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是大學英語專業(yè)學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它包括《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和《美國文學史及選讀》兩門課程,這兩門課程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英美文化,從而能夠輔助大學文化教育教學的有序開展,不斷促進大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升。為此,身為一名大學英語教師,我們需要對《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和《美國文學史及選讀》這兩門課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運用不同的策略開展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開展;策略
【作者簡介】張鳳香,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以往,廣大大學英語教師總是采用灌輸?shù)姆椒?,為學生講述《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和《美國文學史及選讀》這兩門課程中的有關知識,卻忽略了讓學生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自主對相關英語知識的本質(zhì)進行探索,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只能掌握比較死板的英語語言知識,而不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嚴重制約了學生向前進步。為此,大學英語教育實踐者需要以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為教學指導原則,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開展有效的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讓學生真正獲得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從而能夠為學生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提供極大的助力。下面,筆者將對開展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的策略進行一番闡述和說明。
一、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和初高中進行對比,大學生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可以更好地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但是,許多大學生的自律意識不強,在課余時間,他們更喜歡上網(wǎng)沖浪、玩手機或者購物等,卻很少將自己的時間放在預習中,而且,他們認為,大學對成績要求不高,只要在期末考試時能夠及格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新知識傳授時,向?qū)W生提出一些與教材內(nèi)容有關的問題時,課堂中鴉雀無聲,沒有一名學生回答上來,這嚴重打擊了教師的教學熱情,新課教學的開展并不順利。鑒于此,廣大大學英語教育工作者需要讓學生明確進行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并要采用適宜的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從而能夠為后續(xù)教學做好準備工作,十分有利于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以“The Romantic Period”為例,在開展課前預習工作時,筆者先對教材中的內(nèi)容進行了深入的研讀,明確了這一部分內(nèi)容是要讓學生熟悉英國浪漫主義時期的作家以及作品,并能夠?qū)ξ谋居幸粋€深入的了解。接著,筆者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了難度適宜的預習目標,并制作了微課視頻。此次制作的視頻有以下內(nèi)容:1.每個層次的學生需要完成的目標。2.教材中所提到的作家的圖片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3.預習測試題。然后,筆者將制作好的微課視頻上傳到了云平臺,要求學生自己注冊了賬號,自行下載了筆者上傳的預習微課視頻。之后,學生根據(jù)微課視頻的指導,在課余時間認認真真預習了教材中的有關知識,并在預習過程中做到了以下幾點:1.在網(wǎng)絡平臺查閱了英國浪漫主義時期作家的有關資料,以及代表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降低了理解文本的難度。2.借助網(wǎng)絡資源、圖書資料等多種途徑嘗試解決了自己有問題的內(nèi)容,重點標記了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后,筆者在課堂中了解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結(jié)合學生的預習情況,開展了高效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傊?,做好課前預習工作,使學生明確了重點內(nèi)容,牢牢將聽課的主動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中,取得了極大的聽課效益。
二、滲透作品背景知識
《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和《美國文學史及選讀》這兩門課程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英美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學常識,并能夠訓練賞析能力,十分有利于學生各項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但是,教材中的資源是有限的,不能幫助學生全面而又深刻地認識英美文學常識,限制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是廣大大學英語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須知,將有關作品的背景知識滲透到課堂中,可以有效補充教材中的知識,讓學生構建更加完整的英語知識體系,能夠取得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育教學的雙贏。為此,大學英語教師要注重滲透作品的背景知識,讓學生對相關英美文學作品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賞析有關文學作品的效能。
例如,以“The Literature Of Colonial America”為例,首先,筆者向?qū)W生提出了以下問題:你們知道美國殖民地的時間嗎?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是什么呢?有的學生講述了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的背景。有的學生講述了英國對美國的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歷史。在學生表述結(jié)束后,筆者梳理了學生講述的歷史背景,并為學生鏈接了有關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了背景知識,為后續(xù)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然后,筆者對學生進行了以下表述:誰是美國第一個作家呢?他有哪些代表作品呢?你知道有關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嗎?接著,學生根據(jù)提前預習所獲得的知識以及網(wǎng)絡中的相關學習素材,進行了討論,共享了彼此所掌握的資源,促進了積極學習的氛圍。之后,筆者為學生補充了他們沒有提到的背景知識,使學生輕松理解了有關文學作品。最后,筆者運用相同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掌握了美國殖民時期的作家以及作品的背景資料,使學生在賞析有關文學作品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很好地增強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勇氣??傊?,滲透作品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了相關作品所講述的內(nèi)容以及表達的情感,不斷降低了學生學習《美國文學史及選讀》這門課程的難度。
三、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
隨著各種教育技術手段層出不窮,現(xiàn)代科技在教育領域有了大范圍的運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一方面,現(xiàn)代科技的運用,可以將教師從以往固有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轉(zhuǎn)變教師機械講解、死板寫板書的教學方式,從而能夠讓學生在短短幾十分鐘內(nèi)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時間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現(xiàn)代科技的運用,可以將一些與英美文學作品有關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引入到課堂中,讓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十分有利于學生學習情趣的保持。為此,廣大大學英語教師要充分運用現(xiàn)代科技輔助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的開展,讓學生更愿意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十分有利于學生獲得極大的學習收益。
例如,以“The Victorian Age”為例,首先,筆者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投影了Jane Austen、Charles Lamb、Charles Dickens等作家的圖片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讓學生將作家以及他們的作品連在了一起,通過這一教學活動,了解了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并根據(jù)活動的結(jié)果,調(diào)整了教學安排,很好地調(diào)控了教學節(jié)奏。然后,筆者充分運用了多媒體中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豐富了教材內(nèi)容,將學生從教材和課堂中解放了出來,進一步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十分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不是瀏覽一遍多媒體中的資源就算完成任務了,而是根據(jù)自身對知識的需要,將真正對自己有用的資料記錄了下來,養(yǎng)成了及時做好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之后,筆者將教材和多媒體中的資源進行了整合,為學生呈現(xiàn)了更全面的知識體系,滿足了學生日益變大的胃口。最后,學生在課下運用各種移動終端進行了知識的拓展,鍛煉了自身的能力,為今后的良好發(fā)展埋下了伏筆??傊?,有效運用現(xiàn)代科技,將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課堂的氛圍充分調(diào)動了起來,使學生掌握了更加有活力的英語知識,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小組合作分析作品
《英國文學史及選讀》和《美國文學史及選讀》這兩門課程中收錄的文學作品距離我們生活的年代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不太了解,不能身臨其境地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分析有關英美文學作品的效率不高,喪失了賞析英美文學作品的信心,嚴重阻礙了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新局面的打造。為此,廣大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做好分組工作,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析有關英美文學作品,實現(xiàn)每位學生的價值,從而能夠助力大學生英語學習自信心的樹立。
例如,以“自己之歌”為例,在指導學生賞析這一作品時,我先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征、學業(yè)成績、課堂表現(xiàn)等,組建了學習小組,并為小組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合作賞析這一文學作品。然后,小組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分工,如有的小組成員負責查閱作者的資料以及作品的寫作背景;有的小組成員需要對這一作品進行翻譯;有的小組成員需要在課堂中進行匯報等等。接著,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在一起說了說自己對這一作品的認識。有的小組學生說道:作者是在用“自己”來表現(xiàn)一個大“我”。有的小組學生說道:詩歌中的“自己”有兩重含義,一重含義為具體的我,另一重含義為象征性的群體的“我”。還有的小組學生對這首詩歌的藝術形式進行了賞析。之后,小組的代表在課堂中展示了本組的賞析結(jié)果,并根據(jù)他人的意見進行了完善,深刻體會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筆者為小組學生布置了以下任務:搜集華爾特·惠特曼的其他詩歌,并合作進行賞析,提高了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傊寣W生在小組內(nèi)分析有關作品,轉(zhuǎn)變了學生思維有限、不能全面考慮問題的現(xiàn)狀,助力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成熟。
五、合理運用分層習題
每位學生的生活閱歷、學業(yè)成績等各不相同,對教材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師在設計習題時,不能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抄襲作業(yè)的現(xiàn)狀,導致不能將習題的教學價值完整地體現(xiàn)出來??梢詾閷W生設計分層的習題,讓學生結(jié)合自身實際進行進一步學習,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透徹教材中的知識,轉(zhuǎn)變學生吃不飽的現(xiàn)狀,十分有利于高效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課堂的打造。鑒于此,廣大大學英語教師要合理運用分層習題指導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和補充,從而不斷強化學生所學到的英語知識。
在講完教材中的有關知識后,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到的英語知識,筆者都會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學生設計分層的習題,其中,與教材內(nèi)容有關的基礎習題非常適合基礎較差的學困生,其余中等水平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也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留出一部分時間完成基礎習題。其次,有一些難度的習題需要中等水平的學生來完成,這些習題有一定的提升功能,可以進一步促進中等水平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另外,難度較大,需要留出許多時間進行探索的習題是需要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完成的,他們完成基礎習題用時較短,有充足的時間來探索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這樣的習題設計方式能夠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需求。最后,筆者還會要求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后,根據(jù)自身的真正所需,對教材知識進行拓展,十分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新要求??傊?,合理運用分層習題,轉(zhuǎn)變了學困生認為習題較難、總是照抄他人答案,而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認為習題較易、沒有完成習題的動力的現(xiàn)狀,將習題的功能優(yōu)勢發(fā)揮到了極致。
總而言之,廣大大學英語教育實踐者需要對《英國文學史及選讀》《美國文學史及選讀》以及相關教學資源進行深入研讀,并要在新思想、新觀念的指導下,從不同的層面開展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教學,從而能夠促進多元化教學課堂的打造,十分有利于學生學習大學英美文學史及選讀主動性的良好提升。
參考文獻:
[1]羅綺倫.淺議英美文學史及選讀課程的教學[J].教育界,2009(22): 158-159.
[2]羅愛軍,易笑川.讓科技知識走入人文課堂——以“英美文學史及作品選讀”課程教學為例[J].西藏教育,2010(2):6-9.
[3]馬春麗,鄧彩娟,嚴佳.英美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3-5.
393750190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