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秉輝(原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院長、著名醫(yī)學科普作家)
在國外的普通診所里,患者看完病需要買藥的只有30%。反觀國內,只要進了醫(yī)院,不提一大包藥出來幾乎不可能。兩相對比,難免疑問:“咱看病是不是也可以不吃藥?”實話告訴您,面對某些疾病,不吃藥真的不行!
2)添加前置反應區(qū)[69].pH值對于零價鐵的修復速率也存在很大影響,實際上鈾廢石滲濾液與鈾尾礦滲濾液中的酸性較高,有些礦山的含鈾滲濾液的pH<2,這些滲濾液若直接進入Fe0-PRB中勢必影響其修復效率.因此可以考慮在PRB前端添加前置反應區(qū),對鈾尾礦滲濾液進行堿化處理.
如今,我國民眾面臨大量威脅生命健康的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雖然也需要心理疏導改善生活行為,也可以做些自然療法等,但藥物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高血壓病,據(jù)我國第六次高血壓患病率調查顯示,我國患者甚眾,估計有2.45億左右,而控制率僅16.9%,以至心腦血管病占了國人死因的首位。究其因,包括許多人缺乏防病意識,沒有測過血壓,不知患有高血壓病,而已知患有高血壓病者又未認真治療,以及醫(yī)生未認真選擇適合的藥物和患者未按醫(yī)囑認真服藥兩方面。
服用降壓藥,使血壓達標,可以減少心腦血管并發(fā)癥,是循證醫(yī)學充分論證了的、全世界醫(yī)學界所公認的療法。當然,降壓藥并不能根治高血壓病,患者須持續(xù)服藥以維持療效。又例如糖尿病,此病在我國是十分常見的疾病,據(jù)統(tǒng)計,到2019年我國有糖尿病患者1.16億人。糖尿病的起因是體內絕對或相對地缺少了胰島素,或變得對胰島素不再敏感,造成糖代謝紊亂,身體無法利用糖,引起血糖升高。
現(xiàn)在不斷推出的新藥,如恩替卡韋等,引起病毒變異、使病情失控的機會亦極少。故全世界的肝病專家對應用此類藥物治療乙肝,皆有共識。當然,此類藥物并不能直接殺滅病毒,故須長期服用。以圖鞏固療效。
這些圖書先是數(shù)落現(xiàn)在治療此類疾病藥物的不是,不外乎是說吃了無用,還舉例說某大爺服了許多降血壓藥,結果還是腦出血了,或是說“降血糖”無用。
治療糖尿病,必須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而藥物治療也是必不可少的。若能使血糖降到正常,自然說明代謝紊亂的情況得到了糾正,糖尿病的并發(fā)癥便會避免或減少。這也是經循證醫(yī)學充分論證了的、全世界醫(yī)學界所公認的療法。當然,降糖藥并不能根治糖尿病,患者也需持續(xù)服藥以維持療效。
當然,首先是醫(yī)生應該根據(jù)病情開具療效確實的藥品,并根據(jù)各種疾病規(guī)范化治療方案,增減藥量,務求“達標”患者應該按照醫(yī)囑認真服藥,不可隨意增減。要知道,此類須長期服用的藥物,不同于抗菌藥,沒有“抗藥性”之慮。這類藥物不斷在體內新陳代謝,除非肝、腎功能障礙,否則不會有“積蓄毒性”之慮。因為這類藥物在研制時,就已經考慮到患者須期服用的特點。若有“抗藥性”或“積蓄毒性”,就不能成為治療此類須長期服藥之病的藥物。
糖為人體活動主要的能量來源,既然無法利用糖,人體就轉而非正常地利用蛋白質與脂肪,結果又造成蛋白質與脂肪的代謝紊亂,引發(fā)許多并發(fā)癥。
市面上有一批圖書分別由不同的出版社出版,可巧都叫作“某某不吃藥”,姑且稱之為“不吃藥系列”吧。
基坑作為作業(yè)區(qū)必須劃出禁區(qū),并設置圍欄,帶有‘施工現(xiàn)場,行人不得入內’字樣的安全警示牌,禁止行人進入,以免造成安全事故。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xiàn)場時,要進行人員審核,并檢查施工人員的安全配置是否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我們反對亂吃藥,但是,對這種不治將會產生嚴重并發(fā)癥的疾病,還是得認真服藥。
再來說慢性乙型肝炎。肝病患者在我國約有九千萬之眾,這些病人過去皆用“保肝藥”治療乙肝后,療效很難評價。自十多年前開始,開始了用干擾素與核苷類藥物治療,此類藥物能抑制病毒的繁殖,減輕肝臟的炎癥,控制病情的發(fā)展,最終減少演變?yōu)楦斡不?、肝癌的機會。所用之藥,尤其是核苷類藥物,副作用小,口服方便。
在我國,高血壓病控制率低的原因主要是未認真服藥。糖尿病控制不佳,除了未認真服藥外還有未嚴格控制飲食。慢性乙肝的問題是應該用抗病毒治療的患者未用抗病毒治療。
高血壓、糖尿病、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國確是面廣量大的疾病。而這些疾病的并發(fā)癥后果都很嚴重。幸好有藥可治。而治療之目的則在于控制病情、預防并發(fā)癥。
踐行“雙重領導”。湖南電信紀委緊緊圍繞“查辦案件以上級紀委領導為主”這個核心,牢牢把握“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檢組報告”這個重點,每個季度向上級紀檢組和同級黨委匯報工作。
女人通過幾層關系找到了結識“田科”的途徑,她是在等待時機,必須是絕好的時機,不能失敗的時機,而且要一下子便抓住,這對于自己復仇計劃的成功是有好處的。
研究數(shù)據(jù)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用x2檢驗。當P<0.05時說明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這些作者可能對現(xiàn)行治療糖尿病藥物的藥理作用不甚了然,抓住一個通俗的“降血糖”的說法來全面否定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有一本書甚至用十分尖刻的話說“吃藥是找死”而“不吃藥是等死”,幸好他有靈丹妙方,只要在腳底貼上他的“某某貼”,高血壓、糖尿病就霍然痊愈了。還說絕非“吹?!?,有照片為證,某地許多患者夜宿街頭,就為買到這種“某某貼”。
還有,慢性乙肝目前的確沒有“殺滅”病毒的藥物,提高人體自身免疫能力自然是好,但是用“某某灸”灸出一個水泡來,水泡里面的免疫細胞就能“殺滅”藏在細胞內、整合在細胞遺傳物質中的乙肝病毒嗎?不錯,有位患者的化驗單上是“轉陰”了,但是,這種療法的轉陰率是多少?個案不足信,這是醫(yī)學常識。一個患者“轉陰”了,就能推翻已經經過千百萬人驗證了的現(xiàn)行療法,不用吃藥了嗎?
當然,“不吃藥”系列書籍確實是贈送的,并無附加條件。不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為了推銷他的“某某貼”“某某灸”。上海的一家報紙上說,有人投訴說貼了發(fā)生了皮膚過敏。這么看來,似乎問題不大。但是,這些圖書異口同聲地教人“不吃藥”,若是真的不吃藥了,出了問題找誰?找作者?找出版社?找送書的人?到時吃虧的還是自己。所以,善良的人們啊,還真得留點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