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勝
今年是毛澤東發(fā)表《改造我們的學習》80周年。回顧這篇經典文獻的發(fā)表過程和歷史影響,理解和把握它的核心要義,對于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yōu)良學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深刻啟示。
歷史背景:從思想根源上徹底清算主觀主義錯誤
《改造我們的學習》是毛澤東1941年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所作的報告。在這個場合,鄭重地提出這個問題,他是經過慎重考慮的,目的是推動高級干部反思和解決黨內存在的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相脫離的問題,特別是把馬列主義著作中個別詞句當作“靈丹圣藥”的嚴重問題。
“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兵f片戰(zhàn)爭以后,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先進分子經過艱苦探索,最終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選擇了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但是,20世紀20年代末期和30年代前期,一批自封為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的“黨內理論家”,簡單套用馬列主義的論著,片面照搬俄國革命經驗,機械執(zhí)行共產國際決議,導致經過千辛萬苦創(chuàng)建起來的根據地相繼丟失,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組織也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革命一度幾乎陷入絕境。毛澤東1930年在《反對本本主義》中一針見血地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p>
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途中的失利,促使廣大干部和紅軍指戰(zhàn)員痛定思痛,認識到革命遭遇挫折是排斥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正確路線的結果。1935年1月舉行的遵義會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最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由于一直處于緊張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很多黨員干部對“左”傾錯誤的思想根源認識不夠。毛澤東深知,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全黨沒有樹立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tài)度,就難以避免錯誤再次發(fā)生,就難以擔負領導抗戰(zhàn)的使命。讓他感到憂慮的還有,在全國抗戰(zhàn)初期入黨的數十萬新黨員,絕大多數出身于農民和小資產階級,革命積極性很高,但普遍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對黨的歷史經驗的認識也有限,很容易受到錯誤思想和作風的影響。所以,毛澤東在1938年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上就準備解決這個問題,鮮明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強調“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他還指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隊伍中存在著的一些嚴重的錯誤,是應該認真地克服的。”所謂“一些嚴重的錯誤”,就是指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
思想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一個過程。加上共產國際當時仍有很高威信,王明本人又以此為“后臺”,繼續(xù)為過去的錯誤辯護,導致他在抗戰(zhàn)初期的錯誤言論和主張,在黨內還有一定影響,部分地區(qū)在處理與國民黨的關系時未能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黨的事業(yè)受到了不應有的損失。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fā)生,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原因就在于“有同志沒有把普遍真理的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聯系起來”“沒有了解中國革命的實際,沒有了解經過十年反共的蔣介石”。盡管抗日戰(zhàn)爭十分緊張,但毛澤東下定決心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系統(tǒng)總結,從思想路線的高度對黨內歷次錯誤的根源進行深刻分析,《改造我們的學習》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
核心要義: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一開始就提出一個重要論斷:“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從這個視角來總結黨的歷史,就會發(fā)現黨在革命中取得的勝利,關鍵在于“結合”得好,成功地將馬列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革命具體實踐;黨在革命中遭到的失敗,病灶在于“結合”得不好,理論脫離了實際,只會在馬列主義書本中尋章摘句,“不會運用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具體地研究中國的現狀和中國的歷史,具體地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
為了闡明“結合”的原則,毛澤東具體比較分析了學習馬列主義的兩種對立態(tài)度。一種是馬列主義的態(tài)度,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列主義理論,是為著解決中國革命的理論問題和策略問題而去從它找立場、找觀點、找方法的。他生動地指出,這種態(tài)度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列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革命這個“的”。另一種是主觀主義的態(tài)度,就是抽象地無目的地去研究馬列主義理論,表現在研究工作中就是對于中國的歷史和現狀沒有研究,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就是把主觀感想當作政策。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忽視客觀實際事物的存在,理論脫離了實際,無的放矢。鑒于理論學習與革命事業(yè)的關系,毛澤東將學習態(tài)度提高到黨性的高度,指出:堅持理論和實際統(tǒng)一的馬列主義的態(tài)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反科學的反馬列主義的主觀主義的方法,是黨性不純的一種表現,“是共產黨的大敵,是工人階級的大敵,是人民的大敵,是民族的大敵”。
毛澤東還針對主觀主義的病癥,特別是“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列主義的應用”這三個突出問題,分別提出改造之策。一是系統(tǒng)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huán)境,對敵友我三方的經濟、財政、政治、軍事、文化、黨務各方面的動態(tài)進行詳細的調查和研究的工作。二是研究近百年的中國史,首先作經濟史、政治史、軍事史、文化史幾個方面的分析研究。三是在干部教育中確立以研究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為中心,以馬列主義基本原則為指導的方針。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運用到中國革命具體實踐中去。為此,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闡釋了《漢書·河間獻王傳》中的“實事求是”一詞,賦予其深刻的內涵:“‘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guī)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qū)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部聯系,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實事求是”體現了“結合”的原則,彰顯了馬列主義的根本觀點,是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重要作用:全黨整風運動的中心內容
1942年春,全黨整風運動開始,主要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其中,克服黨內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主觀主義,樹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思想,是整風運動的中心內容。在毛澤東的號召下,廣大干部認真學習《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等文件,圍繞怎樣以馬列主義的態(tài)度來對待馬克思列寧主義原理,怎樣使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以及怎樣對待1931年初至1934年底這段時期黨內兩條路線的斗爭等重大問題,開展了深入的大討論。
真理越辯越明。經過學習討論,廣大干部接受了一次系統(tǒng)的深入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全黨樹立了理論和實際相統(tǒng)一的優(yōu)良作風,破除了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俄國革命經驗神圣化、把共產國際決議絕對化的錯誤傾向。任弼時在1942年《學習毛澤東整頓三風報告的筆記》中寫道:“毛澤東同志整頓三風報告中,關于反對主觀主義的主要精神,是正確地提出了對待馬列主義態(tài)度問題。告訴我們學習馬列主義,不是學它的字句,而是要學會用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解決革命中的實際問題,找出革命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便于我們具體決定政策?!睅资旰?,陳云談到當時的學習也說:“在延安的時候,我曾仔細研究過毛主席起草的文件、電報。當我全部讀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電報之后,感到里面貫穿著一個基本指導思想,就是實事求是。”
在總結歷史經驗、認清路線是非的基礎上,黨的六屆七中全會對黨的歷史上若干重大問題作出正式結論,整風運動勝利結束。它不僅重新教育了黨內經過長期斗爭保留下來的一批老干部,而且訓練了抗戰(zhàn)初期入黨的大批新黨員,極大地提高了全黨的理論水平,使全黨在思想統(tǒng)一的基礎上達到了空前團結。正如劉少奇在黨的七大上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所說,《改造我們的學習》等著作,“就是毛澤東同志建黨路線的集中表現,就是毛澤東同志針對我們黨的特點而提出來的正確的建黨路線。我們黨實行了這條路線,因而克服了各種機會主義和各種錯誤的建黨路線,因而使黨得到了極大的進步與成功”。
深刻啟示:真正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不斷加強學習,克服“本領恐慌”,提高工作能力,更好走向未來。在黨中央率先垂范下,各地各部門高度重視理論學習,全黨同志不斷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當前全黨的理論學習還有不少問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有的領導干部理論學習不深、不透、不系統(tǒng),學用脫節(jié),運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推動工作的能力不足;有的黨員、干部對理論學習不重視,把自學變不學;有的想起來就學一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的拿學習來裝門面,淺嘗輒止、不求甚解;有的學習碎片化、隨意化,感興趣的就學、不感興趣的就不學;不少年輕干部理論功底還不扎實、理想信念還不夠堅定;等等??偟膩砜矗珴蓶|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指出的主觀主義態(tài)度,理論脫離實際,“不注重研究現狀,不注重研究歷史,不注重馬列主義的應用”,仍然是理論學習中的頑瘴痼疾,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努力加以解決。
重溫《改造我們的學習》,啟示我們真正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從黨性的高度端正理論學習態(tài)度,堅持實事求是,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提升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能力;必須進行調查研究,圍繞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全面深入了解各方面的動態(tài),正確執(zhí)行各項政策;必須把學習理論和學習歷史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在對歷史、現實、未來的貫通思考中更好把握前進方向;必須更加自覺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指導實踐,努力將學習成效轉化為生動實踐,并在總結新鮮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
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理論創(chuàng)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在新時代,加強理論武裝,關鍵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們要像《改造我們的學習》強調的那樣,既重視學習,又善于學習,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真正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tǒng)一,努力“使我們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互相結合的偉大事業(yè)中更進一步”。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351650058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