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偉
冬春季節(jié),氣溫變化大,孩子一不小心就可能感冒、發(fā)熱,影響學習和生活,為此很多家長十分焦慮。要提醒的是,孩子感冒發(fā)熱期間,除了就醫(yī)外,日常生活中家長護理須講究。
家長首先要明確孩子是否真的發(fā)熱,可以用水銀溫度計,放在腋下進行測溫。如果確認孩子發(fā)熱,可采取緊急處理:要先“解包”散熱,解開孩子身上太厚的衣服或者包裹著的被子,避免捂得太嚴實。然后應采取物理降溫的方法,用溫水擦拭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部位,也可用冰貼貼額頭以減輕由于發(fā)熱帶來的不適感;同時,家長還要密切觀察兒童的精神狀態(tài)、皮膚是否有紫花紋、四肢發(fā)涼發(fā)青等情況,如果有就要盡早就醫(yī)。要強調的是,一旦孩子有發(fā)熱、咳嗽、打噴嚏等癥狀,應注意避免近距離接觸家庭成員或其他周圍人群,或者戴口罩以防止發(fā)生交叉感染。
家長不要采用“捂汗”的方式給孩子降溫。因為,捂汗不利于散熱,有可能引起體溫繼續(xù)上升。可以通過溫水擦浴、“解包”等方法進行物理降溫,同時還要讓孩子適量喝水,并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退熱藥物。除了藥物治療,心理安慰同樣必不可少。在感冒發(fā)熱的病程中,家人給予兒童足夠的關心,能夠有效地幫助康復;還可以借助舒適的休息環(huán)境、溫暖的食物、輕揉的撫觸等消除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減輕感冒對身體造成的不適感。
很多時候孩子發(fā)熱,體溫從38℃到39℃,甚至更高,通常是一個很短的過程,什么時候給孩子喂退燒藥最合適?一般腋溫超過38.5℃才能服用退燒藥。個別情況,比如孩子既往有高熱驚厥,超過38℃就可以使用退燒藥。在發(fā)熱過程中,一旦發(fā)現孩子出現畏冷、寒戰(zhàn)或手足冰涼等情況,提示孩子即將出現高燒,這時家長要趕緊給孩子測體溫,若超過38.5℃,可以使用退燒藥,配合物理降溫,并及時就醫(yī)。
輸液的副作用包括兩種情況:①由輸液本身引起的,如出血、液體外滲導致局部皮膚腫脹。如果在輸液過程中家長能仔細觀察,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②輸液反應。靜脈輸液目的是治療孩子的病情,并針對孩子當前病情給藥。由于藥物本身引起的輸液反應或過敏反應,只要仔細觀察也是可以及時被發(fā)現和處理的。每次醫(yī)生都會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擇給藥的途徑,包括口服、靜脈輸液、肌肉注射,不存在因這次用靜脈輸液,而導致以后生病都要輸液才能治愈的情況。
孩子如果出現反復高熱或高熱不退,伴有進食少、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癥狀,這時通過靜脈輸液可以補充我們身體所需的能量、水分和電解質,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流行性感冒是丙類傳染病,傳染性強、常有家庭聚集或社區(qū)聚集發(fā)病,好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會出現高熱,體溫達39~40℃,且持續(xù)時間長,可伴有寒戰(zhàn)、畏冷,頭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孩子可出現呼吸困難、咳嗽、喘鳴、反應差、嗜睡、躁動、抽搐、頭痛嘔吐或嚴重的嘔吐腹瀉、尿少等重癥表現。普通感冒為非傳染病,傳染性弱,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發(fā)病,一般表現為中低熱或無發(fā)熱,持續(xù)時間短,1~2天,比較少出現畏冷、寒戰(zhàn),無頭痛、肌肉酸痛等表現,也較少出現肺炎、中耳炎、腦炎的表現。
預防感冒,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勤洗手、做好房間通風;二是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地方逗留,出入公共場所要戴口罩;三是注意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打噴嚏時捂口鼻;四是規(guī)律作息,避免過度疲勞;五是多喝水,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少吃甜食、辛辣油炸食品;六是適量的戶外運動;七是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一般6個月以上兒童接種流感疫苗對孩子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