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宋天
摘要:新課程標準下的道法課程的學習是知行合一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依托四環(huán)節(jié),打造道法課堂新模式,引導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品質,實現更好的社會發(fā)展。
關鍵詞:四環(huán)節(jié);道法課堂;新模式
引言:新課程標準下的道法課程內容由課內向課外逐步擴展,從傳統(tǒng)課堂教學向校園、家庭和社會廣泛延伸。教學的設計和開展更密切聯系于學生的生活實踐,指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規(guī)律并提出新問題,在親身參加豐富多元的活動中,逐步形成了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道法學校課堂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深入貫徹課改理念為主旨,以"有效教學"為指導;以"開放、自主、解決、創(chuàng)新"模式為教學基礎;以最新的國際課堂教學評估規(guī)范為引導,從全方位提高老師的課堂教學素質,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在課堂教學中從下面四個環(huán)節(jié)入手,以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
一、課程開放我參與
其實,《道德與法治》是一個將理論與實際、知與行緊密聯系的教育課程,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學校實現了課程公開,教育過程公開,通過學習者的自我發(fā)現、自我認識、自我感受、教育環(huán)境,真正達到了知行的統(tǒng)一。
1.教學內容開放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這說明道法課堂的教學內容要面向學生,要面向學生的實踐活動,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才能形成。因此,只有把教材與學生生活展開聯系,從教材與學生實際指間找一個切合點,選取學生的事例將教材進行巧妙整合,才能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發(fā)展達成。
2.教學過程開放
課程開放的目的是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和孩子融洽的平等氣氛,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里敢于袒露一切,讓孩子的發(fā)展個性化,讓孩子的學習自主化,讓他們的童年更歡樂。因此,要實施開放化、活動化教學,關鍵在于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人人參與的機會。
二、我的學習我做主
教師對《道德和法治》教學要有全新的理解,要改變教育觀點,引導學生知識比教授知識更關鍵。要使學生可以更高效地去學習,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方式以后,就會提高學習的效果。讓孩子們在學習內容與方式上的自由選擇——"我的學習我做主",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空間與學習時間上有更多自由度。
1.學習內容我選擇
比如在五年級上冊的第一課《自主選擇課余生活》,這一課的學習分為三個板塊:“課余生活我選擇”“課余生活助我成長”“過好我們的課余生活”。由于生活經歷的不同,每個孩子對于每個板塊的學習選擇也會有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根據個人喜好,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選擇感興趣的活動園。比如有的學生在決定自己的課余生活方面有很深刻的感受,他們和父母之間可能發(fā)生過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他們喜歡在有相同經歷的同學之間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就等于給了他們自主表達的空間。
2.學習方法我選擇
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其中一課是《我們神圣的國土》,供這課自主學習的方法很多。比如孩子們可以選擇從網上搜集描寫祖國疆域遼闊的詩歌來朗誦,也可以查閱相關資料來說明祖國疆域遼闊,還可以用自己旅游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還可以將搜集的照片給大家展示。這些方法的選擇也依據每個人的學習喜好,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的方面來進行,教師在孩子們自主選擇學習方法的導向上給予輔助性的指導,他們在自主展示時就能獲得更多的成就感。
三、你的問題我解決
創(chuàng)新道法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轉變過去“老師說”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發(fā)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思想少一點被縛,讓學生課堂上民主更多、個性化發(fā)展得更好。在課堂教學上老師要將問題交還給學生,并引導學生在交流中解決問題。在課堂中遇到問題能讓學生自己經過反思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自我總結掌握知識內容。而老師也不再"一言堂",對于能由學生完成的教學活動,老師也絕不指手畫腳。
1.思考著老師的思考
課堂上,教師將自己關于本課的教學大綱出示給孩子們,讓他們針對某個板塊提出問題,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將問題聚焦到本課的焦點——教師備課前曾經設計的核心問題。這些問題都是從孩子們的問題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在思考的時候就有切己的深刻思考,而這正是教師要達到的“思考著我的思考”“因為思考而深入”的教學目的。
比如進行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是班級的主人”的教學時,教師將教學大綱中的活動策略告訴孩子們,讓孩子們在“探討——交流——競選——合作”的活動策略中列舉出要思考的問題,孩子們通過上述活動的開展,提出了“班級活動如何組織”“班級崗位如何如何設置”“班級問題如何協商解決”等等問題,這些核心問題經由學生提出,再討論解決時就達到了讓學生積極思考的效果。
2.拓展著老師的思考
道法課堂上不光要有深入思考的火花閃現,也要有靈光一現的思維碰撞在大放異彩。有的時候,學生的思維在走向深度的同時也有廣度的拓展,經過碰撞,往往能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老師在遇見這種課堂生成時,要改變教學模式,從生成的思考中拓展延伸開去,讓學生在集體交流中獲得新的認識、新的感悟。
四、新的評價巧測試
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性還給了學生,不代表對課堂的走向聽之任之,創(chuàng)新道法課堂教學新模式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提高道法的測試效果。自主課堂需要有合理的課堂評價機制,評價的目的在于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態(tài)度,不再用單一的指標評價學生的發(fā)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側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習慣。
1.多元化評價內容
在道德法治教育評估中,測評學生對品德意識的掌握,主要側重于“識別、判斷”;測評學生在學習和活動過程中的能力從協作能力以及心理品質、創(chuàng)新思想上去進行;評判學生的思想道德行為正常與否側重于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的積極態(tài)度、實際成績,和個人有無關注、服務社會。在教學中,則更注重于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特別注重于學生在理解、體驗、探究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對出現問題、思考問題過程和處理方式的掌握,以及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2.多元化成績測試
我們所說的"多元化測試"是相對于閉卷測試或開卷測試來說的,亦即所有測試內容、測試時限、測試場所等均開放。它不用老師或其他工作人員監(jiān)考,不需要學生在課堂上或統(tǒng)一場所回答,故測試時限長達一日。但一天之內如因調查、認識或實驗活動而影響了回答,時限還可延長,直至問題做完為止。
創(chuàng)新道法課程教學的新模式,評價、測試學生真正實現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強育人教育。
結束語:《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要想提高課堂實效,教師就應該轉變思想,創(chuàng)新理念,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的合理實施,相信道法課堂可以增加更多的靈性、活性。
參考文獻:
[1]趙炳成·《精彩不只在課堂——道德與法治課前準備活動的實踐性思考》·知識文庫
[2]劉兆?!ぁ稖\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開放性教學》·知識文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