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奶貴,趙志飛,鄒群峰
(1.東莞廣濟醫(yī)院急診內科,廣東 東莞 523700;2.東莞光華醫(yī)院外二科,廣東 東莞 523416)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屬于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患者較易出現(xiàn)胸痛、胸部灼燒感等癥狀,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液黏附性強,機體各功能有所退化,進而容易增加微血管的栓塞,加重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病情[1]。臨床治療該疾病多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聯(lián)合術后低分子量肝素鈉、阿司匹林等常規(guī)治療,效果較好,但其無法完全挽救心肌缺血嚴重者。替羅非班是一種非肽血小板纖維蛋白原受體拮抗劑,其可有效改善機體心肌灌注,臨床上主要用于冠脈缺血綜合征患者行冠脈血管成形術,以防治相關的心臟缺血并發(fā)癥[2]。本研究旨在探討替羅非班對老年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血清B 型腦鈉肽(BNP)、C-反應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 年3 月至2020 年3 月東莞廣濟醫(yī)院收治的57 例老年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A 組(26 例)和B 組(31 例)。納入標準:符合《現(xiàn)代心血管疾病急診》[3]及《美國糖尿病學會2007版糖尿病診療標準》[4]中的診斷標準者;心肌梗死首次發(fā)病且發(fā)病時間<12 h者等。排除標準:有出血現(xiàn)象者;有心臟手術史者;腎、肝功能嚴重不全者等。A 組患者中男性14 例,女性12 例;年齡61~78 歲,平均(69.32±2.87)歲;梗死動脈:回旋支6 例,前降支11 例,右冠狀動脈9 例。B 組患者中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年齡61~79 歲,平均(69.69±2.54)歲;梗死動脈:回旋支8 例,前降支13 例,右冠狀動脈10 例。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此研究。
1.2 方法兩組患者在PCI 術前均口服300 mg 阿司匹林維生素C 腸溶片(黑龍江瑞格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3023548,規(guī)格:阿司匹林250 mg/片,維生素C 25 mg/片),口服300 mg 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269,規(guī)格:75 mg/片),5 000 IU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鈉(江蘇萬邦生化醫(yī)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20179,規(guī)格:2 500 IU/劑)靜脈推注,維持活化凝血時間為250~350 s。A 組患者開展PCI手術,經橈動脈途徑穿刺并置入支架,術后注射1 mg/kg的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鈉,每隔12 h 注射1 次;并服用100 mg 的阿司匹林維C 腸溶片、75 mg 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1 次/d。B 組患者在A 組的基礎上予以10 μg/kg 注射用鹽酸替羅非班(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227,規(guī)格:12.5 mg/劑)靜脈推注,3 min 內完成,以0.15 μg/(kg·min)的速度持續(xù)泵入,泵入時間為24~36 h。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30 d。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心痛時間明顯縮短,肌鈣蛋白和心肌酶水平趨于正常,心功能改善顯著;有效:心痛持續(xù)時間低于10 min,肌鈣蛋白、心肌酶水平和心功能有所改善;無效:心痛癥狀、心功能指標無變化或病情加重[3]。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采用心臟超聲測定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③采集治療前后空腹靜脈血3 mL,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并比較兩組患者血清BNP、CRP、IL-6 水平。④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有出血、惡心、頭痛、發(fā)熱,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B 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為96.77%,顯著高于A 組的76.9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心功能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LVEF 均顯著升高,B 組顯著高于A 組;而LVEDD、LVESD 均顯著降低,B組顯著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血清BNP、CRP、IL-6 水平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BNP、CRP及B組患者IL-6水平均降低,且B 組顯著低于A 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不良反應B 組患者出現(xiàn)頭痛1 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3.23%(1/31),A組患者出現(xiàn)出血1例、惡心2例、頭痛1例、發(fā)熱1 例,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19.23%(5/26),B 組顯著低于A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46,P<0.05)。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流速度較慢,血管長期處于高凝狀態(tài),極易引發(fā)血栓,造成心肌缺血,進而誘發(fā)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PCI 術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但PCI 術聯(lián)合術后低分子量肝素鈉、阿司匹林等常規(guī)治療的預后效果不佳。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患者的心功能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 <0.05。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
表3 兩組患者血清BNP、CRP、IL-6 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血清BNP、CRP、IL-6 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P <0.05。BNP:B 型腦鈉肽;CRP:C-反應蛋白;IL-6:白介素-6。
替羅非班能減少細胞的氧化反應,避免縮血管物質侵害心肌和血管,降低心肌損傷,同時可改善PCI 術后患者的冠狀動脈血運,提高心肌再灌注效果,修復壞死組織和細胞,加快心臟血氧循環(huán),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促進患者病情恢復并對預后有積極影響[5]。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 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及LVEF 均顯著高于A 組,而LVEDD、LVESD 均顯著低于A 組,且治療期間B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A 組,提示替羅非班可提高老年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療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較好。
患者的心功能受損時,會大量激活BNP,增加心室負荷;CRP 是一種急性反應蛋白,當心肌梗死發(fā)生時,血清CRP 水平隨心肌梗死的損傷程度有不同幅度的上升;IL-6 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炎性因子,血清IL-6 水平升高會增加心肌損傷。替羅非班能有效阻斷血小板相關蛋白受體與纖維蛋白原受體的結合,具強大的抗血栓效果,且其能快速消除炎癥,使患者受損的血管內皮細胞被修復,改善心功能受損,降低患者體內BNP 水平使其恢復至正常水平,達到治療目的,從而減輕炎性癥狀[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患者血清BNP、CRP、IL-6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提示替羅非班可減輕老年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炎癥反應,緩解患者心肌損傷,修復心功能。
綜上,老年急性非ST 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替羅非班治療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減輕患者心肌損傷,降低患者機體炎癥反應,且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較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