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未央
“青島有一條福山路,悠長寂靜,在其一端還有一條分岔路,名為福山支路,蜿蜒向下,直抵海畔。上世紀20年代, 當(dāng)影后胡蝶在福山路1號的洪深居所內(nèi)研究劇本時,當(dāng)福山支路的康有為故居內(nèi)高朋滿座時,當(dāng)沈從文在福山路3號的小屋內(nèi)為張兆和寫下熾烈情書時,在另一個地方,宋春舫正在與胡適、梁實秋品評莎士比亞。這個地方是褐木廬?!?/p>
這是我在《大師們的背影》中看到的一段話。那時,這個城市注定是激情熱切的,因為文化地標(biāo)決定了一個城市的體溫。
爺爺奶奶都是山東人,小時候隨父母定居沈陽。在他們過世后,按照他們的心愿,合葬在了山東沂水縣的祖墳里,父親在世的時候每年都會回去一趟,高家祖墳,很大的一片。小時候,我做過一個夢,夢見奶奶帶我去山東老家,路過青島,只做了短暫的停留。明明知道不是真的,因為她幾乎足不出戶。但由于夢境太過清晰,我甚至能詳細講出做過什么事見了什么人……夢境與現(xiàn)實膠著,以至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我堅信我是真的去過。因此,在一個孩子的心里,青島便成了一個執(zhí)念。
這樣看來,決定去青島并不是臨時起意,而是“蓄謀已久”。沈陽到青島一個半小時的航程而已,說“已久”是因為每次想去的時候都因為什么事陰差陽錯地擱置了。前幾天一個大學(xué)同學(xué)發(fā)給我一組青島的老照片,說如果我喜歡就寄給我,是她父親早年拍攝的,其中有一張青島老城區(qū)的建筑圖,瞬間征服了我。內(nèi)心不安分的因子蠢蠢欲動,于是訂機票訂酒店,沒做任何攻略,帶著相機帶著女兒,毫無防備地到了我心心念念的地方。
由于沈陽航班起飛延誤,到青島的時間比預(yù)計的晚了近一個小時,取托運的行李時,接機的司機一遍一遍打電話問我還需要多久,很著急的樣子。我們一路小跑到了約定的地點,看見她從駕駛室下來我著實吃了一驚,再次跟她核實了接機信息。她笑起來說,沒錯是你們。司機居然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小姑娘,很高挑漂亮,也很健談。一路上不停地告訴我哪些地方一定要去,哪些地方不值得去。說實話,人滿為患的景點向來是我的禁地,我出來只是想看看山水,背著相機在尋常巷陌走走停停,看看另一個地方的人們的生活方式。
酒店就訂在五四廣場旁邊,躺在床上就能看見無邊的潮水涌動,以及海上的點點白帆,很是愜意。下樓走五分鐘的路程直達海邊,是我想象的樣子。下午時分,陰天,悶熱無比,我們打車想去燕兒島公園的海邊棧道,距離酒店兩公里左右。但司機成功地把我們勸到了奧帆中心,車子直接停在售票處門口,司機等著我們買完票又“體貼”地把我們拉到了乘坐帆船的入口。突然意識到被坑了,因為想起了在桂林的類似經(jīng)歷。算了,帶女兒坐坐帆船看看海鷗也是好的。果然,那里很多人都是被出租車司機拉過去的。所以,事先確定好目的地,打車的時候堅持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要被司機左右。
從奧帆中心出來,天空下起了小雨,女兒想去萬象城的太興吃三杯雞,正好離我們酒店很近,查了下高德地圖,決定坐公交車過去,順便看看沿途的風(fēng)景。萬象城幾乎每一家餐廳都需要等位,當(dāng)天是七夕。大概九點多,我們打算回酒店。雨過,風(fēng)起。空氣里夾帶著海水的咸澀,吹亂了頭發(fā),這一刻才真真切切感覺到放松和愜意。
你好,青島。
出去旅行的日子,我通常愿意早早起床,背著相機去當(dāng)?shù)氐膶こO锬盎蛘呔用駞^(qū)附近的菜市場,去體會游客散盡之時,城市的本來面目。陳曉卿說:了解一個城市,最近距離的,是看它的菜市場,它是這座城市的肌膚,你看過一個城市的菜市場,你和它才有了肌膚之親。沒錯。
清晨五點的五四廣場濱海公園,長長的海岸線,一眼望不到邊。三三兩兩在海邊晨跑的年輕人,獨自在海邊垂釣的老人,還有一群唱著圣歌的基督教徒……每個人似乎都在積極地、用力地生活。海水漲潮,圍欄上的牌子上赫然寫著浪大危險,注意安全。但偏偏就有人不信邪,有兩個上了年紀的姐姐一直在用手機拍攝海浪,我在馬路對面用相機記錄下了她們被一個個浪花打濕全身的過程,但似乎她們也并不在意并且樂此不疲,笑聲毫無顧忌地從遠處傳來。
海邊有不少洗海澡的人,細心觀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游客哪些是本地人,只有本地人才知道如何在海浪來的時候迎著浪往前。這是他們多年來在海里學(xué)會的經(jīng)驗。
沿著海岸線的圍欄,每隔十幾米就會看到一個人手里拿著一根長長的繩子,繩子的末端是一個不大的鐵鉤,用力甩出去,然后慢慢往回拉,腳邊堆著他們的戰(zhàn)利品,像海草一樣的東西。出于好奇,我走過去問其中一個這是什么。他說這種海草叫做石花菜,是做涼粉的主要原料。忽然想起除了海鮮和啤酒,涼粉也是青島的特色小吃。和其他地方的涼粉不同,青島本地人吃的這種涼粉不是用淀粉制作的,而是用海里生長的石花菜,是一種消暑的清涼小吃。當(dāng)?shù)厝烁嬖V我如果你有幸能吃到一碗真正的石花菜涼粉,一定要心存感激,因為石花菜的采摘及制作過程耗時費力。但是,這是大自然的恩賜。這樣看來,海鮮,啤酒,涼粉似乎霸占了青島人的整個夏天。
走走停停,七點半準(zhǔn)時回酒店叫女兒起床下樓吃早餐,餐廳在24層,面朝大海。
夏末,八月的麥島,迎面吹來的海風(fēng),讓人有誤入仙境的錯覺。經(jīng)過一條棧道,可以從島的北面步行到島上。由于當(dāng)天上午臺風(fēng),海水漲潮,我們無功而返,原以為此次旅行與麥島無緣,但是臨近傍晚風(fēng)停雨駐,得到景區(qū)開放的消息,我們急忙趕過去。走上棧道,天氣依然陰沉,可就是一轉(zhuǎn)眼,看到木棧道的扶手閃出金色的光澤,難得一見的火燒云,就在頭頂上空,我一路小跑到達山頂時,卻已沒了蹤跡。稍縱即逝的夕陽,我似乎永遠也追不上。好吧,有些東西啊,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城市的邊緣,這樣一個角落,有礁石、棧道、大海、漁船和小山,隔海望去則是繁華的街路和建筑。此刻的麥島行人寥寥,顯得孤獨清冷。我卻喜歡。
想這樣一直走下去,從晨光熹微,到暮夜四合……
八大關(guān)是以中國古代長城著名關(guān)隘命名的八條馬路(現(xiàn)已增至十條),因關(guān)內(nèi)的建筑集中了英法德日意等20多個國家的建筑風(fēng)格,素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公主樓,就在居庸關(guān)路上,宛如安徒生筆下的童話世界。傳說在1929年的時候,丹麥王子來青島度假,被此處美麗的海濱景色所吸引,遂按照安徒生童話中的意境設(shè)計和建造出了這座具有丹麥古典特色的建筑,準(zhǔn)備送給丹麥公主。雖然最后公主沒有來,公主樓的名字卻不脛而走,并流傳了下來。還有花石樓,典型的歐洲哥特式建筑,共五層,頂層是觀海臺。這里是蔣介石在青島的舊居,樓內(nèi)至今仍維持部分原貌。
八大關(guān)的林蔭小路,午后細碎的陽光,映襯著紅墻綠樹。每一片落葉,每一個轉(zhuǎn)角,每一次回眸……發(fā)間有咸澀的海風(fēng)吹過。
似曾相識。
有過的美好,竟有些懷念。
到了青島,海鮮是繞不過去的,帶女兒去逛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了飛蟹、蛤蜊、龍蝦(超大一只,價格卻不貴),皮皮蝦,還有海錐。出了市場,門口很多海鮮加工的飯店,選了一家相對干凈的,清蒸、辣炒、椒鹽、油潑、蒜香各種口味嘗了一下,女兒說好吃??上覀儾缓染?,總感覺少了點什么。吃完飯外面又下起了小雨,是那種綿綿細雨,落在地上沒有聲音。忽然懷念起在大理白族村民的屋檐下聽滴滴答答的雨聲的日子。我們坐在門口的椅子上等雨停。老板是黑龍江人,她說女兒十幾年前來青島讀大學(xué),她第一次來就喜歡上了這里,在女兒畢業(yè)后就舉家遷到了青島,轉(zhuǎn)眼十年過去了。我說我羨慕你的勇氣和魄力,她說其實沒什么,只要心甘情愿什么事都會變得簡單。她說這話的時候,嘴角上揚,眼里有光。的確,這是一座適合步行的城市,也就意味著適合居住。天漸漸黑了,雨也基本停了,我們起身告辭,臨走的時候,她儼然主人一般對我說歡迎你們再來青島,我說會的。
青島啤酒博物館應(yīng)該是每一個到青島的人都會去的地方,我不懂酒,更無癮,但是有年代感的東西總會輕易吸引到我。在進去之前租了兩個自動講解機,女兒明顯不感興趣,聽了一會兒就扔在一邊了,我一路上聽得津津有味。A館主要是青島啤酒的發(fā)展史,B館是啤酒的釀造過程。剛走進B館,你會看見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一部從1903年一直工作到1995年的西門子電機,這部在青島啤酒廠糖化車間默默運轉(zhuǎn)近百年的電機曾助力青島啤酒釀制傳世醇香,蜚聲海外。德國人曾想高價買回,但我們沒賣。門票含一杯原漿,一袋啤酒豆,本來只是想嘗一下,但是像我這種幾乎不喝啤酒的人居然會覺得很好喝,以至于回來之后那個味道依然讓我念念不忘。
大學(xué)路上有個網(wǎng)紅墻,魚山路和大學(xué)路交會的轉(zhuǎn)角,是很多年輕人打卡的地方,想必對很多人來說,這里也留下過浪漫的幻想。青島市美術(shù)館就在旁邊,憑身份證進入,免費。對我來說,這里算是意外的驚喜,因為我很喜歡。陰天,下著細雨,游人寥寥。里面展出的作品不同,良莠不齊,你能趕上什么水平的作品全憑運氣。想起了北京的松美術(shù)館,被199棵松樹環(huán)繞,與溫榆河隔一條小路和一片樹林,位于航道正下方,頭頂不時有飛機飛過。深秋的北京,那里仍然滿眼綠色,牌坊上書:樂善好施。顏值很高的私家博物館。而青島美術(shù)館是西式的格局,中式的建筑風(fēng)格,據(jù)說這里四季草木蔥蘢。
在青島,天氣的陰晴轉(zhuǎn)換似乎并不艱辛,從美術(shù)館出來,雨過天晴。
我方向感不強,不辨東西,沿著魚山路一直走,道路兩旁的石頭剖面上有很多漂亮房子,路邊林林總總的咖啡店也各具特色,午后的陽光,隔著云層照下來,一點也不刺眼。就這樣走走停停到了小魚山,一口氣登上它的主建筑覽潮閣,該如何形容我眼前的景象,仿佛換了天地。藍天、碧海、青山、紅瓦、綠樹,青島的老城區(qū)盡收眼底,美不勝收。涼風(fēng)習(xí)習(xí),草木搖曳,沒事的時候,我想我可以呆上半天。
小魚山文化名人街,是由圍繞小魚山的福山路、魚山路、大學(xué)路和萊陽路四條街及周邊小巷構(gòu)成的區(qū)域。曾住過康有為、老舍、梁實秋、沈從文、聞一多等文化名人,所以這里是歷史最好的見證。那些老房子,有時光雕琢過的厚重,讓人內(nèi)心生發(fā)感動和敬畏??上r間有限,要趕去機場,所以并沒有一一探訪,本來是把最想去的地方留到最后,可惜終究還是錯過,也罷,很難有百分之百完美的行程,將那些未知作為留白也未嘗不是驚喜,下次這將是我第一天的行程。
自然的寧靜和理性,與人類的狂熱和癡纏相對,看山看水,其實是以山水的目光看自己,看自己的短視和狹隘。
有的地方走過,看過,方心安。執(zhí)念便不再是執(zhí)念,而是想念。
“很多很多年后,褐木廬墻身上的爬山虎竟已有手臂般粗,院內(nèi)的松樹也已蒼老,而這個城市,只能尋得零星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