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
無論是真人實拍電影,還是動畫影片,它們都與表演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尤其是在對角色動作處理更加夸張的動畫影片中,表演元素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的動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往往更關注角色動作的準確性、流暢性等技術性問題,而對動作表演性的關注程度則不夠。文章從動畫的技術和藝術兩大核心特性入手,探討表演元素在動畫中的地位及作用。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迅速發(fā)展,中國動畫也迎來了全新的繁榮時期,如《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不斷刷新著動畫電影票房記錄。同時,各類新媒體平臺也涌現(xiàn)出一大批類型多樣的動畫作品。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中國動畫的制作水準已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無幾,但總體而言其藝術性尚待提高。隨著我國動畫市場的不斷發(fā)展,行業(yè)競爭也必將越發(fā)激烈,僅靠提升畫面視覺效果不足以支撐動畫產品的內涵發(fā)展,還會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由于動畫的本質特性決定了其動作的表演性必須強于真人電影,因此我國動畫創(chuàng)作者應該提高其對動畫中表演元素的重視程度,這對提升動畫藝術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文章將從動畫的本質特性入手,淺析動畫中表演元素對提高動畫藝術性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對于數(shù)字媒體、動畫等相關專業(yè)的專家學者或從業(yè)人員而言,動畫藝術的內涵已經是相關人員再熟悉不過的了。然而,恰恰因為相關人員太過于熟悉動畫,反而使得相關人員容易陷入一種“身在此山中”的困境。相關人員不妨回到動畫最質樸的本源上來,重新審視這門藝術。所謂動畫,簡單來看就是“會動的畫”。相關人員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解析:“動”,說明其作為一種“活動影像”,能夠表現(xiàn)出連續(xù)時空中運動的狀態(tài),這是動畫的技術層面;而“畫”,說明了其以圖畫作為表現(xiàn)形式。當然,這里的圖畫不是狹義上的繪畫,它泛指借由各種工藝獲取的非實拍影像,這是動畫的藝術層面。由此可見,“動”和“畫”兩個字深刻詮釋了這門藝術的兩大核心特性。
當然,若僅僅是“會動的畫”,只能稱之為Motion Graphics(運動的圖像),動畫則是Animation,是活生生的、具有靈魂的藝術。這里所謂動畫的靈魂,其實是指動畫創(chuàng)作者為自己筆下的角色賦予靈魂,為其創(chuàng)造生命。Animation這個名稱也得自于此,而這也是動畫創(chuàng)作的根本目的。由此可見,動畫藝術的核心,就在于角色。這里說的角色,其實就是人。動畫中的角色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無論是機械戰(zhàn)士還是外星來客,甚至也許只是一個抽象的符號,但他們的本質其實都是擬人化的,但凡人們喜愛的動畫角色往往都充滿了人性的魅力。動畫創(chuàng)作的本質就在于,通過各種藝術手法使角色產生運動,在運動中來塑造他們的性格,使他們擁有人性的魅力。
對于塑造角色來說,要使之具備人性魅力,從而擁有靈魂和生命,表演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元素。說起角色塑造,許多動畫創(chuàng)作者很可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qū):相關人員往往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關注角色的造型、色彩乃至畫風等繪畫表現(xiàn)方面的元素,當然這些也是塑造角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但是,真正讓一個角色給觀眾留下深刻印像、能夠在觀眾心目中活起來的,一定是它的言談舉止,包括他的所言所說、所作所為等等,而這一切都要靠角色的表演。
電影演員是通過自身的表情、肢體動作和語言來表演的,英文中也將電影演員稱為Actor。可見,即便是普通電影的演出,主要也還是依靠演員的動作進行表演。而動畫藝術,更是應該有過之而無不及,要將“動”的藝術發(fā)揮到極致。這里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直白地說:動畫角色表演的關鍵抓手,就是動作設計[1]。
與電影演員不同的是,動畫師并不是自身在攝影機前表演,而是通過畫筆等工具控制角色來進行表演,雖然方式不同,但表演的原理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作為動畫創(chuàng)作者,相關人員首先要自己懂得表演,才能進一步控制筆下的角色進行演出。這里要指出的是,相關人員對動畫的設計、制作和檢查,不僅僅要關注動作的流暢性、合理性乃至彈性張力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動作的表演性,即動作是否能有效地表現(xiàn)出角色情緒、戲劇沖突、藝術感染力等。在日本的動畫制作團隊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就叫演出。他的工作類似于作畫監(jiān)督,對原畫進行檢查和修正,但作畫監(jiān)督更多的是關注造型是否準確、動作是否到位等問題,主要從技術層面來把控。而演出則是需要從表演的角度出發(fā),來審查原畫是否表現(xiàn)出了此刻角色應有的表演力,并確保每位原畫師筆下的角色表演風格協(xié)調一致。由此可見,對動畫中動作的理解,相關人員不能局限于其技術層面,更應該重視其藝術層面,只有將這兩個核心特性把握好,才能真正達到通過動作表演塑造角色的根本目的。
此外,僅依靠純粹而無意義的動作展示,還不足以使角色真正具有靈魂且活起來。我們還需要為角色設置一個情景。具體來說,就是將其帶入一個故事之中。實際上,編劇并不只是編故事。準確來說,相關人員要編的不僅是故事本身,還包括故事的呈現(xiàn)方式,甚至相關人員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把這個故事講得更精彩”上。目前國內很多的動畫作品,其畫面往往非常精彩,視聽效果甚至很震撼。但是觀眾看完之后,總會覺得難以引發(fā)自身的情感共鳴,究其原因,就在于工作人員對故事的把握尚缺火候。實際上,用動畫這種藝術形式來講故事,具備一些天然優(yōu)勢。其中最重要的是它融合了電影的語言和繪畫的美感,有著其它影片和藝術難以企及的形式之美。所以,我們在進行動畫創(chuàng)作實踐時,不妨再次回歸到動畫藝術的“動”和“畫”這兩個本源上來,多思考如何充分運用這兩個本源特征來講好故事、塑造好角色。
除了動作設計及故事編排外,另一個影響動畫藝術性的重要因素就是對動畫運動規(guī)律的運用。相關人員都知道動畫運動規(guī)律對于畫面運動表現(xiàn)的重要性,但是,相關人員需要明確一點:動畫運動規(guī)律并不完全等同于運動規(guī)律。在實際學習、工作中,我們常常將前面作為定語的“動畫”兩個字省略掉,然而這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準確來講,動畫運動規(guī)律,是建立在物理的運動規(guī)律基礎之上,同時又超越了物理的運動規(guī)律的一種“藝術的運動規(guī)律”。這里舉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如,經典動畫影片《Tom and Jerry》(中文譯名《貓和老鼠》),其中有很多橋段,比如貓把自己吹成氣球飛上天去;又或者貓追逐老鼠跑到懸崖之外了,還在空中繼續(xù)跑,直到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懸空了才掉下去。類似情節(jié)還有很多,這些“把自己吹成氣球”“懸空奔跑”等運動明顯不符合物理的運動規(guī)律。但是,這符合動畫的運動規(guī)律。我們需要在藝術規(guī)律的大前提下,勇于打破物理規(guī)律,創(chuàng)造出不可思議的“動畫運動規(guī)律”。動畫運動規(guī)律實質上是一種藝術化的運動表演,不同于真人實拍的影片,動畫中出現(xiàn)的所有可見元素,哪怕一花一草的運動,都是可以由創(chuàng)作者進行設計和控制的,并且所有這些可見元素的運動都在表演[2]??梢?,我們研究動畫運動規(guī)律,不僅僅是要讓畫面動起來、動得正確合理,更要讓畫面動得具有表演性。
由于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內,我國動畫制作技術因種種原因曾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導致目前我國動畫領域相關教學研究人員及行業(yè)一線創(chuàng)作者更加關注動畫的技術層面,而對其藝術性的探討,也往往針對畫面表現(xiàn)、思想內涵等方面進行研究。實際上,動畫的技術性與藝術性并不是各自獨立的,我們應辯證地看待二者。動畫的核心特性決定了其藝術性必定是由其技術性來展現(xiàn)的。而其中,表演元素就起到了將純粹技術性提升至藝術性的關鍵作用。動畫中炫目的視覺效果、刺激的情景場面、精彩的故事劇情,乃至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都離不開表演元素的有力支撐[3]。由此可見,動畫中的表演元素是動畫藝術性的重要呈現(xiàn)手段,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地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