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衛(wèi)強
摘要:本文根據海南森林資源的基本特點,結合森林滅火隊伍的建設情況和森林火災形勢,分析研究了在森林火災撲救能力建設上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對加強森林火災撲救能力以及今后發(fā)展路徑作了一些思考和展望。
關鍵詞:森林火災;消防;能力
中圖分類號:S76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1)02-0051-02
當前,參加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已成為消防救援隊伍適應“全災種、大應急”新形勢、新任務的客觀需求,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隊伍森林火災專業(yè)處置能力,實現森林火災救援理念、力量、裝備和機制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一、海南森林資源基本概況
海南省森林種類多樣、地形和氣候復雜,熱帶、亞熱帶森林資源豐富,根據2018年中國林業(yè)年鑒分地區(qū)森林資源情況分析顯示,現有林業(yè)用地面積214.49萬公頃,森林面積187.77萬公頃,其中人工林136.2萬公頃,熱帶原始森林及古林木51.57萬公頃。森林占地面積為320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2.1%,居全國前列。
2019年1月,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了《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正式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是我國僅有的兩個熱帶林區(qū)之一(另一個是云南),林區(qū)占海南陸域面積1/7(共4400余平方公里,范圍涉及五指山、瓊中、白沙、昌江、東方、保亭、陵水、樂東、萬寧9個市縣)。隨著國家戰(zhàn)略的實施,海南森林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
海南的森林與北方不同,多分布在山區(qū),以喬灌木為主,灌木叢多,林內大多還分布著枯立木、腐質物、倒木等,林區(qū)植被垂直分布明顯,植被載量大,一旦著火,從而形成地表火、樹冠火的立體燃燒,燃燒烈度大,火勢發(fā)展猛。山地相較于平地,平地林區(qū)大都具備較好的交通條件,發(fā)生火災后消防車輛、大型裝備可以在外圍馳援,而山地林區(qū)地質條件惡劣,有的林區(qū)只有羊腸小道,有的連路都沒有,車輛不具備通行條件,大型裝備無法發(fā)揮作用,給撲救帶來極大困難,且易造成人員傷亡。在季節(jié)分布上,冬春季海南氣候干燥,森林和草地火災多發(fā);在區(qū)域分布上,海南西部地區(qū)常年降雨偏少,林草火災比東部和中部要多。
二、森林滅火隊伍及火災撲救情況
(一)海南森林滅火力量
據統計,林業(yè)部門負責的森林滅火處置隊伍94支(其中專業(yè)、半專業(yè)撲火隊21支,378人;兼職撲火隊73支),森林滅火力量5672人、車輛318輛。
(二)森林火災撲救情況
2016~2019年,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共處置森林火災309起,其中2016年64起,2017年31起,2018年87起,2019年127起。從地理分布來看,東線(??凇⑽牟?、瓊海、萬寧、陵水、三亞)89起,西線(澄邁、臨高、洋浦、儋州、昌江、東方)180起,中部(定安、屯昌、白沙、瓊中、五指山、保亭、樂東)40起;從季節(jié)來看,冬春季占總數的65%以上。森林撲火隊伍共處置森林火災124起,其中2016年57起,2017年15起,2018年29起,2019年32起。
從近4年兩支隊伍處置的森林火災災害類型來看,消防救援隊伍處置樹林火災148起,草地火災72起,木材、稻谷火災51起,其他火災38起。
(三)森林消防隊伍訓練概況
森林消防隊伍按新修訂的《森林消防隊伍教育訓練大綱》組訓,年初下發(fā)全年的訓練計劃,主要區(qū)分基層分隊和機關兩個層級。分隊訓練共同訓練科目主要有信息化裝備操作與使用、繩索救援技術、識圖用圖、帳篷架設與撤收、野外生存、衛(wèi)生與救護、INSARAG指南和理論;體能訓練,著眼夯實體能素質基礎,開展21個科目的訓練;技能訓練,主要開展常用及新特裝備操作、搜救技能、急救技術、車輛駕駛、滅火安全等課目。機關共同科目主要有跨國(境)救援常識、信息化及主要裝備操作與使用、識圖用圖、文書擬制、任務研究等,合成訓練主要有戰(zhàn)術作業(yè)、指揮所演練。
森林消防隊伍每年組織各級指揮員、預任班長、通信骨干培訓班,新入職消防員由各總隊和機動支隊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集訓。開展以滅火專業(yè)訓練為主的單兵、建制班、建制中隊“三項比武”和階段、年度考核,建立訓練督察機制,建立嚴格的訓練獎懲措施。
三、森林火災處置存在的短板
面對森林火災處置這一新任務、新課題,海南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和森林撲火隊在裝備建設、技戰(zhàn)術水平和指揮能力上與森林滅火實戰(zhàn)需求仍然差距較大。
(一)應急聯動機制還不健全
根據海南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2019年下發(fā)的《省森林防滅火指揮部主要職責及工作制度》,森林滅火方面,省應急廳主要承擔森防指的日常工作,承擔重大、特別重大森林火災及跨縣行政區(qū)域森林火災的撲救工作;省林業(yè)局主要負責指導、協調全省森林火災的防治和早期火情處置;消防救援總隊配合省應急廳,指導、協調全省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在各級地方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參與本省重大、特別重大森林火災及跨縣行政區(qū)域森林火災撲救工作。由于海南未組建國家森林消防隊伍,目前,森林火災撲救任務由消防救援隊伍和各級森林撲火隊承擔。而森林撲火隊主要由同級林業(yè)主管部門負責,目前,省級層面還未建立全省統一的接警調度體系。各級、各部門之間還存在應急聯動機制協調配合還不流暢的問題,特別是兩支森林滅火力量之間還未真正建立起統一調度、信息共享、聯合響應的機制。
(二)隊伍專業(yè)性不強
森林撲火隊中專業(yè)從事森林火災撲救的隊伍只有21支,378人,其他的隊伍都是由聯防隊員、護林員、村民等臨時組成,能力素質參差不齊。消防救援隊伍在撲救城鎮(zhèn)火災方面具有理論基礎和作戰(zhàn)經驗,但對撲救森林火災方面的理論和作戰(zhàn)經驗卻相對匱乏,風險識別能力不足,滅火技戰(zhàn)術措施研究不夠。而森林火災火場形勢瞬息萬變,撲救難度大,撲救過程中極易遭遇無法預料的危險情況。隊伍的森林滅火專業(yè)素養(yǎng)、滅火現場的保障水平以及與各單位之間協同滅火能力還有待加強。
(三)專業(yè)裝備器材緊缺
全省各級消防機構森林滅火基礎設施設備落后單一、作業(yè)效率低,較大影響指戰(zhàn)員第一時間展開滅火救援和控制災情。從消防救援隊伍現有滅火服、戰(zhàn)斗靴、頭盔等個人防護裝備過于笨重,沒有個人隨身補水器具等,不適合登山作戰(zhàn);從各鄉(xiāng)鎮(zhèn)森林撲火隊配備的裝備器材來看,具有專業(yè)森林消防滅火的裝備器材較少,性能偏低,無法滿足重大森林火災事故處置需要,森林滅火裝備器材配備需進一步加強。
四、加強森林火災撲救能力的建議
(一)準確職能定位,完善應急機制
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生態(tài)資源保護,省領導對森林火災防控工作也高度重視。消防救援隊伍要主動承擔起撲救森林火災的職責使命,把準職能定位,在地方政府、各級森林防滅火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積極參加森林火災撲救行動。針對目前全省處置森林火災專業(yè)隊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建議對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森林撲火隊兩支隊伍進行有效整合,建立統一的調度體系,統一接警、統一調度、統一指揮,共同快速處置災情,防止災情擴大和貽誤戰(zhàn)機。同時,進一步建立完善多部門、多單位參與的聯合指揮機制,與公安、氣象、交通等部門建立信息函告機制,及時修訂完善多部門聯合響應應急預案,構建統一指揮、響應迅速、協調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
(二)加強隊站建設,建強救援隊伍
深入貫徹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的若干措施》(瓊辦發(fā)〔2019〕20號)要求,主動融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推動東西南北中區(qū)域性供水排水森林消防站落地見效。同時在森林火災頻發(fā)、高發(fā)及森林火災荷載大的市縣建立森林滅火救援站,配備專業(yè)車輛裝備,招聘隊員,強化培訓,提升處置森林火災區(qū)域響應、戰(zhàn)勤保障、協同作戰(zhàn)能力和專業(yè)化水平[1],滿足森林火災“打早、打小、打了”的撲救原則,大力推動消防救援隊伍轉型升級,真正符合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職能定位。
(三)建立完善機制,提升專業(yè)水平
一是要與林業(yè)、應急、交通、公安等有關單位建立聯勤聯訓聯演機制,加強與森林撲火隊伍的業(yè)務交流和指導,定期開展聯合演練和技術交流,提高協同作戰(zhàn)能力。二是要深入開展森林火災撲救專題調研,積極探索制定消防救援隊伍參與森林火災撲救的戰(zhàn)術戰(zhàn)法,建立森林火災撲救專家?guī)?,制定《森林火災響應處置手冊》,拓寬訓練內容和路徑,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主動到森林消防救援隊伍開展參觀見學,邀請專家來隊授課,面對面了解森林滅火、火場避險、后勤保障等知識,加強撲救森林火災的針對性訓練,切實提升專業(yè)水平。
(四)加強裝備配備,強化救援效能
各級消防救援隊伍尤其是林區(qū)地域消防救援隊伍要針對轄區(qū)森林火災撲救的需要,加大消防裝備建設投入,配備大功率供水排水車輛裝備、全地形森林滅火消防車、高壓細水霧滅火機、風力滅火機、森林滅火機動泵、集水囊、組合工具等森林滅火工具,配齊配強適合海南實際的輕型化、便攜式新型裝備[2]。配備公網雙模對講機、無人機、便攜站、衛(wèi)星電話等應急通信裝備,全面提升深山林地公網癱瘓狀態(tài)下的通信保障水平。加強與自然資源、國土測繪等部門合作,及時獲取高分辨率遙感衛(wèi)星影像數據。充分發(fā)揮與航空救援單位聯動機制作用,必要時協調直升機參與實施空中偵查、滅火和空中救出受困人員等任務,構建空地協同、專常一體的森林火災撲救格局。
參考文獻:
[1]李喜竹,劉亞飛.淺談如何做好森林火災撲救[J].現代農村科技,2017.
[2]魏茂洲,王克印.森林滅火裝備的現狀與展望[J].林業(yè)機械與木工設備,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