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黨的十九大在京召開,會議對我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判斷,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我國各方面較之前都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這也對我國未來各方面的發(fā)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黨和國家就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個社會都關心的問題,牢牢把握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對于國家和整個社會來說至關重要。本文主要主要論述的是如何對當代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通過良好的教育方式來提高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以培養(yǎng)擔當時代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索
分類號:D267.6;G641
高校大學生是青年群體中的先進代表,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只有他們樹立起了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未來社會才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黨和國家一直以來都高度重視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以及網絡時代的迅速崛起,這對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現(xiàn)了影響,高校是當代青年大學生的主要聚集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而高校老師則是教育過程中的主要指導者、引導者和教育者,因此在這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通過學校、網絡以及政府等合力聯(lián)手,提高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本文主要從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學校黨建工作、網絡陣地建設以及培育家國情懷等幾個方面來論述如何對高校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
1、創(chuàng)新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提到過:“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睂W校是高校大學生的主要聚集地,也是他們接受知識以及熏陶的主要基地,教師則是學校中的骨干分子,因此,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從高校教師入手。
教育者本身首先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教育的指導思想,自覺且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到教學過程的每一環(huán)節(jié),給高校大學生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馬克思主義理論,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只有有了正確的信念做指導,他們才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才會有正確的行為導向。
其次,高校老師應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育者的教育方法要與時俱進,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樹立實事求是的教育理念,緊跟時代步伐以及網絡文化發(fā)展的節(jié)奏,聚焦學生們所關心的熱點問題,從學生興趣入手進行教學,教育者要學會在實際生活中探尋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將之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相結合而運用于課堂之上,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填鴨式教學。這樣才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人翁精神,使他們主動的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換。
最后,教育者應聚焦立德樹人這個中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首先要注重對自身的德育教育,教育者應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個人的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做到自身“立德”,這樣才能真正樹好人,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本身就具有引導作用,教師的言談舉止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教師應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堅定的政治立場,始終堅持與黨中央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通過聊天的方式與學生們進行交流,抓住合適的時機向學生們傳播黨的最新政策和理論,讓學生們在溝通交流中學習,注意把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努力與學生形成良師益友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才能夠自愿的接受教師的教學內容,學生自愿接受的內容往往比強行灌輸式教育的效果要深刻很多。
2、充分發(fā)揮高校黨建工作帶頭作用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們的高校,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2]?!贝髮W生黨建工作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3],大學生是當代青年群體中的優(yōu)秀分子,而大學生黨員又是大學生中先進的優(yōu)秀分子,高校黨建工作是黨組織與廣大青年群體緊密聯(lián)系的重要樞紐,也是傳達黨的思想以及工作的重要組織,而大學生黨員又是高校黨組織內部的主要群體和與大學生群體與黨組織形成密切聯(lián)系的重要溝通人,因此高校黨建工作對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極為重要。
首先要充分通過高校黨建工作循序漸進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過程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通過發(fā)展大學生黨員可以培養(yǎng)和教育高校大學生學習黨的一些基礎知識,包括黨的基本理論、黨的基本路線、黨的歷史使命、黨的初心和使命等等,在經過系統(tǒng)的學習后組織學生進行考核,考核通過者方可有下一步發(fā)展黨員的資格,通過這些高校黨建工作可以讓提高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還可以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為黨組織的進一步擴大奠定良好的基礎,培育新時代有責任、有擔當?shù)男曼h員;要充分結合高校黨建工作帶頭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作用,二者形成合力,有規(guī)律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高校黨建工作還應注重加強對黨組織內部成員的教育,提高高校黨組織內各個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和思想覺悟,只有他們真正從思想上入黨才會在行動中表現(xiàn)出一名合格黨員的模范行為,榜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青年大學生黨員如果在通過自己的模范行為在班級上表現(xiàn)出來,其他的同學就會受到他們的影響,從而自覺的形成某些行為,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已經成為大學生黨員的大學生給一個警醒,也可以給即將入黨的同學們一個標桿,同時也可以讓他們體會到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高校大學生黨員應通過不斷學習樹立好榜樣,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將之付諸于行動[4],這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就會更好的深入到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去。
3、利用網絡媒體提高高校學生興趣
當前,隨著互聯(lián)網信息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學生們可以通過手中的各種媒介獲取到豐富、多樣且書本上所看不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互聯(lián)網的飛速發(fā)展正逐步讓思想政治教育呈現(xiàn)出理論信息多樣化的特點,網絡已經成了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戰(zhàn)略陣地,雖然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創(chuàng)新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使之變得多樣化,但它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相應的問題。所以如何提高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式與搭乘互聯(lián)網時代便車相結合起來正確的引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現(xiàn)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思考的首要問題。
首先,通過在網上學習學習強國、青年大學習、易班等app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資源,讓高校學生及時學習到國內外最新信息,自覺學習黨中央下發(fā)的文件,及時學習黨的政策,逐步培養(yǎng)學生關注時事政治的良好習慣,增強國家情懷和社會責任感[5]。
其次,設立網上團課和答疑系統(tǒng)?;ヂ?lián)網具有及時性、生動性的特點,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自由時間來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因此,高校應設立校園團課,定期更新校園團課的內容讓學生學習。由于互聯(lián)網具有生動性的特點,因此它可以給學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圖片的學習,青年群體是一個活潑、喜好新事物的群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可以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同時也可以更加豐富他們的眼界,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的優(yōu)點以及根據(jù)高校大學生的鮮明特點制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計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最后,設立網絡監(jiān)督評晰系統(tǒng)?;ヂ?lián)網在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會出現(xiàn)無法正確對待和甄別五花八門的網絡信息的情況,因此,高校應設立網絡評晰系統(tǒng),定時定期讓學生上交所學內容的相關數(shù)據(jù)截圖以及匯報最近通過網絡所習的信息做一個小節(jié)匯報交予老師,老師在根據(jù)各個學生情況綜合設計線下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這樣線上線下教學二者合一,既可以讓老師隨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最近在進行網絡思想政治學習時所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二、結語
完善和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和回應時代要求的必要途徑,引導高校大學生健康成長和培育擔當時代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當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更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只有我們每個人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夢想之中才能凝聚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因此,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必須放到教育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上來,通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效整合青年們的思想,爭取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 張子豪.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探索[A].開封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8.20
[2] 夏杰.創(chuàng)設情境 推動互動教學:中職數(shù)學教學策略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5
[3] 何勁翔.新時代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路徑探索[A].德育教育
[4] 張全,李艷萍.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路徑探索,青年與社會,2020年7月中
[5] 楊曉曼,孫玉翠.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索[A].黑河學刊,2020年9月
作者簡介:洪迪,貴州大學,生于1997年,碩士,學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38115019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