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琰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脊柱外科,山西 臨汾 041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此病是引起腰腿痛的最主要原因。過去,臨床上常采用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術、經(jīng)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內(nèi)椎間盤切除術等手術治療此病。對LDH 患者相進行此類手術會對其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其術后康復的速度較慢[1]。近年來,臨床上采用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治療此病,成效顯著。在對LDH 患者進行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期間,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實施,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的程度,減少其術后的并發(fā)癥,應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2]。本文主要是研究對接受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LDH 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對緩解其術后疼痛的效果。
選擇2019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150 例LDH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LDH 的診斷標準[3];具有進行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指征;認知功能和凝血功能正常;病歷資料完整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有其他嚴重的器質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存在出血傾向;存在溝通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不能配合治護工作。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n=75)與比對組(n=75)。在75 例試驗組患者中,有女32 例,男43 例;其年齡介于42 ~77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35±2.43)歲;其病程介于5 個月~8 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66±1.44)年。在75 例比對組患者中,有女34 例,男41 例;其年齡介于44 ~78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80±2.69)歲;其病程介于8 個月~7 年之間,平均病程為(2.90±1.6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在圍手術期,對比對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對其實施心理疏導和健康宣教,術后對其進行切口護理、引流護理及病情觀察等。在圍手術期,對試驗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方法是:1)術前護理。術前,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過敏史、疼痛程度、身心狀況等,向其介紹LDH 和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相關知識,告知其手術室的環(huán)境、麻醉方法、手術醫(yī)生的技術水平、手術的基本流程及圍手術期的注意事項等,重點向其介紹該手術具有療效好、安全性高、對機體的影響小等優(yōu)點,以打消其疑慮,提高其對手術的信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結合其實際情況對其實施心理疏導,以和藹的態(tài)度、親切的語言對其進行安慰與鼓勵,以緩解其術前的緊張情緒。配合醫(yī)生對患者進行各項術前檢查,了解其有無手術禁忌證(如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或血糖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等)。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值為0 ~10 分,評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4]評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對于疼痛嚴重的患者,遵醫(yī)囑為其應用鎮(zhèn)痛藥。指導患者進行翻身訓練、咳嗽訓練及床上排便訓練等,使其術后能夠盡快適應在床上翻身、咳嗽及排便。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備皮和腸道準備,并提前準備好手術用品。術前半小時,將手術室的溫度調至22℃~25℃,將濕度調至55%左右。2)術中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給予其適當?shù)男睦硎鑼?,以緩解其緊張和焦慮情緒。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配合麻醉醫(yī)生對患者進行靜脈麻醉。待麻醉生效后,將患者的體位調整至俯臥位,并在胸部和雙下肢下墊軟枕,避免壓迫其胸部和下肢的軟組織及神經(jīng)。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用毛毯對其四肢、肩部及裸露在外的手腳進行保暖。3)術后護理。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手術切口有無滲血滲液及其下肢的活動和感覺情況等,若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需及時向醫(yī)生報告。在麻醉藥的藥效消退后,采用VAS 評估患者疼痛的程度。對于VAS 評分≤3 分的患者,指導其通過冰敷、按摩、轉移注意力及進行放松訓練等方式來緩解疼痛。對于VAS 評分為4 ~6 分的患者,遵醫(yī)囑為其應用口服類鎮(zhèn)痛藥。對于VAS 評分≥7 分的患者,遵醫(yī)囑對其進行靜脈自控鎮(zhèn)痛。術后每隔2 h 左右協(xié)助患者翻身一次(由兩名護士配合完成),在翻身時要將其胸、腰、臀一起翻轉,保持其脊柱的穩(wěn)定。指導患者家屬每隔3 h 左右按摩一次患者的雙下肢,避免其下肢的肌力下降或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術后根據(jù)患者恢復的情況指導其進行下肢肌力訓練、直腿抬高訓練、踝泵運動、屈膝訓練及脊柱的穩(wěn)定性訓練等。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 d、3 d 及7 d 的VAS 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采用自制的問卷(總分為100 分)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根據(jù)該問卷的評分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分為不滿意(其該問卷的評分<70 分)、滿意(其該問卷的評分為70 ~89 分)和非常滿意(其該問卷的評分為90 ~100 分)。(總例數(shù)-不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總滿意率。
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 s 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1 d 及3 d,試驗組患者的VAS 評分均低于比對組患者,P <0.05。術后7 d,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相比,P >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術后1 d、3 d 及7 d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 s )
表1 對比術后1 d、3 d 及7 d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 s )
組別 例數(shù) VAS 評分術后1 d 術后3 d 術后7 d試驗組 75 3.98±0.82 3.04±0.75 2.09±0.45比對組 75 5.33±1.06 4.25±0.98 2.31±0.56 P 值 <0.05 <0.05 >0.05
試驗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比對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高于比對組患者,P <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情況
LDH 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腰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病變、受到損傷或存在腰骶部先天發(fā)育異常等,導致其腰椎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其周圍的脊神經(jīng)根。LDH 患者的典型癥狀是腰腿痛及下肢麻木。臨床上治療此病的方法有藥物療法、物理療法及手術療法等。有報道稱,有10% ~20% 的LDH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近年來,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在LDH 的臨床治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實施良好的圍手術期護理是患者手術成功的保障[5]。舒適護理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理念的護理模式。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后路椎間盤髓核摘除術的LDH 患者進行舒適護理能顯著減輕其術后早期的疼痛感,減少其術后的并發(fā)癥,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