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梅
摘 ?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對玉米的需求不斷增加,當前必須全面把握玉米栽培技術要點和病蟲害防治策略,才能保證玉米種植的質量與產量。本文就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與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進行分析,為相關人士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玉米種植;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引言: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水文資源充沛,是我國玉米主要種植區(qū)之一,玉米高效種植技術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是確保高產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栽培過程中,不但要因地制宜的做好選地整地和選種播種,把握種植關鍵期,進行科學水肥管理,還要采取多種防治技術對常見病蟲害采取綜合防治對策。
1.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1.1科學選種
確保玉米高產的第一步是進行科學的選種,選種時不僅要充分了解該地區(qū)在玉米種植時常見的病蟲害、掌握當地氣候特點、溫度差值、土壤肥力以及降水情況,選擇有良好抗性的玉米品種,還要結合往年國內市場的玉米價格以及銷售相關信息,選擇能帶來良好經濟效益的品種。在確定品種后,要選擇顆粒飽滿、營養(yǎng)豐富的玉米種子,才能保證種植過程中有良好的抗病蟲害能力并實現穩(wěn)定的質量要求與產量預期。
1.2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通過對玉米種子的進一步處理,可以有效提高在種植期間的抗病蟲害能力和對外界多變環(huán)境的防御力,使玉米的出苗率有保障。玉米種子的處理方式有很多,常采用藥劑拌種、日光曬種和水浸種這幾種方式,可在種子中拌入磷酸二氫鉀稀釋液,完成拌種之后進行均勻地晾曬;也可以在播種前三天,用少量酒精溶液赤霉素,配比成濃度為50mg/kg的水溶液,在18℃的環(huán)境中浸泡12h;或直接在55℃的溫水中浸泡5h,可以有效殺死種子表面附著的病原菌,并提高出芽率[1]。
1.3選地整地
除了科學選種和種子處理,還要合理選地并及時整地。要根據所選玉米品種的習性選擇適合其生長的地勢和土壤,還要確保土壤中富含有機物、質地疏松且有較好的排水、保水、保肥能力,地勢平坦、臨近水源是最佳條件,考慮到環(huán)境的限制,也可以適當放寬條件,選擇緩坡土地作為種植地備選。玉米植株的體積較大,不同于其他糧食和經濟作物,必須要做好整地工作,通過翻犁深耕的精細化處理,避免玉米在生長過程中出現倒伏情況,確保土壤可以為玉米生長提供良好的條件。為了提高玉米質量,增加玉米產量,要合理進行深耕,通常情況下深度在20-28cm最有助于改善土壤肥力,還要把大土塊耙碎提高土壤的透光度,增加土壤水分。此外,還在要深耕期間做好底肥的施加工作,適當混合一定量的復合肥和尿素,為玉米的生長提供充足養(yǎng)分。
1.4優(yōu)化種植
玉米生長周期比其他作物要短,因此要嚴格控制播種時間,確保在適宜的自然溫度下播種發(fā)芽,當外界溫度在6-8℃時,玉米發(fā)芽率最好,而在10-12℃時,則出芽率不佳。此外,為了確保玉米種子的成活率,在播種時要時刻關注當地氣候溫度與降水情況,保證土壤有良好墑情,通常春玉米的播種時期一般選在3月上旬,夏玉米在6月上旬,通過適當早播可以使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規(guī)避病蟲害的多發(fā)期,因此,將夏玉米播種時間提前有助于提高產量。在下種前,可以曬種1-2天,促進種子萌發(fā),并選擇寬窄行栽培的方式,有助于節(jié)水抗旱,保墑保肥。
1.5田間管理
在玉米出苗后,必須及時檢查生長情況,做好間苗和補苗的工作。玉米三葉期是進行間苗管理工作的最佳時期,這一時期應堅持留強去弱的管理原則,拔除多余的病弱幼苗并定期補苗,科學調整種植密度,才能確保在玉米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相應地,還要做好田間的除草和排水工作,避免養(yǎng)分流失、雨水淤積,致使病蟲害多發(fā),造成玉米減產[2]。
1.6水肥管理
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并及時檢測土壤墑情,以人工滴灌為輔,確保玉米有良好的生長態(tài)勢,不影響玉米的成熟時間,還要參考該地區(qū)往年降水量,制定水分管理計劃,做好雨季排水工作,避免病蟲害滋生和倒伏現象;另一方面,還要結合玉米生長期的長勢和特點,及時采取多種施肥技術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玉米種植的高質高產。
2.玉米病蟲害防治策略
2.1玉米常見病蟲害
2.1.1枯葉病
枯葉病是我國主要玉米種植區(qū)常見的病害種類,不僅分布范圍跨度大而且危害大,嚴重時會導致產量減少50%。夏季溫度過高、降水次數多、土壤濕度大且播種期較晚時,最容易引發(fā)該病害。此外,在抽穗期氮肥供應不及時,也會進一步加重病害,因此,必須確保充足及時的氮肥供應、提早播種,做好排水保墑。
2.1.2玉米銹病
玉米銹病會阻礙玉米進行光合作用,不但會影響玉米的發(fā)育和結實,還會污染穗粒,破壞玉米的品相并使其減產。玉米生長過程中,要及時追肥,及早發(fā)現發(fā)病情況,可以噴灑相應的藥劑,增加玉米的抗病害能力。
2.1.3玉米蚜蟲
玉米蚜蟲一般寄生在玉米嫩芽或葉片背部,繁衍能力極強,會快速使葉片枯黃、卷曲、甚至死亡。不但如此,玉米蚜蟲還攜帶多種致病菌,是許多玉米常見病害的攜帶和傳播體,玉米蚜蟲的存活期長,十分影響玉米的正常發(fā)育。
2.1.4玉米螟蟲
玉米螟蟲寄生在玉米的嫩莖處,會啃噬玉米花粒造成玉米產量銳減,嚴重時會使產量減少2/3,而且分布廣泛,危害極大。因此,在選種時,要選擇抗蟲性好的優(yōu)良品種,為了防止玉米螟越冬可以采取秸稈還田的方法。
2.3綜合防治策略
2.3.1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是玉米綠色種植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方法,而且操作簡單且效果好。在玉米種植準備期,要進行科學選種,以確保玉米品種有優(yōu)良的抗病蟲害能力,從源頭上防治病蟲害,玉米種植人員不僅要掌握相關玉米選種知識,還要多咨詢專業(yè)人士;在玉米種植期間,要定期對玉米植株進行簡易,防止病害變異、害蟲寄生尤其是在玉米運輸時,要及時隔離玉米幼苗,并密切觀察生長情況,還要加強除草和施肥等田間管理,減少細菌和病蟲害滋生;在收獲后,要徹底深翻土壤,確保有效清除殘余病菌和蟲卵,避免越冬。
2.3.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應用最廣泛的綠色病蟲害防治手段,不僅可以有效減少化學藥劑的用量,而且成本投入較少且有比較明顯的效果。隨著我國農業(yè)科技的不斷發(fā)展,物理防治技術水平持續(xù)提高,在大規(guī)模玉米種植可以借助農業(yè)無人機加強對玉米植株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玉米病蟲害。白天可以通過航拍設備,針對性的進行除草、藥劑熏蒸以及捕蟲,夜間可以利用一些害蟲的趨光性,在田間設置誘捕設備,夏季溫度升高,可使用頻振式殺蟲燈對玉米螟蟲進行有效誘殺,抑制害蟲繁殖。
2.3.3化學防治
化學藥劑是消滅各類病蟲害最直接的方式,通過施用適量的化學藥劑能夠有效控制害蟲數量并一直擴散。在選擇化學藥劑時,要選擇殘留少、藥效強、毒性低的綠色生態(tài)友好型藥劑,隨著農業(yè)生物化學科技的不斷進步,提高了專病專治效果并逐漸向無公害化過渡,不但便于種植人員操作還提升了安全性。
2.3.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現階段重點發(fā)展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可以針對病菌和害蟲的特點,通過生物有益菌群和害蟲天敵,避免病害蔓延及蟲害肆虐。例如,可以通過赤眼蜂移植玉米螟蟲繁殖,也可投放七星瓢蟲或其他肉食性昆蟲捕食害蟲。此外,也可以通過性激素干擾劑,阻止成蟲交配,減少害蟲數量[3]。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玉米種植的產量與質量,必須掌握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并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水平。在種植期間,要通過科學選種,加強種子處理,合理選地并及時整地,優(yōu)化種植和田間管理以及水肥管理,有效防治病蟲害,采用綜合防治手段,確保玉米高產栽培,促進我國玉米種植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燕林祥.玉米綠色高質高效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yè),2021(05):22-23.
[2] 張小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及田間管理分析[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21(06):47-48.
[3] 周媛媛.玉米常見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技術[J].農業(yè)工程技術,2020,40(02):36-37.
114450170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