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偉華 謝輝
青少年是祖國未來的生力軍,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家長、學校共同關注的社會問題。長期以來,各方關注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學生的飲食、體質、成績、升學等方面,而與每個孩子成長息息相關的心理問題卻往往被忽視。
為提升轄區(qū)內(nèi)中學生的自我心理應激調(diào)適能力。江蘇省常州市羅溪鎮(zhèn)社服中心計生科積極牽頭,攜手羅溪中學,與常州市“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志愿隊、武進人民醫(yī)院臨床心理科、英才科普服務中心等機構達成多方合作關系,共同推行實施《羅溪鎮(zhèn)青春期心理健康成長關愛》項目,項目落地于羅溪中學。
10~20歲之間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是生理和心理狀態(tài)向成年過渡的特殊期,也是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可塑性強。青春期成長過程中,種種外因和內(nèi)因的困擾往往會在這個特殊階段,給孩子的心理造成負擔,使其產(chǎn)生厭學、焦慮、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抑郁等問題。青春期教育旨在針對這一時期學生的成長特點,引導學生積極適應身心變化,健康快樂成長。
通過實施《羅溪鎮(zhèn)青春期心理關愛健康服務志愿隊》項目計劃,幫助服務學生達到以下4點的提升。
(1)知識目標:幫助學生了解青春期性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特征;
(2)能力目標:提升學生情緒辨別和控制能力,掌握人際溝通技巧;
(3)情感目標:讓學生能應對青春期異性交往中的一些困惑;
(4)重點:幫助學生悅納青春期的來臨,感受美好,并能自信而理智地應對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
據(jù)了解,羅溪鎮(zhèn)自2015年建立羅溪鎮(zhèn)青春期心理健康關愛志愿服務團隊后,以幫扶青春期困境少年為目標,弘揚公益志愿服務為理念,以精準服務為措施,多次開展健康課程、專家咨詢一對一、特色團輔、郊游陪伴、精神慰藉等特色專題系列活動,切實把愛心、耐心和正能量傳遞到孩子心中,有效助力家校融為一體。用實際行動把《羅溪鎮(zhèn)青春期心理關愛健康服務志愿隊》項目打造成一流的公益項目。
(1)2014年,羅溪鎮(zhèn)計生科在羅溪中學開展“青蘋果”贈書活動。為學校的每一位青少年送一本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書,培養(yǎng)他們看一本好書,了解一些知識,點亮一盞心燈。同時,制作一批精美的青春期知識宣傳品,免費發(fā)放到青少年手中。
(2)2015年,開展“青春路上讓我們同行‘青蘋果’生理知識進課堂”活動。通過分班開展男女生青春期保健、正確的戀愛觀、早婚早育的危害等公開課,全面推進“青春健康”校園行活動,幫助青少年了解正確的青春期保健知識,形成正確的婚戀觀和人生觀,提高他們對美好生活的認知和感悟。
(3)2016年、2017年暑期,羅溪鎮(zhèn)社服中心計生科分別組織了40多名位貧困女孩,開展“快樂假期,放飛夢想”一日游活動,通過精彩的行程安排,豐富了女孩們的暑期生活,給她們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憶。
(4)2018年,為提高初一女生青春期生理知識水平,消除成長中的煩惱,正視自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羅溪鎮(zhèn)計生科在羅溪中學的大力支持下,組織初一百名女生在圖書館大廳聆聽“青春期少女如何選擇內(nèi)衣”健康知識講座。
(5)2019年,羅溪鎮(zhèn)社服中心計生科特邀常州市心理學會田江春老師到羅溪中學開展“青春飛揚,健康相伴”青少年心理健康團體輔導活動。活動共103名初中生參與,通過心理團輔游戲引導學生認同自我、展示自我;指導學生打破保守的心理障礙,通過正常的身體接觸了解兩性的“正常交往”;通過小組討論合作方式,讓學生認識到專注力、協(xié)作力的重要性,同時也深思感恩和回饋這兩個社會問題。
(6)2020年5月,羅溪計生科再次啟動了《羅溪鎮(zhèn)2020年溪星智·陽光行——羅溪中學生心理健康行動》。相較于往年,此次青春期心理幫扶活動,更彰顯專業(yè)和系統(tǒng)。服務團隊經(jīng)過多次微信小組研討,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發(fā)放了《告家長書》,形成了“前期調(diào)研—初步判斷—組建小組—心理治療—排解疏導—個案關注”六位一體的具體實施方案。并于6月底在羅溪中學開展了學生心理健康情況摸底,部分困境學生填寫心理情況量表,從采集到的量表分析判斷,相當一部分學生確實存在一些心理問題,比如,情緒波動較大,甚至有情緒障礙的可能;與人交往困惑較多;易與人發(fā)生沖突;時常感到焦慮等。
通過篩選,團隊最終選取了其中25名問題較為突出且有主觀參與意向的學生,作為跟蹤指導服務對象。專家仔細分析了這25位學生的心理評估量表,出具了專業(yè)的艾森克個性測驗90項癥狀清單評估報告,形成了個人檔案管理。
7月25日該項目正式在羅溪中學開展首次小組活動。臨床心理專家通過小組互動和個別溝通的方式,進一步對小組成員的實際心理狀況進行甄別和熟悉。活動結束后,團隊就本次活動中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和單獨溝通收集到的問題,進行了研討梳理,必要的特殊情況與老師和家長線上保持溝通,形成有效的家校影響鏈,為后續(xù)的輔導介入打下必要基礎。
本項目考慮到中學生日常學習壓力較大,特利用暑期設定6次小組輔導課程,定期每周輔導一次。工作組同步建立了心理成長小組家長微信群,每次課程結束老師會布置相關“家長作業(yè)”,引導家長怎樣與孩子相處,家長遇到問題也可以線上向專家咨詢,通過線上線下無縫對接,以達到空窗期互補。
應組織方要求,專家組在開展項目小組活動的同時,也針對羅溪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進行了同步指導和培訓,本次心理健康行動項目6次課程結束后,小組成員的心理健康個人檔案將同步移交給學校具體保管和跟進,并由專家組長期提供指導服務。
(1)5月:羅溪鎮(zhèn)計生科、羅溪中學、社工機構、心理醫(yī)生,開展四方線上討論會,確定項目實施時間軸和人員篩選方法。
(2)6月:發(fā)放專業(yè)心理量表,25名羅溪中學七年級學生填寫,心理醫(yī)生給出診斷報告,了解學生個體特征,初步預判學生的心理情況,為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打下扎實的基礎。
(1)7月25日:項目啟動及團輔初探
內(nèi)容:組建心理成長小組,心理醫(yī)生與學生互相認識,快速熟悉,建立初步信任感,并帶領學生了解青春期手腦發(fā)育特征,最后根據(jù)前期量表結果,與服務對象逐一面談,制定后續(xù)實施計劃。
(2)8月1日:正念減壓
內(nèi)容:教授服務對象,運用自己內(nèi)在的身心力量,積極地做一些他人無法替代的事——培育正念,教導學生有意識地覺察、活在當下及不做判斷等。
(3)8月8日:非暴力溝通
內(nèi)容:教授服務對象褪去精神暴力,將愛自然流露,通過學習各種技巧,幫助服務對象建立聯(lián)系,并依照非暴力溝通方式談話和聆聽,使友愛互助成為現(xiàn)實。
(4)8月15日:情緒識別和管理
內(nèi)容:通過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訓練,提升服務對象了解自己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接受挑戰(zhàn)建立樂觀情緒的能力、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從而達到和諧人際關系的目標。
(5)8月22日:執(zhí)行力提升
內(nèi)容:教授服務對象如何通過制定計劃、目標,提升個人能力,進而提高學習生活效率,提升綜合執(zhí)行力。
(6)8月29日:成為我自己
內(nèi)容:教師帶領服務對象一起探索、分析,重建“我自己”,了解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想法,找到真實的自己,成為我自己。
(1)通過系列心理團輔課程,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指標;
(2)減輕服務對象心理壓力,學會情緒管理和正面積極的溝通方式;
(3)降低離家出走、自殘自傷等惡性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