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梁
我的老家山東省平陰縣孝直鎮(zhèn)柳灘村被譽為“玫瑰之鄉(xiāng)”“阿膠之鄉(xiāng)”,這里因生產(chǎn)玫瑰、阿膠而聞名中外。
村子位于山東省西南部,距離著名的東岳泰山55公里,距離孔子故鄉(xiāng)曲阜90公里,更是距離水滸故地梁山不到70公里,村北有距此4公里的歷史文化名人左丘明的故鄉(xiāng)衡魚村。村南有距此7公里的歷史文化名人柳下惠的故鄉(xiāng)展洼村。全村有近2000人,村子的中央有一座明末清初建成,青磚、青瓦有近400年歷史的古色古香的董氏祠堂(也稱家廟),因處泰山之西,俗稱泰西董氏祠堂。里面供奉著董氏祖先及董氏名人。齊魯自古出英雄、出名人,董氏也是名人輩出,萬古流芳。其中供奉著的更有當年因生活所迫闖關(guān)東,1936年為營救抗聯(lián)民族女英雄趙一曼而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勛烈士的牌位。
2020年10月14日,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節(jié)目錄制組11人輾轉(zhuǎn)來到我的老家山東省平陰縣柳灘村董氏祠堂,對當年營救抗聯(lián)民族女英雄趙一曼的董憲勛,以及參與營救的董元策、董傳史、董廣政的后人進行尋訪,尋找烈士們成長的足跡,是什么原因使他們在日寇白色恐怖統(tǒng)治下,冒著殺頭滅族的危險,全然不顧有此壯舉。
此時,我作為一名在服役的空軍軍官,正在休探親假,回老家看望在此居住的伯伯和大娘,也有幸趕上了這一尋訪活動,也由此使我了解到,我在上小學(xué)時,在看到六年級上冊同步語文練習(xí)里的一篇《趙一曼》的短文,文中提到的偽警察董憲勛和護士韓勇義,被趙一曼的英勇行為所感動,聽了她宣傳的抗日救國道理后,決心參加抗聯(lián)隊伍。因為都姓董,當時還對董憲勛的英勇行為很佩服,問過大人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直到今天才明白,原來英雄就在身邊,沒想到董憲勛還是我老家泰西董氏家族很近的本家爺爺,他當年因討生活,闖關(guān)東不惜犧牲自己生命,勇救趙一曼而犧牲。
趙一曼烈士是東北抗聯(lián)的民族女英雄,她的英雄事跡婦孺皆知。而為營救趙一曼烈士而壯烈犧牲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勛卻少有耳聞。
據(jù)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節(jié)目錄制組的人員介紹:1934年,趙一曼擔任珠河(現(xiàn)尚志市)縣委委員兼鐵北區(qū)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wèi)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zhàn)。1935年,她又兼任東北人民軍第三軍第一師第二十一團政委。11月,趙一曼在珠河與敵人作戰(zhàn)中左腿負傷,不幸被捕。11月27日被押解到哈爾濱,拘禁在偽濱江省公署警務(wù)廳地下室拘留所(現(xiàn)哈爾濱民益街南崗少年宮址)。
敵人并不知道被捕的女戰(zhàn)士就是“紅槍白馬”神槍手趙一曼。但狡猾的敵人從她一身傲骨且懂俄語分析,她絕非是等閑之輩,于是,決定先保住她性命日后再審。12月13日晚,敵人將趙一曼押送到哈爾濱市立醫(yī)院病房(現(xiàn)哈醫(yī)大感染科門診),邊治療邊審訊。為防備趙一曼逃走,偽哈爾濱警察廳派警士董憲勛等3人輪流監(jiān)視治療,除醫(yī)護人員外,不準任何人靠近。
董憲勛時年27歲,因家庭生活貧困,1935年從老家闖關(guān)東來到哈爾濱,投奔遠房叔叔董傳史(也是我的本家太爺爺)謀求生路,為糊口經(jīng)人介紹不得已干上偽警察差事。本家太爺爺董傳史家住在太平橋西馬路的貧民區(qū)(現(xiàn)哈工大院內(nèi))。
董憲勛開始并不了解趙一曼,經(jīng)一段時間接觸,他覺得趙一曼并不像上司說的那么可怕,雖然是個女人,看到她在敵人的酷刑折磨下,面不改色,寧死不屈。反而認為她是一個平易近人,有學(xué)問的人,令人敬佩、敬重。此時,躺在病榻上的趙一曼也在觀察周圍的人,經(jīng)她細致觀察,看出董憲勛是一個善良、厚道的年輕人。于是,趙一曼開始做董憲勛的工作,主動和他嘮家常。董憲勛值夜班時,趙一曼向他講日本侵略者殘害中國人的罪行,還把這些事寫在包藥的紙上,讓董憲勛帶回家看,激發(fā)他的民族意識和愛國心。
數(shù)月過后,董憲勛受趙一曼教育、影響,思想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由同情變成敬佩。敵人對趙一曼非常殘酷,一邊治療一邊毒打,慘無人道。董憲勛憤慨萬分,遂萌生救趙一曼脫離苦海的念頭。趙一曼講的一個故事,促使董憲勛下定了這個決心。1934年冬天,趙一曼在一次戰(zhàn)斗中被捕,經(jīng)偽軍張連長暗中相救脫險。董憲勛想自己也是中國人,要學(xué)張連長,不能再替日本人殘害同胞,要幫助趙一曼逃出虎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把想法寫在紙上,偷偷送給了趙一曼。此時,趙一曼也做通了女護士韓勇義的工作,只是在尋找逃走時機。
1936年6月上旬,董憲勛聽到南崗的警察7月有調(diào)動的消息。他想如果他被調(diào)走,就失去救趙一曼的絕好機會。于是,他將此消息告訴給趙一曼。趙一曼聽到后,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立即把董憲勛和韓勇義兩人互相介紹,共同商量逃跑事宜。6月24日夜,經(jīng)趙一曼、董憲勛和韓勇義再次密議,定于6月28日夜間逃往賓縣抗日游擊區(qū),董憲勛和韓勇義表示,跟隨趙一曼去游擊區(qū)參加抗日斗爭。因趙一曼腿傷未愈不能走路,出租汽車又不去外縣,董憲勛在道外五道街轎房定做了一頂小轎,還雇了5名轎夫。董憲勛怕人手不夠用,找到了剛從山東老家來的堂侄董廣政幫忙,共同參加救助行動。
6月28日,董憲勛值夜班,晚9時天降大雨,董憲勛雇了一輛白俄司機開的出租汽車,先去道外把小轎和轎夫拉到文廟附近屠宰場后邊等候,又帶侄子董廣政坐汽車趕到醫(yī)院,在韓勇義幫助下把趙一曼背出病房坐上汽車。由于董憲勛是警察,順利地離開了醫(yī)院。趙一曼在屠宰場后邊換乘小轎后,眾人冒雨簇擁著小轎,沿現(xiàn)哈同(哈爾濱—同江)公路老道,離開了哈爾濱。
大雨磅礴,泥濘的鄉(xiāng)間土路一片漆黑。他們冒雨走到阿什河邊時,見“萬緣橋”已被洪水沖塌,經(jīng)商議決定蹚水過河。齊腰深的河水,川流不息,他們被沖得東倒西歪,險些被洪水沖散。上岸后經(jīng)恒西屯直奔金家窩棚(現(xiàn)老哈同公路金家)。他們在泥濘不堪的鄉(xiāng)間土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一宿,天亮?xí)r來到金家窩棚(現(xiàn)哈同公路上的金家)董憲勛遠支爺爺董元策家。董憲勛把董廣政和轎夫打發(fā)走后,請董元策幫忙找馬車拉三人去抗日游擊區(qū)。董元策深明大義,支持董憲勛棄暗投明。他立即找到同村好友二老板子(趕車人)魏玉恒,求他套車送三位客人去蜚克圖的王永漢屯。魏玉恒看出“客人”是奔趙尚志抗日隊伍的,二話沒說就答應(yīng)了。董元策怕被外人看見,白天沒敢讓他們出門。下半夜魏玉恒套上三馬鐵轱轆車,拉趙一曼三人上路。董元策把一筐干糧和幾十個熟雞蛋放在車上,囑咐他們路上吃。
6月29日一早,敵人突然發(fā)現(xiàn)趙一曼逃走,連看守的警察也不見了蹤影,立即開始全城大搜捕。他們找到送趙一曼的白俄出租車司機和轎夫,經(jīng)審訊掌握了趙一曼的逃跑路線,立即乘汽車追趕。6月30日早晨,當魏玉恒趕車走到小李莊(現(xiàn)哈同公路上的李家),被騎馬的敵人攆上。此時,他們距抗日游擊區(qū)僅剩20里地。當追趕的敵人接近時,趙一曼對董憲勛和韓勇義說:“別怕,就說是我把你們騙出來的。”又對魏玉恒說:“你就說是我花錢把你雇來的?!壁w一曼、董憲勛和韓勇義落入魔掌,被敵人押回哈爾濱。魏玉恒被日本警察打了幾個大嘴巴子,被當場釋放回家。
回到哈爾濱后,敵人對趙一曼、董憲勛、韓勇義等分別進行殘酷刑訊,董憲勛因受刑過重死于獄中。8月2日,趙一曼被槍殺于珠河小北門外。韓勇義受酷刑折磨后被判重刑。董憲勛犧牲后因無嗣,加上當時條件所限連張照片都沒留下來。
新中國成立后,董憲勛的英勇事跡陳列于東北烈士紀念館,還被寫進《碧血英魂:趙一曼傳》(著者溫野)和《趙一曼傳》(著者李云橋)等書中,成為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材。
趙一曼是一個民族英雄。而營救趙一曼的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勛同樣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其英雄壯舉足以讓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
偉大領(lǐng)袖毛主席說過“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我作為新時代一名革命軍人,泰西董氏家族的一員,我的本家爺爺董憲勛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他的死比泰山還重!此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有責任為祖國站好崗,守好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