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生于1985年,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心理咨詢師。平素咨詢,講課,寫文章,致力于搭建心理學知識與大眾之間的橋梁。著有《難道一切都是我的錯嗎:重構你的家庭親密關系》等書作。
曾經(jīng)像一只毛毛狗那樣溫軟可愛的孩子,用不了幾年,就會長得和父母一樣高,心里藏滿了不愿意分享的秘密。每個父母都知道會有這一天,但真正來臨的時候,還是措手不及。眼看一個魁梧的小伙子成天關在臥室里玩手機,不交流,一提學習就大發(fā)脾氣,父母很難不產生這樣的懷疑:“他會不會有什么問題?”“孩子是不是有手機成癮/抑郁癥/狂躁癥?能治嗎?”
不過,心理咨詢師的任務并不是幫他們判斷得了什么病。我們更愿意討論的是:假如每個人都可以說了算,大家想要的結果是什么樣?求助的人往往強調家里的“問題”: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點,甚至形成的原因,比如手機游戲設計里的成癮機制。但在心理咨詢師看來,最重要的永遠是他們如何達成自己心愿中的樣子。
就算孩子有問題,那么父母覺得“正?!痹撌鞘裁礃幽兀?/p>
很多父母會說:“像過去那樣。”
言下之意,回到過去吧。一年前,不,哪怕兩個月前都好,什么問題都沒了。我遇到過好多這樣的家庭,提起過去,都是一臉“那時多好”的留戀:全家人各司其職,幾點上學,幾點上課外班,后勤如何保障,都有條不紊……多安穩(wěn)!可惜風云突變,孩子迷上了游戲,成績一落千丈,跟父母生疏、敵對,不寫作業(yè)不上課……顯而易見,問題都出在孩子這里!假如心理咨詢師有什么魔法解決這個問題,全家就可以像過去一樣生活了。
然而,心理咨詢師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告訴他們,這不可能。
“還想活得像過去一樣安穩(wěn)?”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必須有變化?!?/p>
“為什么?”他們不理解。
因為孩子長大了啊。我問孩子:“你想直接回到過去嗎?你父母覺得那樣最好,當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那時媽媽想要你做什么,只要命令一聲就夠了。”
孩子翻了個白眼,不理我。
“哎,老師問你話呢!”媽媽推他。
現(xiàn)在媽媽說什么,孩子都無動于衷了。父母習慣的百依百順已經(jīng)不復存在。這就是“問題”的實質:孩子變了,從前喜歡的事現(xiàn)在不喜歡了,過去說一句話就可以達成的效果,現(xiàn)在變成了反效果。時間是一條單行線,變化就是變化,不會停,更沒法倒退。只有先把它看成不可改變的事實,一家人才會接受:唯一的辦法是跟著變。
一個人變了,往往意味著全家人都要變。要在新的階段保持平衡,需要新的技巧。孩子小時候想隨心所欲地玩,長大后也想隨心所欲地玩。區(qū)別在于,小時候媽媽問一句“作業(yè)寫了嗎?”孩子就乖乖地拿起筆。反抗?不存在的。媽媽稍微嚴厲一點,孩子就服了。長大后他(她)有了不服的底氣,如此而已。與其把這當成是一種問題,倒不如說是父母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問題。他們必須探索一種更有效的溝通:成年人對成年人的溝通。
當然了,父母會皺眉頭:憑什么?
在他們的印象里,跟孩子的溝通不需要這樣。以前不需要,現(xiàn)在憑什么要這么麻煩?這種思考方式暗暗把責任轉嫁出去:問題不在我這里,不該由我負責。孩子自己就不能想辦法克服一下嗎?一起回到從前吧。
作為心理咨詢師,必須明確否定這種想法。改變的前提是,堅決地把目光引向現(xiàn)實,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變化已經(jīng)來了。把不切實際的幻想排除之后再來討論:來到新的階段,需要哪些從前不用的技能?
如果目標是像從前一樣風平浪靜地溝通,每個人就要以此為前提做出取舍。父母需要掌握更高明的管教智慧:如何巧妙地設定邊界?哪些事必須堅持?哪些孩子可以說了算?談不攏的地方如何處理?除了下命令,還有哪些管理和談判技巧?以及孩子一天天地長大,如果他(她)最終選擇的人生和父母設定的方向不一致,怎么辦?也要做好準備接納這一落差。
孩子長大,父母也要跟著長。
困難肯定有。媽媽會說:“太難了,我做不到。”這也正常。媽媽一個人做不到,那么爸爸需要做點什么改變?爸爸一開始也不情愿,他習慣了每天早出晚歸,家里的事交給妻子就好:“以前不都是這樣嗎?我負責賺錢,你負責管家,現(xiàn)在你繼續(xù)想辦法把家里管好,不要把我扯進來?!边@恐怕也是行不通的。妻子的變化同樣會給全家?guī)頉_擊,她會表達越來越多的需求、困惑、不滿?;蜻t或早,丈夫會面對這一點。
丈夫不得不思考:為了管教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也為了在新的時期保持穩(wěn)定的夫妻關系,自己該做出哪些調整:夫妻今后如何分工,如何協(xié)作?孩子哪些方面需要爸爸支持?妻子需要丈夫什么幫助?過去熟悉的生活節(jié)奏只會一去不返。
啟動全家人的改變,這不容易,但比起簡單一句“回到從前”,至少這樣是可行的。因為每個人都已經(jīng)接受了變化,有隨著變化而變的決心。改變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我始終覺得,最難的是決心。
如果有人想不通這一點的話,他就會很委屈:“我也沒做錯什么啊,為什么新的問題就來了?”確實不公平,但世界就是在翻新:孩子越來越堅持自己的想法;父母老了需要更多照顧;夫妻的信任隨著時間而衰減;經(jīng)濟形勢有起有伏;公司的競爭更激烈,年輕人充滿干勁,中年人已有的知識正在過時。
所有這些,都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因為時間流逝,萬物生長永不停歇。
這不是“問題”,不要把它看成應當或可以被解決的問題。這只是一個事實:每個人都在生長。從內心深處接受它,就會給你改變的決心。這沒什么道理,也沒人做錯什么,但你熟悉的生活注定漸行漸遠,改變注定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