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龍
小時候,絡絡是個傻傻的吃貨,他喜歡吃雞肉,更喜歡喝雞湯。一天,他問媽媽:“家里有雞嗎?”媽媽說:“沒有?!苯j絡小手一揮:“好吧,那就熬個雞湯,別放雞!”
長大后,絡絡依然傻得可愛。他干過的一件傻事,還記到日記里。洗手間里有種自動洗手液,手湊上去就可以自動噴出液體,他想試一試其他位置能不能噴出,就把臉湊上去,結果洗手液噴了他一臉……
12歲,絡絡轉到一所公辦學校讀書。第一次參加考試,他居然沒有寫作文。媽媽問他:“怎么沒寫作文?”絡絡波瀾不驚地回答:“那道題說‘以上題目全部完成后,請完成下面作文,我前面還有沒做好啊,就沒寫?!?/p>
絡絡,13歲,1.7米的大男孩,其實是才讀六年級的小學生。別看他傻乎乎的,溫吞吞的,人家可是愛吃、愛美、愛思考的“哲學家”??纯此麐寢尩呐笥讶?,就知道他的真面目了。
母子倆喜歡一起聊天。一次,聊著聊著,聊到“快樂”和“痛苦”。絡絡說:“我覺得,我痛苦比快樂多?!眿寢屨f:“我覺得你快樂比痛苦多?!?/p>
絡絡堅持認為他痛苦多于快樂,然后要媽媽講一件自己覺得痛苦的事。媽媽是學校老師,便有意引導孩子“居安思樂”:“大人一般不說痛苦的事。”
“為什么?是秘密?”
“因為說痛苦的事,別人也會痛苦。”
“那你就說一件。”
媽媽描述了一下胃疼的感覺,正說得帶勁,絡絡打斷媽媽:“別說了……果然?!彼冻鲆荒樛纯酄?。
又聊一會兒,絡絡開始義憤填膺地講述各種讓他痛苦的事,而后有點傷感和無奈地說:“小孩總要經(jīng)歷這些苦,長大了才能……”
媽媽有點震驚,問:“為什么?”
“因為小時候不經(jīng)歷這些苦,長大了就還是小孩。長大了再經(jīng)歷這些苦,還得哭?!?/p>
過一會兒,他有些憤憤地說:“我明天就要經(jīng)歷一件最痛苦的事?!?/p>
“是什么?”媽媽很警覺。
“明天我得一個人值日,早晨、中午、下午,都要一個人!”
睡前一刻,是母子倆一天難得親近的互動談話時間,有時互捧,有時互掐。
“今天又是最沒意思的一天!”
“可憐的絡絡,又過了最沒意思的一天。不過人就是需要沒意思一下的?!?/p>
“為什么?”
“因為這是規(guī)則?!?/p>
“我為什么要遵守這樣的規(guī)則?”
“因為這是老天爺定的,媽媽也得遵守?!?/p>
“那老天爺干嗎造人出來?讓人這么無聊,就別造人啊!”
“你覺得老天爺不對?”
“嗯,不對!”
“我覺得老天爺沒錯?!?/p>
“那你得證明一下,你沒證據(jù)證明老天爺沒錯。”
“我有證據(jù)啊,就是因為沒意思才能更有意思啊?!?/p>
“好吧,我無話可說了,那老天爺做對了……”
去年全家自駕出行,姥爺和絡絡在車上聊天。一般地,姥爺會給他講歷史故事,說革命故事。因為絡絡老喜歡問為什么,姥爺?shù)脑掝}漸漸“超綱”,談到矛盾論,聊到哲學……一到哲學的話題,姥爺突然打住,他們到家了。
絡絡興猶未盡,要求“加課”。講到矛盾,他興奮地叫起來:比如說,吃肉,肉好吃,但會胖?。∪湓挷浑x吃貨本行。
講到哲學,他又興奮地嚷嚷:我知道,哲學就是把平凡的事理解得很深。
驚喜,意外。外孫好厲害,姥爺很開心——雖然面前這個即將上五年級的小學生,還時時表現(xiàn)出三年級小孩的懵懂。
有一天,絡絡感慨:要是能吃到網(wǎng)上排列前幾名的美食,這人生也就值了。
過了一會兒,他不聲不響,拿著一顆雞蛋,走過來對媽媽說:我發(fā)現(xiàn)最舒服的不是睡覺,而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然后,他就去廚房煎雞蛋紅腸了。
13歲的絡絡,聰明,善良,懂事,可愛,他不只是“別人家的孩子”,更像是“哲學家的孩子”。也許,和成人相比,孩子離哲學要近得多。哲學開始于驚疑,孩子心智的發(fā)育進入旺盛期,自然而然地會對世界感到好奇,對人生產(chǎn)生疑惑,以至不斷發(fā)出哲學性的追問。
大前年,絡絡的舅舅生病,不幸英年早逝。家里人都瞞著孩子,不想讓他過早地接觸“死亡”這個概念。可是,有一天,他隱隱約約意識到了,一下子很傷感,悄聲對媽媽說:“我的心冰涼,我得抱著你,才能熱起來?!比缓螅涯樎裨趮寢屆吕?。晚上睡覺,似乎還沒能緩過來。媽媽安慰道:“知道你很想念舅舅,我們也都很想念舅舅……”
這時候,媽媽聽到了他的嗚咽聲。過了一會兒,他問:“你為什么一直瞞著我?不告訴我?”媽媽說:“我想等你長大一點再告訴你?!苯j絡說:“既然你哪個時候告訴我,我都會這樣,你還不如早點告訴我?!眿寢屨f:“你長大一點,就會更知道怎么傷心?!?/p>
絡絡好像有點理解了,認真地點點頭。媽媽在朋友圈里寫道:黑夜里,他側過臉來看我……溫暖又傷心……
學者周國平說,清新活潑的兒童心智與陌生新鮮的大千世界相遇,這是人類精神的永恒的燦爛現(xiàn)象,但在每個人一生中卻又是稍縱即逝的短暫時光。
稍縱即逝,那有什么意思?不過,許多事恰恰因為稍縱即逝,才更有意思。我也哲學一回,順便回答一下絡絡那個“沒意思”的問題。
不過,絡絡并不想當哲學家,據(jù)說他想成為一名心理學家。他認為自己很敏感,他能感覺到別人的狀態(tài)和想法。
好,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一定去問候。
編輯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