH值;溫度;蘇威爾數(shù)字化實驗系統(tǒng);壓強曲線圖
1.1課題的研究背景及意義
“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中重要的探究實驗中的研究課題[1],要求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來完成實驗探究。本實驗旨在讓學生感受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的快慢、明白酶催化化學反應的高效性、明白過氧化氫酶在生活中的現(xiàn)實意義。而通過數(shù)字化實驗系統(tǒng),我們更能直觀地觀察到現(xiàn)象,得出結論。
1.2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內(nèi)容
本實驗從探究底物濃度、酶濃度、溫度三個不同變量來研究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第一組,馬鈴薯塊大小一樣,但份數(shù)不同,其余條件相同;第二組,過氧化氫溶液計量相同,但濃度不同,其他條件相同;第三組,實驗溫度不同,其他條件相同。用蘇威爾數(shù)字化實驗系統(tǒng),測出反應速率,從而研究反應速率與自變量之間的關系。
2.1實驗材料及儀器
本實驗所需器材有:計算機,數(shù)據(jù)采集器,數(shù)據(jù)線,壓強傳感器,鐵架臺,長尾夾,多向轉接器,錐形瓶,帶孔橡膠塞。
本實驗所需材料有:1立方厘米的馬鈴薯塊若干塊、體積分數(shù)為2%雙氧水100ml、體積分數(shù)為4%雙氧水100ml、體積分數(shù)為6%雙氧水100ml、溫度為35℃的水若干。
2.2實驗方法
1.在探究酶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中,在溫度為20℃和pH為7的條件下,保證反應底物數(shù)量相同的前提下,向2個容積為250ml的錐形瓶中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4%雙氧水200ml,再分別加入4塊和8塊1cm3的馬鈴薯塊,塞上沾水的活塞,密封體系,開始采集,觀察瓶內(nèi)壓強變化,獲得壓強曲線圖。
2.在探究底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中,在溫度為20℃和pH為7的條件下,保證酶濃度相同的前提下,先向2個錐形瓶中加入1cm3的馬鈴薯6塊,分別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2%雙氧水100ml和體積分數(shù)為6%雙氧水100ml,塞上沾水的活塞,密封體系,開始采集,觀察瓶內(nèi)壓強變化,獲得壓強曲線圖。
3.在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中,在pH為7的條件下,保證反應底物數(shù)量和酶濃度相同的前提下,先向2個錐形瓶中加入體積分數(shù)為4%雙氧水200ml,分別在溫度為20℃和35℃水浴加熱的條件下,塞上沾水的活塞,密封體系,開始采集,觀察瓶內(nèi)壓強變化,獲得壓強曲線圖。
3.1不同條件下分解過氧化氫速率的結果及分析
1.在探究酶濃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中,我們得到如下兩組曲線
圖1是在溫度為20℃、pH值為7、放了4塊馬鈴薯塊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圖2是在溫度為20℃、pH值為7、放了8塊馬鈴薯塊過氧化氫分解速率。比較兩組曲線的斜率,我們得出如下結論:在一定的溫度和pH條件下,反應底物數(shù)量一致的前提下,酶濃度越高,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越快。
2.在探究底物濃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中,我們得到如下兩組曲線
圖3是2%過氧化氫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圖4是6%過氧化氫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比較兩組曲線的斜率,我們得出如下結論:在一定的溫度和pH條件下,酶濃度一致的前提下,反應底物數(shù)量越多,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越快。
3.在探究溫度對反應速率影響的實驗中,我們得到如下兩組曲線
圖5是20℃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圖6是35℃水浴加熱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速率。
結合酶促反應速率與溫度關系的曲線圖可知,溫度越靠近最適溫度,酶促反應速率越高。人體的過氧化氫酶的最適溫度約在37℃左右,故20℃與35℃都在過氧化氫酶最適溫度左側。
比較兩組曲線的斜率,我們得出如下結論:在pH為7、酶濃度和反應底物數(shù)量一致的前提下,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nèi),隨溫度升高,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加快。
4.1結論
本次實驗得出一下重要結論:
1.在20℃、pH為7、反應底物數(shù)量一致的前提下,酶濃度越高,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越快。
2.在20℃、pH為7、酶濃度一致的前提下,反應底物數(shù)量越多,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越快。
3.在pH為7、酶濃度和反應底物數(shù)量一致的前提下,在一定的適宜溫度范圍內(nèi),溫度越高,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越快。
1.通過本次實驗,我們了解了影響酶催化化學反應速率的不同因素,通過曲線圖直觀對比得出了重要結論。過氧化氫酶(CAT)能夠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成水和氧,它不僅存在于動物的肝臟中,也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種原核和真核生物中,特別在根莖植物中以高濃度存在[2]。由于馬鈴薯塊根中過氧化氫酶含量很高[3][4],故本實驗采用馬鈴薯切塊作為本實驗酶的來源。它被廣泛運用于制造食品的過程中,用來除去用于制造奶酪的牛奶中的過氧化氫,也用于食品包裝,防止食物被氧化[5][6]。我們對過氧化氫的研究更不能僅止步于此,我們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1]生物分子與細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78-83.
[2]董亮,何永志,王遠亮,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2013(5):53-58.
[3]權永妮.以馬鈴薯為材料比較過氧化氫酶和Fe3+的催化效率[J].考試周刊,2014(54):145.
指導老師: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