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院子旁邊有一塊菜園,奶奶每年都會在里面種很多蔬菜瓜果。今年春天,我在里面撒了幾顆西瓜子,幾周后便長出了兩三根瓜藤。
暑假前的一天,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一根瓜藤上冒出了一個小小的西瓜,這個小西瓜太可愛了!我拿在手里仔細觀賞:小西瓜圓圓的,只有乒乓球大小,渾身還長滿了細細的毛。我把小西瓜分享給我的幾個小伙伴,他們也把小西瓜拿在手里觀賞了一番,西瓜身上的細毛被弄掉了許多。我天天去看小西瓜,希望它快快長大。可過了一天、兩天、十天,都不見它變大。后來,小西瓜慢慢地爛掉了,也不見瓜藤上再有新長出的小西瓜,我非常失落。
后來有一天,奶奶高興地對我說:“你的西瓜長大了一個,要不了幾天就可以摘回來吃了!”我以為她說的是爛掉的那個小西瓜,便默不作聲。奶奶見我半信半疑的樣子,執(zhí)意把我?guī)У綀@子旁指給我看。順著奶奶指的方向,我看見一個綠色的“葫蘆”,心想,奶奶眼神太差了:“奶奶,那不是葫蘆嗎?”奶奶笑著回答:“那是個長得像葫蘆的西瓜!”我又想去摸一摸,奶奶阻止我:“不能摸!移動和撫摸都會傷害它,它就長不大啦!”這時,我才明白以前那個小西瓜為什么停滯不長,最后還爛掉了!
一個炎熱的中午,我們把“葫蘆”瓜摘回來,洗干凈剖開,見到了紅紅的瓜瓤。我迫不及待地切下一塊,咬了一口,甜到了心窩里……幸好這個西瓜“狡猾”啊,它要是不長成葫蘆形狀,還不一定能長成熟呢!
(指導老師:李曉玲)
有意義的西瓜
“葫蘆瓜”因為“狡猾”幸存下來,讓張迪文得以品嘗到自己種的西瓜。不過我們也沒必要為之前“夭折”的小圓瓜可惜,因為它的“犧牲”是有意義的,它讓張迪文開啟了動眼動手全方位觀察西瓜的過程。這個過程還是“動態(tài)”的,小圓瓜被拿在手里觀賞之前是“只有乒乓球大小,渾身還長滿了細細的毛”,被拿在手里觀賞之后“身上的細毛被弄掉了許多”,最后還“慢慢地爛掉了”。這個用眼又用手的過程是多么獨特的觀察體驗呀!小星星,你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獨特體驗呢?你還記得讓你開啟那段體驗的“鑰匙”嗎?(咪? ?蕊)
35195019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