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軍 等
植物的彩色智慧
伴著輕柔的春風細雨,小草悄悄探出嫩綠的腦袋,桃花在枝頭毫不吝惜地綻放出嬌艷粉色,金黃的油菜田引來大批勤勞的小蜜蜂,一個多彩的生長季節(jié)就這樣拉開了表演大幕,緊隨其后的是夏天濃綠下的樹蔭,還有秋天飄落的片片火紅和金黃。無法想象,若沒有這些可愛的植物,地球?qū)⒆兊萌绾伟档瓱o光。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像充滿靈感的畫家,把或灰或黃的大地裝扮得五顏六色,生機盎然。
不過,植物在大地上“涂抹色彩”可不是為了自娛自樂,表達感情,而是為了更好地在這個可愛的地球上生存和繁衍下去。
如果,讓大家選擇一種代表生命的顏色,相信99%的人都會選擇綠色。綠色的森林給我們提供清新的空氣,綠色的農(nóng)田為我們送上了豐盛的晚餐,門前那塊綠色的草坪給了我們每天的好心情。古今詩人、作家都將熱情洋溢的贊美之詞送給了這抹綠色。這個時候,綠色的主人們肯定會在一旁暗自發(fā)笑,因為這抹浸透了生命禮贊的色彩不過是植物吃剩下的“殘羹冷炙”。
掛在天邊的彩虹告訴我們,太陽送來的白光實際上是一道七色光組成的大拼盤。而挑食的綠色植物只對其中特定的光感興趣。這是因為,植物葉片中負責吸收光能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只會捕捉紅光和藍紫光,胡蘿卜素只會捕捉藍光,而那些無人問津的綠光就被葉片反射回來,或者透射過去。植物不吃“沒有營養(yǎng)”的綠色光,所以我們的世界變成了綠色的世界,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春天,每朵鮮花都在盡可能展示自己的美麗,吸引傳粉動物,利用這些搬運工把花粉運到其他同種植株的柱頭上,完成一年一度的“人生大事”。一時間,百花齊放,蜂飛蝶舞,好不熱鬧,招蜂引蝶成了植物的頭等大事。不過,要是所有的花朵都既招蜂又引蝶,傳粉者身上的花粉就會混成一鍋粥——油菜花的花粉被搬到桃花的柱頭上,而桃花的花粉又占據(jù)了蘋果花的柱頭,結(jié)果絕對不會是《上錯花轎嫁對郎》那般浪漫的愛情故事,只會造成花粉和胚珠的雙重浪費,這是各種植物都不愿意看到的。除了錯開花時,最重要的解決手段就是讓每種植物雇用各自特定的傳粉者,做到“招蜂不引蝶”。
不同動物對顏色的喜好不同(蜂類喜歡黃色和藍色,鳥類喜歡紅色,蛾類喜歡白色),所以花朵會針對傳粉者釋放特定的顏色信號。不僅如此,它們還會利用傳粉者的一些小嗜好,加強它們在傳粉工作中的專一性。黃色的臘梅為喜歡聞香的蜂類準備了香甜氣味作為導航標志。沒有絲毫氣味的紅色蘆薈則準備了大量花蜜,因為它們的鳥類傳粉者需要更多食物,但鳥兒的鼻子卻很不好用。雖然這樣的分類導航還略顯粗糙,但已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傳粉的質(zhì)量。
雖然大多數(shù)花朵在竭力跟動物套近乎,不過有些花朵卻不屑和動物打交道,黑色(實際上是深紫色)的老虎須就是其中之一。這種生活在雨林之中、“沒蟲憐愛”的花朵有一套完善的自花授粉機制,它們可以把自家新郎(花粉)送入自己的洞房(子房),完全自力更生開花結(jié)實,倒也自得其樂。
基因決定我愛你
長輩們總勸導年輕人在擇偶時要“門當戶對”,意指男女雙方要在教育、社會地位、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方面水平相近。社會學家的研究也證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價值觀比較接近或者相似的男女,婚姻更和諧穩(wěn)定。總而言之,世俗的看法認為,社會屬性越相似的男女越易結(jié)良緣。不過,生物學家的研究卻表明,男女在某些基因上的差異越大,越容易相互吸引并結(jié)為夫妻。
1976年,日本的科學家首次發(fā)現(xiàn),雄老鼠更愿意與“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簡稱MHC)不同的雌老鼠交配。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是一組編碼組織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在免疫系統(tǒng)中有重要作用,控制著免疫排斥反應。MHC基因還與體味、面部特征有關。日本的研究小組還發(fā)現(xiàn),老鼠會通過辨別異性的尿液氣味,來選擇MHC基因差異大的配偶。
這一發(fā)現(xiàn)引起了同行們的濃厚興趣,很快被用于研究MHC基因差異與人類擇偶行為之間的關系。1995年,瑞士的科學家讓一組男大學生連續(xù)兩晚穿上指定的汗衫,然后讓另一組年齡相仿的女學生們聞這些汗衫上的味道,并標出令她們感到最愉悅的汗衫。結(jié)果研究者發(fā)現(xiàn),這些年輕女孩更鐘情于MHC基因與她們不同的男生。然而有趣的是,研究者還發(fā)現(xiàn),正在服用避孕藥的女生恰恰相反,她們選擇了MHC基因與自己相似的男生??茖W家推測,由于口服避孕藥改變了女性體內(nèi)的激素水平,模擬女性懷孕期的生理狀態(tài),這時的女性更傾向于選擇男性血緣親屬(比如兄弟、父親)共同照顧幼兒,而MHC基因相似則意味著他們更可能是有共同遠祖的親屬。
那么在人類實際的婚姻中是不是真的如此呢?1997年,芝加哥大學的研究者檢測和分析了四百多對哈特萊特人夫妻的MHC基因,發(fā)現(xiàn)哈特萊特人在擇偶時,趨向于避免與MHC基因相同的人結(jié)婚。牛津大學的科學家也發(fā)現(xiàn),歐裔美國人夫妻之間MHC基因差異要顯著大于隨機配對的男女。
科學家推測,動物和人類趨向于選擇MHC基因差異大的異性,可能是為了增大后代免疫系統(tǒng)基因的多樣性,增強后代抵御病原體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還有研究表明,在老鼠、短尾猴和人類群體中,MHC基因相似的夫妻在生育孩子時更容易出現(xiàn)自發(fā)性流產(chǎn),或者延長生育的間隔期。因此,避免選擇MHC基因與自己相似的配偶,也可能是為了避免同系繁殖帶來的不良后果。從進化上來說,基因的多樣性有利于降低有害突變的積累,增強后代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從而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所以,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表現(xiàn)出更愛基因相異的異性,很有可能是進化過程中悄然形成的一種基因策略。
護膚品的大小把戲
曾幾何時,我周圍的女人們幾乎都開始被化妝品廣告和時尚雜志忽悠,在一件比一件更瑣碎的有關皮膚的事情上糾結(jié)。事無巨細,只要被告之“這會加速你的衰老”,就如五雷轟頂,恨不得馬上砸錢下去糾正過來。比如說洗臉吧,面對偶爾泛出的油光,多少人在水性乳液和卸妝油之間舉棋不定啊,過度執(zhí)著的結(jié)果就是拼命洗,以至于一位日本美容專家曾指責人群患上了“洗臉綜合征”。而事實上,一個人每天洗臉過甚是很糟糕的——因為皮膚本來有一定自潔功能,當借助外力清洗過于頻繁,就會出現(xiàn)功能紊亂,所以若臉洗得越多粉刺痘痘也越多,可別怪罪是媽媽沒生好。再說化妝水噴霧大行其道吧,君不見空調(diào)房間里、飛機座艙中,總有人以一定頻率拿著瓶子撲哧撲哧,特別是在干冷季節(jié)來臨之時,殊不知這很可能導致你皮膚原有的水分和新噴上去的化妝水一起流失,所謂得不償失。
以上兩種做法顯然都有問題,重點在于,完全無視皮膚固有的調(diào)節(jié)功能而橫加干預。如果這兩條和你無關,也別高興得太早,且看看還會不會存在如下強迫心理:沒有抹精華液就覺得這一天仿佛老了5歲,沒有抹眼霜就相信魚尾紋會加速到來……罷罷罷,讓我告訴你吧,那些價錢比一般保濕乳液昂貴了至少5倍以上的精華液充其量就是多放了一點硅酮而已,而它看起來稀拉通透的形態(tài)只不過因為少了點增稠劑。眼霜也同理,它與面霜的成分差異遠遠不會夠得上你需要在其間多支付的不合理差價。
是時候好好思考一下了:護膚品啊護膚品,到底在我們生活中玩著什么樣的把戲?
當被問之世上有沒有“護膚品依賴”這種事時,大多數(shù)美容師會搖頭否認,而產(chǎn)品開發(fā)師會相對客觀,他們告訴我說,就像有不少女孩子喜歡戴帽子一樣,除去是一種習慣之外,更可能的,那背后的重要含義在于這給她帶來了安全感,如果只有那些更厚的、更有儀式感的帽子能帶給她這種感覺,也只能買下去、戴下去了。
“我從來不理會那些貴得離譜的化妝品,”一起度過大學四年的下鋪、在一家也算較有影響的化妝品牌廠工作了六年多的安琦煲電話粥時告訴我,“它們的成本真的太便宜了,也許連價格的1%都不到,我們支付的是廣告和包裝費用?!?/p>
很多化妝品添加成分,都以近似于神話的面目來到了雜志的銅版彩頁,繪聲繪色的文字、配圖描繪它如何傾注了科學家的靈感和心血、并具有夢幻般的美麗功效,植物肉毒、玻色因、海藻活性精萃……無不如此,或許很少有人想得到,這些內(nèi)容不過是一次廣告策劃會上頭腦風暴的結(jié)果。
但來自正規(guī)品牌的產(chǎn)品的確在安全性上面更有保障,這一點安琦也不想否認?,F(xiàn)實中,不少唯利是圖的商人,把不負責任的產(chǎn)品推向市場。為了避免成為犧牲品,消費者切記,遠離那些沒有出處、聽上去很美的誘惑。
央視曾報道了一樁“葡萄籽抗敏平撫液晶”事件,數(shù)十名在美容院中使用此產(chǎn)品的女性短期內(nèi)膚質(zhì)獲得了極大改善,而停用幾天后就出現(xiàn)了脫皮浮腫,程度重者無異于毀容。后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非法制造商將糖皮質(zhì)激素地塞米松(一種強效的細胞調(diào)節(jié)劑,屬于《化妝品衛(wèi)生規(guī)范》中1286種禁用物質(zhì)之列)添入了護膚品中,謊稱用的是“全天然植物萃取物”,使顧客產(chǎn)生“依賴性皮炎”,致使她們只能像吸毒成癮那樣不停歇地使用,否則就會面目全非。這里的“依賴”二字比戴不戴帽子可要嚴重可怕得多了。
(摘自中國書店出版社《冷浪漫》一書)
384950118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