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洋 徐劍雄
徐金樹
徐金樹,1909年1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羅田縣三里畈鎮(zhèn)宜林村柳樹沖。18歲參加紅軍,曾任紅四方面軍三十軍八十八師二六八團政委、新四軍第三支隊五團團長。徐金樹在紅軍中也稱徐金書,皖南事變中受傷被俘,化名徐錦樹,本文講述的是他在上饒集中營英勇不屈斗爭的事跡。
一
1941年1月13日晚,一批新四軍指戰(zhàn)員突圍成功,但大部分新四軍將士或犧牲、或受傷被俘,三支隊五團團長徐金樹在帶傷突圍中也被國民黨頑軍俘虜。14日晚上,徐金樹和五團指導員胡崇德、人事科長廖正文、《抗敵報》記者徐師梁等被俘新四軍指戰(zhàn)員被集中到頑軍的前方總指揮部里。第二天,他們被反綁著押上卡車,送到顧祝同的“第三戰(zhàn)區(qū)長官司令部”。有個特務問話,一一對過姓名,徐金樹為了不暴露身份,化名徐錦樹。特務登記完被俘新四軍人員姓名后,由憲兵把他們押送到離上饒15里的七峰巖牢房,每個人都被銬上沉重的腳鐐。這個監(jiān)獄與周田村、茅家?guī)X、李村等監(jiān)獄統(tǒng)稱為“上饒集中營”。
徐金樹在七峰巖中被囚禁了近半年,6月,正是炎暑天氣。一天,特務叫他們把“鋪蓋”收拾好,準備轉移他處。隨后,一個特務來了,把被俘人員的腳鐐一一打開。接著,被俘人員被分隔開來,有一隊被押送到“特別訓練班”。徐金樹、陳子谷、徐師梁、王傳馥、路垣、胡崇德、廖振文等七人為一隊被押送到李村監(jiān)獄。
到了李村,徐金樹等人被趕進一間很矮很窄的牢房,門口站上了憲兵。七張竹床,把牢房擺得滿滿的。四周是兩丈多高的圍墻,徐金樹他們只能從僅有的一個小窗口,望著外面的藍天。天氣非常炎熱,牢房中,這一批被關押的新四軍戰(zhàn)士滿身臭汗,無處清洗,憋得透不過氣來,只能靠唱歌解悶,他們時常高唱起莊嚴的新四軍軍歌,高吭的歌聲震蕩著屋宇,傳向四周。
徐金樹等人在李村被關押了—個月,便被轉押到石底監(jiān)獄。當他們在村口集合,看到李子芳、黃誠、王聿先三同志也被押解來了。石底是一個很小的村子,處在三座小山包圍中。翻過幾個小山頭,三里之外就是周田村監(jiān)獄。說是村子,其實僅是山旁一座單獨的有著四間屋的瓦房子。這里樹林叢密,時時可以聽到婉轉的鳥叫聲。誰知道,就是這樣一個風景優(yōu)美的世外桃源,卻被國民黨反動派變成了人間地獄,囚禁著許多抗擊敵人的英雄。
到石底第二天早上,一大隊“政治犯”被押解過來修建石底監(jiān)獄。幾天之后,又打起了一圈圍墻,特務們還在圍墻上掛上幾道高高的鐵絲網。
石底監(jiān)獄里,成立了一個黨支部,李子芳同志任支部書記,黃誠、徐金樹為支部委員。支部下設幾個黨小組:一個是黃誠、王聿先、王傳馥、徐師梁、路垣五人,黃誠任組長;一個是李子芳、徐金樹、廖振文、胡崇德、陳子谷五人,李子芳兼組長。
為迫使新四軍負責干部屈服、自首,敵人想盡一切辦法,威逼利誘。根據皖南事變后的形勢和新的斗爭環(huán)境,李子芳要求大家對于嚴酷的斗爭“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強調“只能在斗爭中求生存,放棄斗爭就會落入敵人的陷阱”。黃誠、徐金樹在李子芳領導下,一起幫助獄中同志們正確認識和總結皖南事變的慘痛教訓,并且教育大家“學習當年紅軍那種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和紅軍一樣向敵人進行百折不撓的斗爭”。在黨支部領導下,監(jiān)獄里的戰(zhàn)友們相互關心、鼓勵、增強信心。他們經受住了種種酷刑的折磨,與敵人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以鐵的事實揭露國民黨當局背信棄義、破壞抗戰(zhàn)、企圖消滅新四軍的罪惡行徑。敵特們誘降、逼降的招數(shù)用盡,陰謀始終沒有得逞。
二
徐金樹他們經常在憲兵的監(jiān)視下,輪流在靠門口的小院子里劈木柴,然后把劈開的木柴,在門口堆積起來。大家一面勞動,一面也借此鍛煉身體。
他們開始討論越獄。這問題首先是由徐金樹、廖振文與胡崇德提出來的。他們對敵人沒有幻想,他們感到如果不設法跑出去,就免不了一死。但是黃誠認為這時越獄是冒險的舉動,是丟棄葉挺軍長的自私行為;他主張應該與葉軍長共患難、同生死。陳子谷和王傳馥不同意黃誠的意見,認為能早出去一天,便可以為黨多做一天的工作。大家爭論后商定,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力爭越獄。李子芳說:“設法逃脫出去,使得我們能夠為黨為革命做更多的工作,這原則是正確的,但是要選擇脫逃的方法和條件?!薄澳芴泳吞印?,同時也要做好不能越獄的最壞打算——“斗爭到底,準備犧牲。”
李子芳同意體力強、地形熟的同志,如徐金樹、廖振文、胡崇德等先行越獄,體力弱的不應該冒險。他說:“譬如我來說吧,我跑不動,與其跑不出去被抓回來給殺害了,倒不如這樣從容就義,來得有價值些。”
1941年的秋天,石底監(jiān)獄越獄計劃布置起來,參加這次越獄的有徐金樹、廖振文、胡崇德三人。他們立場堅定,斗爭性強,身體也較好,對上饒一帶地形較熟。
江西上饒一帶房子的墻壁,下半段大都是用長約二尺、寬約一尺的紅石頭參差砌起,并在石頭與石頭的縫隙中間,涂上石灰。如果把石頭與石頭中間的石灰鏟去,便可以顯出一道寬及半指的縫隙,就能慢慢把石頭搬動,石底監(jiān)獄牢房的墻壁也是如此。
徐金樹等人剛被押囚到這里來時,每天兩餐飯,都是有人從周田村集中營中送來的,但飯里經常摻著很多沙子、白灰塊,難以下咽,加上還有蒼蠅等不潔之物,難友們吃后,便經常拉肚子、發(fā)熱。經徐金樹他們再三抗議之后,敵人才同意把口糧按時送來,讓他們自己做飯吃。
徐金樹、廖振文、胡崇德三人便利用燒飯的機會,用水把廚房里墻壁澆濕潤,把石頭上面的石灰鏟掉,并把石頭推了出去,然后再用柴火把那個洞口掩蓋起來。因為屋子的后面是山,四圍又有鐵絲網,憲兵們以為萬無一失,沒有注意到屋子里面發(fā)生的情況。
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狂風呼嘯,一片漆黑。特務、憲兵們早就蒙頭大睡了,門口值班的憲兵,也耷拉著腦袋在打瞌睡。這時,徐金樹等悄悄地整裝起床,走到李子芳、黃誠跟前來告別?!白甙桑緜?,路上小心。”李子芳低聲囑咐,充滿著惜別和關切的感情?!皠幼饕?,要堅強勇敢,也要機智沉著?!秉S誠叮嚀道。其他同志也都以鼓勵的目光默默地送別戰(zhàn)友。徐金樹等備受鼓舞和感動,含淚告別戰(zhàn)友們,輕手輕腳從事先挖好的洞口逃了出去。
三
大約兩個小時后,一個小特務猛然發(fā)現(xiàn)了用柴火掩蓋的洞口,大聲叫喊起來:“不好了!不好了!”憲兵連忙從屋子外面跑進來,點一點人數(shù),發(fā)現(xiàn)少了徐金樹、廖振文、胡崇德三人,憲兵驚慌失色,喊叫聲四起,警哨聲響徹夜空。憲兵惡狠狠連聲追問:“他們三個人哪里去了?說,快說!”大家說:“不知道!”
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顧祝同獲悉逃走了三個人,其中還有一個善于指揮打仗的團長,極為驚慌。離上饒集中營三四十里的地方,就有共產黨的游擊隊在活動,一旦徐金樹和他們會合,那自己就不得安寧了。顧祝同訓斥憲兵團長道:“別人我不要,我就要那個姓徐的。不管死的活的,你總得給我?guī)Щ貋?,不然,就拿你自己的頭來吧?!睉棻鴪F長一聽,立刻命令全上饒戒嚴,敵人把全上饒地區(qū)劃成內層封鎖圈與外層封鎖圈兩個范圍。這外層的范圍,南到崇安,東到金華,北到巖寺。
徐金樹三人越獄后,天雨路滑,伸手不見五指,不久,就在密林里走散了。翻越一個山巖時,徐金樹腳下一滑,掉進山溝摔傷了,等他忍痛站起來,爬上山頭,向他們曾經約定的聯(lián)絡點趕去,走到第一個聯(lián)絡點,沒有看到人,又急奔到第二個聯(lián)絡點,還是沒有人。徐金樹獨自一人在山里密林里隱蔽行走,白天為躲避搜山的敵人,在山里轉了兩天,徐金樹還沒有逃出敵人的內層封鎖圈。
第三天傍晚,徐金樹又累又餓,天仍下著大雨,徐金樹決定走出山林,偷越敵人封鎖圈。但是,敵人在周邊早就布下天羅地網,徐金樹在接近封鎖圈邊沿時,被一群搜索的憲兵發(fā)現(xiàn),趕緊轉身隱入山林,但受傷加上饑餓、勞累,難以快速奔跑。敵人很快圍堵上來,徐金樹沒有絲毫畏懼,用盡最后力氣,與追捕的敵人進行英勇搏斗,當場壯烈犧牲,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