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錦炎 張之銘
寧靜的夜 楊錦炎 制作
作者前期在寧靜的夜空下為自己的畫面構圖尋找到一片非常美的杜鵑花作為前景,中景的瞭望臺可以視為畫面的主體。遺憾之處是曝光不足,畫面灰暗,星軌不突出。我后期的制作思路是在Camera Raw插件基本界面中調整圖片的曝光,讓曝光正常,再通過漸變工具,調整圖片的天空讓天空位置呈現(xiàn)藍色調,然后進入到PS中通過曲線渲染圖片高光讓高光暖色調更鮮明,使圖片整體在視覺上呈現(xiàn)冷暖對比色調,在意境上更有感染力。
1.整體調整圖片。打開圖片進入Camera Raw插件,在基本界面調整色溫、色調滑塊往冷色偏移,色溫3300,色調+2。曝光+1.80、高光-61、陰影+65、清晰度+16、去除薄霧+15、自然飽和度+15、飽和度+14,讓圖片的曝光正常,圖片的層次更加豐富。
2.調整圖片局部。在Camera Raw插件中選擇“漸變工具”,從天空位置開始編輯漸變工具到杜鵑花位置。在漸變工具窗口調整色溫-39、色調+10、曝光-0.45、對比度+28。通過這一步驟的調整是讓天空呈現(xiàn)藍色調,使畫面更干凈,意境更靜謐。
3.渲染高光暖色調。打開圖片進入Ps,執(zhí)行曲線調整層命令,選擇曲線調整層蒙版,通過點擊顏色范圍,用顏色取樣吸管選擇圖片高光暖色區(qū)域,還可以通過移動“容差”滑塊擴大或者縮小選擇范圍?;氐角€調整,選擇藍通道,調整輸入255、輸出180,選擇紅通道,調整輸入162、輸出214。
4.降低圖片噪點。在圖層位置右鍵鼠標選擇拼合圖像。通過選擇濾鏡,執(zhí)行“雜色/蒙塵與劃痕”,在蒙塵與劃痕窗口調整半徑1像素,可適當打散噪點。在控制半徑上要非常注意,如果半經數(shù)值調整太大會造成圖片模糊,點擊確定。保存調整,制作完成。
1.Camera Raw中做基本調整。將原圖在ACR內打開,曝光+2.15,對比度+30,高光-31,陰影+66,白色-47,黑色+72,恢復曝光。清晰度-13,使畫面更為柔和。自然飽和度-34、飽和度-62,簡化畫面色調,色溫2750,色調-40,使畫面偏向青灰色調。
2.打造青綠色調。打開圖像進入Ps編輯界面,創(chuàng)建照片濾鏡調整圖層,分別選擇“水下”、“冷色濾鏡82”兩個色彩濾鏡,并細微調整各自的“密度”也就是濃度,時刻觀察畫面所呈現(xiàn)的色調,目的是使其能呈現(xiàn)一種青綠效果,并且以冷色調為主。
3.對畫面進行二次構圖。雙擊鎖形圖標解鎖圖層,剪裁成方構圖,擴展天空部分的畫布。用矩形選框工具選中天空區(qū)域,注意千萬不能選中地面景物,執(zhí)行“編輯/自由變換”命令,將圖層向上拉伸填充整個畫布。使用污點修復畫筆工具,修補過渡不自然的星空部分。
4.局部提亮下方花朵的亮度,并適當增強其對比度。拼合圖像并復制圖層,得到新圖層,對其執(zhí)行“濾鏡/高斯模糊”命令,參數(shù)設置87像素左右,標準是看得清楚景物大致輪廓,將模糊后的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柔光”,即可將畫面影調整體對比度加強。
作者選擇在極端的光線條件下創(chuàng)作,即夜晚的弱光,并且使用長時間曝光記錄天空的星軌,來映襯地面的景物。近景的花朵也在為遠處的燈塔作點綴,取景相當考究,無論是構圖還是拍攝時機的選擇都相當?shù)轿?,但是整個畫面還是顯得給人想象力少了一些,尤其是天空不夠大氣,并且色調構成相對單一。
我們不妨為畫面營造一個主觀色調,給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有了以上的想法,接下來就是一步步朝著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