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艷 蘇琨琪 張馨予
[摘 要]新時代雷鋒精神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踐行雷鋒精神的具體做法有:開設雷鋒精神概論課程、豐富雷鋒精神第二課堂、成立遼寧省雷鋒研究會、彰顯用雷鋒精神育人特色、創(chuàng)立撫順學雷鋒志愿者培訓學院。這些做法對其他高校踐行雷鋒精神有一定啟示及借鑒作用。
[關鍵詞]新時代;雷鋒精神;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02-0126-04
雷鋒,一個深深銘刻在中國人心中的名字。1963年,在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號召下,經(jīng)過半個世紀的踐行,雷鋒精神早已經(jīng)融入民族精神,在中華大地上熠熠生輝。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背景下,雷鋒精神被賦予了新的內(nèi)涵,我們要在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時,加強筑牢青年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完成培養(yǎng)“新時代雷鋒傳人”的光榮使命。
一、黨中央對弘揚雷鋒精神的重視
2018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撫順雷鋒紀念館時強調(diào),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更多時代楷模;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xiàn)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我們要見賢思齊,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學習雷鋒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
2014年3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親切接見部分基層代表某工兵團“雷鋒連”指導員謝正誼時曾提出,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你們要做雷鋒精神的種子,把雷鋒精神廣播在祖國大地上[2]。
2014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中指出: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我國工人階級應該為全社會學雷鋒、樹新風作出榜樣,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希望你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xiàn)中國夢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3]。
2013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yōu)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提出,雷鋒、郭明義、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他們都是我們“民族的脊梁”[4]。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德”是根本,“樹人”是關鍵。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雷鋒是道德楷模,雷鋒精神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德,閃爍著社會主義道德的耀眼光輝,具有引領人們崇德尚義、向上向善的強大力量。高校要大力弘揚雷鋒精神,用雷鋒精神推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這對于塑造大學生的心靈品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具有現(xiàn)實和深遠意義。
二、新時代傳承雷鋒精神的對策
(一)堅定信念、不忘初心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雷鋒精神寓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反映了公民道德的本質要求,彰顯了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追求,發(fā)展為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作為教育者,我們有義務不斷思考如何才能正確引導青年人,讓青年人把黨的事業(yè)作為永遠的理想信念,把服務人民作為永遠的價值追求。學習雷鋒精神不能只局限于“雷鋒日”這樣的特定日子,而是應該將其常態(tài)化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弘揚雷鋒精神,不僅需要社會大環(huán)境的氛圍熏陶、校園文化的正確引導,還需要培養(yǎng)青年人源源不斷地進行自我教育,不斷培養(yǎng)其主動地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的社會責任感。
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讓青年人不同程度受到利己主義的影響。如何讓青年人克服這種“小我”,培養(yǎng)國家情懷,肩負起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使命,這正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們不僅要在“雷鋒日”這樣的活動中注重對青年志愿服務的品牌化建設,更要在培養(yǎng)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培養(yǎng)青年人的時代精神、歷史責任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要積極引導青年人樹立家國情懷,弘揚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情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二)立足本職、砥礪前行
曾有人發(fā)出過這樣的疑問:雷鋒精神是否過時了?雷鋒精神的確產(chǎn)生于特定的時代,20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時想要戰(zhàn)勝困難需要在實踐中有這樣一種“雷鋒精神”。50多年來,雷鋒精神超越了它產(chǎn)生的特定時代,生生不息地為每個時代的人們輸送精神養(yǎng)分。在時代觀念變與先進精神不變的辯證法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從現(xiàn)實的實踐中出發(fā),立足本職工作,在工作中踐行雷鋒精神。 對于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幾十年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但對于一個有著悠久文明的國家來說,幾十年是轉瞬即逝的。面對“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集,現(xiàn)階段我們既要兢兢業(yè)業(yè),又要經(jīng)得起歷史的推敲。1921年7月,13名年輕人召開了重要會議,確立了中國共產(chǎn)黨近一個世紀偉大征程的起點。今天,中國的未來也需要這樣的青年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磨煉自己、砥礪前行。高校教師的使命就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工作中要將立德樹人作為工作的出發(fā)點,教師也是將“德”和“才”有機統(tǒng)一起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眼里,教師是“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言談舉止都會成為學生效仿的典范。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們要把學雷鋒、做雷鋒融入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在重塑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偉大歷程里、在全社會形成的巨大合力中,發(fā)揮自己的“螺絲釘”作用。
(三)實干擔當、繼續(xù)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要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這既是對高校教師的殷切期望,也是高校教師在新時代的歷史擔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教師的歷史擔當關鍵在于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能力,以及引導青年人養(yǎng)成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新時期要求的公民道德。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內(nèi)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地處雷鋒精神的發(fā)祥地,地理環(huán)境獨特,學校堅持以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理念,這為我們培養(yǎng)新時代雷鋒精神傳人提供了歷史優(yōu)勢,有利于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這樣的模式既充實了雷鋒精神的新時代內(nèi)涵,也使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具有實效性。
要成為一名有實干精神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不忘初心跟黨走、甘為人梯育棟梁,發(fā)揚雷鋒的奉獻精神。作為高校工作者,我們應認識到新時代要有新作為的要求,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堅持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guī)律,在日常教學中做好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時加強自己的專業(yè)能力,確保我們能培養(yǎng)出社會主義所期待的時代新人。同時,在教育工作中要弘揚黨的精神、普及黨的知識、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科學研究方面,也要著力研究出有影響力的優(yōu)秀的學術成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榜樣的力量給了我們無盡的動力,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使命的召喚下,我們要把新時代雷鋒精神融入教書育人中,站在祖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前線、與廣大勞動人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做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勇立潮頭、奉獻社會的實干者,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貢獻個人力量,培育青年人在逐夢的路途上腳踏實地、行穩(wěn)致遠,爭做新時代雷鋒精神傳人。
三、新時代以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為例傳承雷鋒精神的具體做法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以下簡稱“我?!保┛傮w的辦學目標與定位是培養(yǎng)適應國家、地方與石油石化行業(yè)需要、品學兼優(yōu)、有創(chuàng)新實干精神的復合型社會主義人才。我校是一所石油石化高校,本科生主要以工科生為主,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是培養(yǎng)石油石化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服務好遼寧,我校成立了遼寧省雷鋒研究會省級學術團體,開設了“雷鋒精神概論”課程,該課程是遼寧省級精品課程,成立了撫順學雷鋒志愿者培訓學院,為遼寧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體現(xiàn)了我校以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辦學特色。
(一)開設雷鋒精神概論課程
為充分利用撫順市雷鋒資源,鞏固我校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成果,2007年我們在全校開設雷鋒精神概論課程,實施雷鋒精神“三進”工程,培育和扶植雷鋒學專業(yè),進一步彰顯其特色。在雷鋒精神概論課程教學中,我們增加實踐教學的時數(shù),突顯實踐課程教學,加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力度,加強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建設,加強教材建設,目前已經(jīng)出版2本雷鋒精神教材。同時加強教材的二次開發(fā),新版《雷鋒精神概論》教材內(nèi)容更加完善,加強了案例等課程模塊化教材建設。2010年,雷鋒精神概論課程獲批遼寧省教育廳精品課程。該課程經(jīng)過多年建設,已經(jīng)形成了一門特色鮮明、實力強勁、教學理念先進、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手段現(xiàn)代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優(yōu)秀課程。目前,雷鋒精神概論課形成了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理論考試與現(xiàn)實表現(xiàn)相結合、課堂討論與課后研討相結合的改革考核體系,學生對雷鋒精神概論課的教學效果比較滿意,認為任課教師能夠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抓住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平實的語言向學生闡述一個個道理,內(nèi)容新鮮,理論剖析全面精辟,授課形式生動活潑多樣,課堂氣氛活躍,體現(xiàn)我校用雷鋒的“五個一”精神教育感動全體師生的育人特色。雷鋒精神概論課程在實踐中摸索出模塊化設置課程、集成化安排任課教師、制度化培訓教師、開放化配備教師、責任化調(diào)控教學質量、流程化規(guī)范課業(yè)、精品化建設課程、科學化考核質量的教學特色。在微信時代,我們要加強課程平臺建設,更新學院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做好雷鋒精神概論省級精品課程資源,進一步優(yōu)化升級雷鋒精神概論課程,將雷鋒精神概論課程打造成國家精品課。
(二)豐富雷鋒精神第二課堂
立足于學?!耙岳卒h精神建校育人”的理念,我們努力探索“學雷鋒—做雷鋒—傳雷鋒”三位一體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首先,“學雷鋒”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為:積極為本科生設“雷鋒課”,制定專門的教材,安排專門的學時,而且不斷完善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建設。探索校外雷鋒輔導員制度,讓社會上“學雷鋒”的典型與楷模走進校園,為大學生積極開展宣講活動,讓大學生通過這些活動真正走近雷鋒、了解雷鋒、感悟雷鋒。其次,“做雷鋒”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為:積極開展學雷鋒志愿者服務活動,組織學生定期開展活動,讓其親身踐行雷鋒精神。再次,“傳雷鋒”環(huán)節(jié)主要體現(xiàn)為:讓學生成為雷鋒傳人,把雷鋒精神更好地傳承下去。堅決以“學雷鋒—做雷鋒—傳雷鋒”三位一體的第二課堂育人體系為依托,積極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積極活躍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成立遼寧省雷鋒研究會
利用撫順雷鋒資源優(yōu)勢,2008年10月由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首倡, 6家單位、100多名雷鋒研究專家、學者和學雷鋒典型人物共同籌備發(fā)起成立了遼寧省雷鋒研究會。遼寧省雷鋒研究會是集地方性、學術性、專業(yè)性于一體的合法性省級社會組織,旨在深入開展雷鋒和雷鋒精神研究,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中國夢實現(xiàn)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近年來,遼寧省雷鋒研究會已成功舉辦10屆大規(guī)模的雷鋒精神論壇,推進弘揚雷鋒精神和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成為構建和諧的磁力場,弘揚道德的航標塔,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正能量,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繁榮大發(fā)展。近年來,遼寧省雷鋒研究會出版了《雷鋒精神教程》《雷鋒精神探索與實踐》《雷鋒精神與先進文化》《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雷鋒精神與志愿者行動》《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責任——與企業(yè)員工談論雷鋒精神》《雷鋒精神與公民道德建設》等教材和專著,完成了和諧社會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構建研究、雷鋒精神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雷鋒精神的電視宣講講稿研究、雷鋒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用雷鋒精神構筑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品牌、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時效性研究等多項課題,全面促進雷鋒精神學術研究工作,推進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開展,為遼寧老工業(yè)基地振興提供智庫支持。
(四)彰顯用雷鋒精神育人的特色
長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以雷鋒精神建院育人”的辦學特色,讓雷鋒精神進課堂、進教材,使雷鋒精神成為指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力量,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獨特作用。2010年,我院的雷鋒精神概論課獲批遼寧省精品課程。該課程經(jīng)過多年建設,已經(jīng)成為一門特色鮮明、實力強勁、教學理念先進、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手段現(xiàn)代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優(yōu)秀課程,體現(xiàn)我校用雷鋒的“五個一”精神教育感動全體師生的育人特色。本課程在實踐中摸索出模塊化設置課程、集成化安排任課教師、制度化培訓教師、開放化配備教師、責任化調(diào)控教學質量、流程化規(guī)范規(guī)范課業(yè)、精品化建設課程、科學化考核質量的教學特色。
(五)創(chuàng)立撫順學雷鋒志愿者培訓學院
2014年12月3日,撫順學雷鋒志愿者培訓學院在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正式成立并開班,由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日常培訓業(yè)務。6年來,撫順學雷鋒志愿者培訓學院已經(jīng)成功舉辦7期骨干培訓班,每期培訓歷時兩天,培訓內(nèi)容包括理論培訓和實踐活動。理論授課是由馬克思主義學院專職理論教師博士團隊擔任主講,以“志愿者與志愿服務”“志愿者的權利與義務”“志愿者的招募培訓與管理”“志愿服務組織的建設和管理”“志愿文化與志愿精神”“志愿服務的法律保障”等為內(nèi)容并采取交流座談和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知識和技能水平提升培訓?!皳犴槍W雷鋒志愿者培訓學院”揭牌暨開班標志著我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進入嶄新階段,對于我們大力弘揚傳播志愿服務精神,全面提升志愿者隊伍整體素質,積極培育撫順學雷鋒志愿服務特色文化,推動志愿服務事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學雷鋒志愿者培訓是一項陽光工程,是對雷鋒精神的繼承和弘揚,更是對雷鋒精神種子的培育,切實在提高服務能力、助推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服務人民群眾、引領道德風尚等方面發(fā)揮獨特作用,使學雷鋒志愿服務品牌叫響全省、走向全國。
(六)建立雷鋒精神育人展館
為充分利用雷鋒資源優(yōu)勢,培養(yǎng)雷鋒式大學生,我校2016年建造了雷鋒精神育人展館,這是全國高校唯一在高校成立的雷鋒精神育人館。雷鋒與我校具有淵源,我校具有長達半個多世紀學習、弘揚、踐行雷鋒精神的悠久歷史。雷鋒精神育人展館建筑面積達600余平方米,包括序廳、回眸歷史、生動實踐、豐碩成果和文化藏品五部分。雷鋒精神育人展館建立后,要更好地發(fā)揮展館的教育功能和輻射影響,使育人展館成為弘揚雷鋒精神時代價值的重要陣地、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的示范基地;育人展館要主動加強與科研院所、“雷字號”單位、紀念場館的聯(lián)系和交流,實現(xiàn)合作共贏。
(七)實施雷鋒種子工程
為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彰顯我校用雷鋒精神建校育人的辦學特色,學校在總結凝練雷鋒“五個一”精神的基礎上,結合當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深入挖掘雷鋒精神的時代內(nèi)涵,在校園中廣泛實施“雷鋒精神種子”工程,積極引領廣大師生做播撒雷鋒精神的種子。
四、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我們依然需要高擎“雷鋒精神”這一“精神火炬”,向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既定目標奮勇前進。雷鋒的模范事跡經(jīng)久流傳,精神魅力歷久彌堅。在當代中國,如何理解雷鋒精神并彰顯其時代價值,從而點燃這把“精神火炬”,使其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發(fā)揮應有作用,文章以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踐行雷鋒精神為例,希望對其他高校踐行雷鋒精神有所啟示和借鑒。
[ 參 考 文 獻 ]
[1] 田鵬穎,單旖旎.超越資本邏輯的精神選擇:兼論雷鋒精神的永恒魅力[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5.
[2] 張志元. 新時代弘揚雷鋒精神的價值意蘊[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2-16.
[3] 覃正愛.雷鋒精神的倫理價值探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9):112-120+158.
[4] 羅文章.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與永恒價值[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3):98-104.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