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楨
島國塞浦路斯以湛藍的大海聞名,它的全部國土都位于亞洲,卻歸屬在歐洲的政治版圖,因此很多國人選擇這里作為移民歐陸的前沿站。剛剛走出帕福斯機場,我便體驗到中國文化的強大影響力,幾位地中海人長相的出租車司機招著手朝我喊:“先生是中國人么?看房買房跟我走!”
我跟隨一位面相相對和善的大哥上了車,當(dāng)然不是為了去看房,盡管帕福斯的街道已然淪陷在中文地產(chǎn)廣告中了,就連公交車也無法幸免。我甚至還看到了印著海子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巨幅海報,那是一個國內(nèi)知名地產(chǎn)商開發(fā)的海景別墅項目,一時間讓人產(chǎn)生已經(jīng)回國的錯覺。
的確,塞浦路斯的中國人太多了,單是小城帕福斯的房價,幾年間就被同胞們炒高了近一倍。像我這樣不為看房,而是真的來旅行的人,的確顯得有些另類。可我就是為了尋找與塞浦路斯對應(yīng)的文學(xué)人物而來,這個人或者說這個神,自然指向阿芙洛狄忒,古希臘神話中的愛、美和欲望之神,當(dāng)她與古羅馬神話中的果園女神對應(yīng)之后,便成為古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然后很多人會想到來自米洛斯島的雕像,巴黎盧浮宮的那座“斷臂的維納斯”。
按照古希臘詩人荷馬在史詩中的說法,維納斯女神是神王宙斯的女兒,但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有關(guān)女神誕生的傳說還有另一個流傳更廣的版本:生活在2700多年前的詩人赫西俄德寫過一本《神譜》,系統(tǒng)歸納了古希臘神話中各路神仙之間的關(guān)系。其中記載,從混沌(混沌之神即為Chaos)中出現(xiàn)了大地之母蓋亞,蓋亞育下天空之神烏拉諾斯,也就是第一代神王。蓋亞與兒子烏拉諾斯結(jié)合,生下第一代泰坦神,其中最小的一個兒子叫克洛諾斯。此時的烏拉諾斯害怕后代與他爭奪權(quán)力,就把蓋亞與她的孩子們幽禁于大地深處。忍無可忍的蓋亞便授意克洛諾斯藏在自己的陰道里,當(dāng)烏拉諾斯與她交合時,克洛諾斯趁機用鐮刀割下了父親的生殖器,自己則登上神位,成為第二代神王。后來,克洛諾斯同樣被他的兒子,也就是第三代神王宙斯推翻。代代天神相似的命運終局,投射出古希臘人的宿命觀。
然而我們的重點不在神王的更替,而是烏拉諾斯的生殖器斷裂之后又發(fā)生了什么,接下來的敘述就有意思了。烏拉諾斯的精血滲入大地,誕生了復(fù)仇三女神和一系列小神。烏拉諾斯巨大的生殖器向凡間墜落,它落在蔚藍的海水里斷裂成幾截,掀動巨浪,濺起乳白色的泡沫,那泡沫是海水和精液的混合物,其中走出一位裸體金發(fā)、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正是愛與美的化身阿芙洛狄忒,意思就是“泡沫中誕生的神”。這位女神繼續(xù)漂流,先是到了愛琴海上的庫特拉島,而后漂到塞浦路斯登岸。今天,塞浦路斯人為了突出阿芙洛狄忒與自己國家的關(guān)系,特意簡化了這段神話,干脆就說烏拉諾斯的生殖器直接砸向了帕福斯,阿芙洛狄忒就降生在帕福斯城東部的淺海中,那是一處名為“愛神巖”的礁石群。
我參加了帕福斯當(dāng)?shù)亟M織的“阿芙洛狄忒誕生”之旅,半天的行程主要就安排在愛神巖游覽。從帕福斯公交總站乘坐旅游巴士,沿著特魯多斯山脊東行不到10公里,便可望見碧波粼粼的淺海間,兀立著三塊黝黑的巨石,這群高聳的巨巖統(tǒng)稱為“佩特拉羅米歐”,希臘文即“愛神的巖石”之意。仔細想來,這不就是烏拉諾斯摔碎的生殖器么!中間一塊巨石高約30米,如石筍般沖出海面,按照當(dāng)?shù)厝说恼f法,阿芙洛狄忒就在這塊石頭濺起的泡沫中誕生。他們相信,如果繞著巨石旁邊那兩塊小一點的像蘑菇似的石頭游一圈,就可以永葆青春與美麗。不過,愛神巖的海浪比周邊海域猛烈得多,如果沒有過硬的本領(lǐng),恐怕很難游完這一圈。想要永葆青春,先得有青春的力量才行。
在《荷馬史詩》的年代,也就是公元前7世紀,有一部托名荷馬的詩叫《荷馬的阿芙洛狄忒頌歌》。它描述了愛神降臨塞浦路斯的場景,說女神生在柔和的泡沫中,被潮濕的西風(fēng)吹拂到塞浦路斯島,她登陸后,時序女神充滿欣悅地迎接她,給她戴上精致的金冠、赤金的耳墜以及項鏈,又把她引見給古希臘諸神,從而引發(fā)男神們的躁動和女神們的嫉妒。大約300年后,阿芙洛狄忒降生的細節(jié)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從起初的泡沫誕生演化成在貝殼中誕生。1485年,意大利畫家波提切利根據(jù)這一題材創(chuàng)作出最為經(jīng)典偉大的作品——《維納斯的誕生》。畫面中的阿芙洛狄忒剛剛越出蕩漾的海面,她赤身踩在荷葉般的貝殼上徐徐升起,宛如一顆悅目的珍珠。在文藝復(fù)興之前的西方繪畫中,站在這個位置上的女性只能是圣母瑪利亞,顯然,追求欲望的阿芙洛狄忒代表著人性的解放與回歸。流暢柔婉的曲線,潔白如瓷的肌膚,優(yōu)美恬淡的情調(diào),呈現(xiàn)出女神的莊嚴之容和體格之美。與此同時,玫瑰也降生在人間,嫩紅的花瓣繽紛落下,營造出欲望的氛圍,可女神的眼神空靈,若有所思,仿佛還在為父親與兄長的那場激斗牽腸憂傷。
黑格爾說過,維納斯是體現(xiàn)純美的女神。甚至有人說,人們對愛與美之神的崇拜,正始于塞浦路斯這座小島。實際上,在希臘人抵達塞浦路斯之前,島上的原住民已經(jīng)受中東地區(qū)的文化影響,敬奉阿芙洛狄忒為豐收女神了。也就是說,古希臘神話借用了來自西亞的阿芙洛狄忒傳說,將它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世神話,隨后阿芙洛狄忒又在羅馬那里與維納斯傳說融合,成為最終的完成體。柏拉圖的《會飲篇》便把這位愛神分解成兩個形象,一個是“天上的阿芙洛狄忒”,引用的是赫西俄德的觀點,說她是天神烏拉諾斯的女兒,代表著理想的精神之愛,也就是著名的“柏拉圖式的愛”;另一個形象是“世俗的阿芙洛狄忒”,沿用了荷馬的理念,給女神降了兩輩,說她是宙斯的女兒,象征著男女之間的性本能沖動,她既是欲望之愛的守護者,還成了妓女們的行業(yè)守護神。在我看來,今日西方人眼中的阿芙洛狄忒和維納斯,早已互為彼此、合二為一了。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在《變形記》中寫過一位今人耳熟能詳?shù)娜宋?,就是傳說中的塞浦路斯國王皮格馬利翁。這位國王不喜歡凡間的淫蕩女子,他用象牙雕刻出一座少女像并愛上了它,向神乞求讓這尊雕像成為自己的妻子。阿芙洛狄忒聽到了皮格馬利翁的祈禱,她被國王深深感動了,于是便賜予雕像生命,讓他們結(jié)為夫妻。心理學(xué)上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yīng)”以及英國文豪蕭伯納寫的《賣花女》(原名就是《皮格馬利翁》),都來源于這個故事。它的后文依然精彩,皮格馬利翁和象牙女生下一子,取名帕福斯,后人就用帕福斯的名字命名他所統(tǒng)治的疆域,這就是今天的帕福斯城。帕福斯的兒子叫喀倪剌斯,喀倪剌斯又生下女兒密耳拉,密耳拉的母親以女兒的美貌為傲,聲稱她的光彩甚至超越了阿芙洛狄忒。這當(dāng)然讓愛與美的女神非常不爽,高傲的阿芙洛狄忒施加了報復(fù),她讓密耳拉愛上了自己的父親并誕有一子——這個可與天地爭輝的美少年,就是西方神話中的首位“花美男”阿多尼斯。偏偏阿芙洛狄忒又迷上了這位美少年,甚至一次又一次地離開天界,降至凡間的塞浦路斯與他相處。后來,阿多尼斯意外被野豬咬傷而死,阿芙洛狄忒悲痛欲絕,她無力挽回情人的生命,卻想留住溫馨的回憶,便把阿多尼斯的血化為風(fēng)信子。還有一個更為通俗的版本,說阿多尼斯的鮮血染紅了白色的玫瑰花,于是世間才有了紅玫瑰。
除了無法象征女性的貞潔外,阿芙洛狄忒(或者說維納斯)向來被看做女性美的最高象征,她的行為和話語,已在地中海沿岸傳頌了3000年。每年的9月,塞浦路斯人會聚集在帕福斯,他們舉辦盛大的“愛神節(jié)”,紀念阿芙洛狄忒這位地產(chǎn)女神。愛神節(jié)也被當(dāng)?shù)厍嗄暌暈椤敖Y(jié)束光棍節(jié)”,他們喜歡選擇這一天進行表白,或是許愿早日找到另一半。男人女人們會奔向帕福斯北部的“愛神泉”,那是海岸邊的一眼清泉,據(jù)說阿芙洛狄忒沐浴后常來此飲水,凡人喝下泉水可保愛情永恒。還有一些女子來到阿芙洛狄忒神廟遺址,她們用油脂和杏仁水涂抹錐形的紅色石頭,再把它悄悄地放在頹圮的臺階中央,或者把素色的紙帶纏繞在愛神巖岸邊的長角豆樹或橄欖樹上,視阿芙洛狄忒為送子觀音。
所有關(guān)于阿芙洛狄忒的形象與故事,只能依靠閱讀和想象來完成,我讀著關(guān)于她的詩句,靜默觀察著陽光在愛神巖上的投影,也不知如今的泡沫中,是否還會生出一位新的神祇。我這樣想著,一個當(dāng)?shù)厝饲那淖叩轿疑砼裕Y貌地打斷我的思路,用較為嫻熟的中文探問:“先生是來看房的么?”我說我是來看阿芙洛狄忒的,他便禮節(jié)性地介紹了一些我早已知道的女神故事,然后繼續(xù)問我:“先生也是東北人么?”我說不是,我的家離東北不近。于是他繼續(xù)說自己認識很多中國東北過來買房的客人,第一代東北人買威海,第二代東北人買海南,現(xiàn)在東北人都來塞浦路斯買別墅了。買房能申領(lǐng)歐盟護照,將來孩子無縫銜接歐洲名?!矣X得這些話從眼前這位棕發(fā)藍眼的外國人口中說出,著實有一種荒誕的錯位感,便跟他攀談起來。話里話外,這位先生的目的還是為了宣傳他手頭的小區(qū),他用異??隙ǖ难埌愕恼Z氣說:“你不是喜歡阿芙洛狄忒么,我推薦的小區(qū)離愛神泉很近,而且小區(qū)里中國人很多,配套的超市連東北酸菜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