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霞,何天文
(鶴山市中醫(yī)院,廣東 鶴山 529700)
冠心病也叫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的臨床類型。心絞痛是一種由冠狀動脈供血減少、心肌急性缺血缺氧所導致的臨床綜合征,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胸痛等[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西醫(yī)保守療法對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但療效不佳,且其易出現(xiàn)用藥不良反應(yīng)。中醫(yī)治療心絞痛的歷史悠久。益氣活血湯與復方丹參滴丸都是中醫(yī)臨床上治療該病的常用藥。本文以2016 年6 月至2018 年6 期間在鶴山市中醫(yī)院就診的120 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用益氣活血湯與復方丹參滴丸治療不同證型心絞痛的臨床療效。
選取2016 年6 月至2018 年6 期間在鶴山市中醫(yī)院就診的120 例心絞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在這120 例患者中,有男性65 例,女性55 例;其年齡為46 ~73 歲,平均年齡(51.36±2.64)歲;其中,有60 例氣虛血瘀型心絞痛患者,有60 例心血瘀阻型心絞痛患者。將其中60 例氣虛血瘀型心絞痛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30 例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4 例;其年齡為44 ~71 歲,平均年齡(51.23±2.71)歲。試驗組30 例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5 例;其年齡為45 ~72 歲,平均年齡(51.19±2.68)歲。將其中60 例心血瘀阻型心絞痛患者隨機等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對照組30 例患者中有男17 例,女13 例;其年齡為43 ~73 歲,平均年齡(51.28±2.58)歲。試驗組30 例患者中有男17 例,女13 例;其年齡為44 ~74 歲,平均年齡(51.32±2.61)歲。四組患者的性別及年齡相比,P >0.05,存在可比性。
對四組患者均進行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即使用拜阿司匹林片、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β 受體阻滯劑、阿托伐他汀鈣片及利尿劑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必要時讓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在此基礎(chǔ)上,采用復方丹參滴丸(生產(chǎn)廠家:天力士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0950111)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該藥的用法為:每次服10 丸,每日服3 次。采用自擬的益氣活血湯對試驗組患者進行治療。該方的藥物組成及用法為:生曬參15 ~30 g,丹參30 g,降香15 g,川芎12 g,桃仁、紅花各10 g。為伴有痰濁閉阻證的患者加用瓜蔞皮15 g,薤白、枳實、陳皮各12 g。水煎服,每日服1 劑,分早晚2 次溫服。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1 個月。
治療1 個月后,觀察對比四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生活質(zhì)量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yīng)(包括頭脹、頭痛、耳鳴、口干口臭及咽喉腫痛等)的發(fā)生情況。將四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和加重四個等級。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jié)果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及持續(xù)的時間均明顯減少,其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結(jié)果顯示,其ST 段回升的幅度超過0.05 mV。無效: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的次數(shù)減少的幅度<50%,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jié)果顯示,其靜息心電圖未改善。加重: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發(fā)作的頻率及持續(xù)的時間均增加,其疼痛的程度加重,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jié)果顯示,其靜息心電圖的ST 段下降的幅度超過0.5 mV。在四組患者接受治療前、治療1 個月后,采用西雅圖心絞痛生活質(zhì)量表(SAQ)對其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分。該量表共包括軀體活動受限程度(PL)、穩(wěn)定狀態(tài)維持度(AS)、發(fā)作情況維持度(AF)、滿意程度維持度(TS)和認識程度維持度(DS)五個維度?;颊逽AQ 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zhì)量越好。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 標準差(± s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1。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SAQ 的評分相比,P >0.05。治療1 個月后,兩組患者SAQ 的評分相比,P >0.05。詳見表2。治療期間,兩組患者頭痛、耳鳴、頭脹的發(fā)生率相比,P >0.05。詳情見表3。
表1 兩組氣虛血瘀型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n(%)]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氣虛血瘀型心絞痛患者SAQ 評分的對比(分,± s )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氣虛血瘀型心絞痛患者SAQ 評分的對比(分,± s )
組別 例數(shù) 接受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對照組 30 66.42±4.62 86.47±6.54試驗組 30 66.39±4.58 88.48±6.34 t 值 0.025 1.209 P 值 0.980 0.232
表3 治療期間兩組氣虛血瘀型心絞痛患者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的對比[n(%)]
試驗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4。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SAQ 的評分相比,P >0.05。治療1 個月后,兩組患者SAQ 的評分相比,P >0.05。詳見表5。治療期間,兩組患者頭痛、耳鳴、頭脹的發(fā)生率相比,P >0.05。詳情見表6。
表4 兩組心血瘀阻型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n(%)]
表5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心血瘀阻型心絞痛患者SAQ 評分的對比(分,± s )
表5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心血瘀阻型心絞痛患者SAQ 評分的對比(分,± s )
組別 例數(shù) 接受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對照組 30 66.56±4.78 85.51±6.47試驗組 30 66.43±4.69 85.48±6.59 t 值 0.001 0.001 P 值 0.980 0.974
表6 治療期間兩組氣虛血瘀型心絞痛患者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情況的對比[n(%)]
西醫(yī)多采用擴張冠狀動脈、提高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減少心室容積等方法對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以降低其心肌的耗氧量,緩解其心肌缺氧缺血的狀態(tài)[2]。但現(xiàn)階段,多數(shù)心絞痛患者在采用西藥進行治療后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yīng),從而可影響其療效。中醫(yī)藥療法具有廉、簡、便、驗等特征與優(yōu)勢。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中醫(yī)藥療法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降低其血液的黏稠度,調(diào)節(jié)其血管的活性,改善其心肌缺血的癥狀,并可保障治療的安全性[3]。
中醫(yī)認為,心絞痛屬于“胸痹”、“心痛”等范疇,其病位在心,屬于本虛標實之證。該病的基本病機為氣虛、氣滯和血瘀[4]。氣虛血瘀型心絞痛和心血瘀阻型心絞痛是心絞痛的主要證型。益氣活血湯的主要成分為丹參、降香、川芎、桃仁及紅花等。其中,丹參、降香、桃仁、紅花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通達氣血的作用[5]。將上述諸藥合用,可起到促進冠狀動脈側(cè)支循環(huán)、擴張冠狀動脈、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復方丹參滴丸是一種中藥制劑,具有通絡(luò)止痛、活血化瘀等作用。該藥的主要成分包括丹參、三七及冰片?,F(xiàn)代藥理學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該藥具有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6]。不過,由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證型多樣,采用益氣活血湯與復方丹參滴丸治療不同證型心絞痛的療效臨床上尚缺乏具體的研究。
本次研究的結(jié)果證實,采用益氣活血湯與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心絞痛均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且不會增加其不良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用益氣活血湯治療氣虛血瘀型心絞痛的效果更佳,用復方丹參滴丸治療心血瘀阻型心絞痛的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