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楊
我是一個慢性子,做什么事都講究效果。我常常覺得,靜下心來,慢慢做,享受其中的過程,用心體味其中的滋味,那是多快樂的事呀!做事何必要快速完成呢?
我做事那么慢是有原因的。其實都怪我那兩只不爭氣的破手跟不上大腦運轉(zhuǎn)的速度,老是拖我的后腿。要不是看在它們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早就把它們給舍棄了。但是吧,有一件不需要大量用手,而是用嘴巴的事情,我也進行得很慢,那就是吃飯。
打我出生那一刻,就命中注定吃飯倒數(shù)第一名。聽媽媽說,小時候她喂我吃飯都要追我兩三里路呢,這哪里是我吃飯,簡直是她求著我吃呢。
我想不可能這么夸張的,結(jié)果一問爺爺奶奶,還真是這樣,舊事重提,還被大家白白笑了一場。
現(xiàn)在我長大了,不用人喂飯了,可還是改不了吃飯慢的特點。我一直覺得自己是被詛咒了。我覺得自己有強迫癥,必須把米嚼碎了才能咽下去,要不然過不去喉嚨那道關(guān)。
今天,我放學回到家,飯菜都做好了,滿當當?shù)財[在桌上,葷素搭配非常合理,色澤誘人,菜品的顏色也很鮮艷,看上去就很有食欲。遠遠的,用鼻子嗅一嗅,香味直往身體里鉆,我不知不覺咽了一口唾沫。
我猛然抄起筷子,一口飯含在嘴里,本想開動小馬達的,不知不覺中,完了,老毛病又犯了——慢又占據(jù)了我的口腔。不知道是不是我這個人有問題,還是我身體的哪個部位有問題。我必須把一個東西咬13下才能咽下去,我能夠分明感受到米粒兒在我的牙齒間跳舞。
也許是我的牙齒連接處生銹了,側(cè)耳傾聽,不時發(fā)出“吱嘎,吱嘎”的聲音,是那么清晰又響亮。我上輩子到底造了什么孽啊!原本我還以為借著色、香、味、形,我可以大快朵頤,狼吞虎咽,風卷殘云一般消滅食物,可以打破出生以來的吃飯速度記錄,但這幻想像輕煙,被微風吹散了。
不過呢,13下也很好,細細品味,每一次的咬合感覺都不一樣,在舌頭與飯菜的每一次親密接觸中,可以細細品味出來不同食物的味道,以及每一種調(diào)料的細微差別。在每一次咬合中,我都感覺自己能夠品嘗出大自然的味道,整個人仿佛走在自然中,走過春夏秋冬,享受風霜雨雪,享受風吹麥浪的感覺,別有一番滋味。有時候想想,慢有慢的好處,這是喜歡快的人感受不到的。
爸媽總是在我吃飯的時候開啟說教模式,費盡口舌:“吃快點,吃快點,你真是我的小祖宗呀!”我覺得這句話馬上就要變成他們的口頭禪了,我都聽膩了,耳朵都快長老繭了,都可以背下來了。
我本來就是個慢性子,你說他們這是何苦呢?
(指導老師:張洪業(yè))
我們一起“慢性子”
對于享受過程這一點,我簡直不能更贊同了!其原因嘛……我也是個慢性子同胞。尤其是吃飯,更應該是享受過程的一件事,不會真的有人吃飯只是為了填飽肚子吧?我覺得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吃飯一定是一件享受的事,生長在這個充滿美食的國度,狼吞虎咽簡直是暴殄天物好嗎!細嚼慢咽才能好好品味食物的滋味,遨游在美味的世界當中。(咯 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