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56個民族,使得我國擁有非常豐富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其中服飾最為代表性。在幼兒文化藝術教學中引入民族服飾元素,既可以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熱愛國家、民族的精神,還能夠實現(xiàn)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近年來,我國幼兒教育領域中已經廣泛應用了各種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民間游戲、民族民間故事、民族音樂等,然而民族服飾的應用卻比較少。本文主要闡述民族服飾對幼兒教育的意義和價值,并探究怎樣將民族服飾充分融入到幼兒文化藝術教學,獲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間服飾;幼兒;文化藝術教學;意義;運用
我國教育部門出臺的相關文件中提出:“適當讓幼兒了解我國各民族與世界其他國家、民族的文化,能夠讓其感知到全球文化的多元性與差異性,使之具有尊重、平等及理解的態(tài)度”?;谶@一背景,幼兒應當積極開展民族文化藝術教學活動,對我國本土的優(yōu)秀、極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并將這些教育資源有效融入到幼兒文化藝術教學活動之中,并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來合理設計民族文化藝術教學方法,從而確保民族文化資源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教育功效。本文選取各民族服飾作為教學元素,探究其在幼兒文化藝術教育的主要價值與具體運用。
一、民間服飾在幼兒文化藝術教學中的意義
在幼兒階段,正是一個人各方面能力養(yǎng)成的啟蒙時期,而藝術在幼兒人格的形成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既有利于幫助幼兒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yǎng),還能夠促進幼兒良好發(fā)展。眾所周知,幼兒教育內容主要涉及到身心健康、語言能力、社會適應、智力發(fā)展、審美能力等,而藝術正是其中一個關鍵領域,直接關系到幼兒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1]。同時,我國在新一輪幼兒教育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幼兒教育應著眼于中華民族和民間藝術的學習,尤其是對本土文化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且初步接觸各地區(qū)和民族的文化藝術。可見我國新課程改革中非常注重民族資源的教育,故而在幼兒教育中必須高度重視文化藝術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將各類民族文化元素作為教育資源,其中民族服飾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特征,尤其是女性服飾和頭飾十分多元化,其中所特有的文化內容在幼兒文化藝術教育中有著深遠意義,可以集中體現(xiàn)出民族性格、審美觀點、情感、藝術趣味、生活習慣等,通過對這一教育資源的充分,可讓幼兒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國文化藝術,豐富幼兒教學課堂,提高幼兒對民族藝術的興趣,從而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能力和修養(yǎng),還能夠實現(xiàn)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2]。
二、幼兒文化藝術教學中民族服飾的有效應用
在當前幼兒文化藝術教學中,對民族服飾進行應用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注重民族服飾文化教育資源的充分挖掘
在幼兒文化藝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對我國各民族服飾文化教育資源進行全面挖掘,不斷豐富教育資源,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1)資源的收集。教師可通過參加各種民族節(jié)日活動,或是通過網絡、深入各民族聚集地采風等方式,搜集本地民族服裝文化教育資源。
(2)資源的篩選。幼兒的學習特點主要體現(xiàn)為:借助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身邊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是其主動探索社會環(huán)境、物質世界、社會環(huán)境的過程,故而在運用民族服飾文化教育資源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和內容進行合理選擇,確保這些資源是能夠符合幼兒的學習資源,然后初步預設相關活動主題,再結合預設的主題來設置課程[3]。
(3)資源的拓展。家庭教育作為幼兒成長和發(fā)展中重要的教育方式,幼兒需要注重家園合作,秉持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獲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使之能夠積極參與到幼兒文化藝術教育活動中,從而形成教育合力[4]。如:幼兒教師可了解小朋友哪些是少數民族,并邀請少數民族的家長來到幼兒,為幼兒們展示本民族的服飾,或是開展“少數民族親子運動會”,要求小朋友們和家長都穿上本民族的服飾到幼兒參加親子運動會。通過這一方式,讓幼兒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了解到各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從而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幼兒文化藝術教學的效果。
(二)結合一日活動,有效融合民族服飾與文化藝術教學
在實際的幼兒文化藝術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重這一教育活動與幼兒一日活動的有效融合,也就是應以幼兒一日活動為出發(fā)點,進一步拓展民族服飾文化藝術教學的融合方式,這樣就能夠讓幼兒一日活動呈現(xiàn)出豐富多樣、極具特色的內容,并顯著提高幼兒文化藝術教學的效果[5]。如:在云南大理某地幼兒手工教學中,幼兒幾乎都是白族人民,但由于幼兒的年紀較小,其民族意識比較淡薄,故而教師可先通過視頻來為幼兒詳細講解白族人民是如何發(fā)展起來的,以及白族人民的風土人情、民俗習慣等。待講解結束后,可引導幼兒談一談自己對白族的認識,然后向幼兒提問:“我們班級內的小朋友都是白族人民,那大家有自己的白族服飾嗎?”小朋友紛紛回答自己有,且也見過爸爸媽媽們穿戴視頻中白族服飾,這時教師可讓幼兒說一說白族服飾的款式是什么樣的、圖案象征著何種意義、裝飾具有什么特點?最后教師對幼兒所說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并指導幼兒借助彩色膠泥,通過壓、揉、團等泥塑技法來對白族服飾形象進行塑造,以此來更好地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審美能力與動手動腦能力,進一步提升幼兒的色彩運用能力,并可以讓幼兒更加深入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找到歸屬感,最終喜歡和熱愛自己的民族,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愿意主動的參與身邊豐富多樣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節(jié),逐漸由對民族服飾的接納和認同,發(fā)展成為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
(三)精心設計民族服飾文化藝術教學活動
為確保幼兒民族服飾文化藝術教學活動的高質高效開展,教師需要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精心設計。以中華傳統(tǒng)服飾肚兜為例,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幼兒了解肚兜,讓其在感受中華傳統(tǒng)服飾文化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其民族情懷,為完成這一目的,教師可根據幼兒都喜歡動畫片的特點,通過多媒體播放《哪吒傳奇》中的一些經典劇情,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動畫片中主人公“哪吒”的穿著,并指出哪吒穿了什么,穿著有什么樣的特點,這時很多幼兒指出“哪吒穿的是紅色肚兜”,并說“自己看過的很多動畫片里小寶寶都穿肚兜”,這時教師提問“為什么小寶寶要穿肚兜呢?”幼兒們紛紛表示不知道,這時教師可向幼兒詳細講解肚兜的起源和所蘊含的意義,即家長對孩子深深的愛。接下來,教師可指導幼兒通過剪紙的方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設計制作出一個美麗的肚兜,這一過程中教師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這一任務,然后在班級內依次展示各小組的作品。通過這一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意識,并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與好勝心理[7]。最后,為能夠讓幼兒更加牢固地記憶肚兜這一傳統(tǒng)故事,教師可借助再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方式,各小組選擇《哪吒傳奇》中的某一片段進行表演,在幼兒表演過程中教師為其配上對應的音樂,讓幼兒在活潑有趣的氛圍完成自己的表演,從而有效提高其學習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服飾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其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服飾。
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服飾作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凝結了中華人民五千多年的智慧,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每個中國人都有義務和責任去傳承與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而要更好地完成這一義務和責任,首先要注重學前教育階段,對幼兒民族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诖耍谟變何幕囆g教學中融入民族服飾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注重民族服飾文化教育資源的充分挖掘,結合一日活動來有效融合民族服飾與文化藝術教學,精心設計民族服飾文化藝術教學活動,從而有效培育幼兒的民族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 蘭燕;羅婷.苗族服飾文化雙語繪本創(chuàng)編及其融入對外幼兒漢語教學行動研究——以泰國公立正才學校為例[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10-01
[2] 徐玲珍.讓幼兒在美術欣賞活動中真正成為主體——以大班美術欣賞活動“閩劇服飾美”為例[J].教師.2019-02-25
[3] 靳森媛;龔彬彬.民族高校美術教育中壯族服飾文化融入析探——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1-03-25
317950033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