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林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競潮小學,浙江杭州 311215)
語文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聽說讀寫又是學生必備的核心能力,對學生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需要具有重大意義。編寫童話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途徑之一,也是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的體現(xiàn),尤其在編寫童話過程中的主題提煉、 情節(jié)安排、 人物塑造、遣詞造句都鍛煉著學生的習作思維[1]。
小學中年級學生對編寫童話興趣是很濃的,但從實際教學中來看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編寫的質量不夠高,模仿的成分過多,情節(jié)單一,語言不夠生動活潑,有的學生甚至童話神話不分,而且不少教師在指導時,隨意性大,缺少具體編寫方法的有效指導,這種情況亟待改進[2]。怎樣提高學生編寫童話故事的質量?筆者嘗試帶領學生探尋童話的奧秘,發(fā)現(xiàn)童話故事的一些特點,然后采用多種形式指導學生,編寫時力求展現(xiàn)童話故事的特點,最終讓學生掌握編寫童話故事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從教學實踐來看,取得了較好效果。
經典童話作品不僅吸引人,而且能帶給人啟發(fā),可作為學生習作范本。如很多學生都讀過《小紅帽》,這個童話深受學生喜愛。筆者帶領學生走進《小紅帽》這個故事,引導學生切實感受童話文體的特點。
2.1.1 分析角色
(1)明確角色。
讓學生說說《小紅帽》的人物,小紅帽、大灰狼、獵人、媽媽、外婆等。
(2)角色分類。
讓學生把故事中的人物分成好人和壞人,正派和反派人物。如好人有小紅帽、獵人、媽媽、外婆,反派有大灰狼。
(3)確定主角。
學生經過討論發(fā)現(xiàn),這個童話故事是圍繞小紅帽和大灰狼展開的。正義的一方往往是主角,而《小紅帽》中的故事主角就是小紅帽。
(4)安排配角。
作者在安排童話中的角色時,既安排了以小紅帽為代表的正派,又安排了以大灰狼為代表的反派。正派中除主角外,還往往有朋友或幫手,也就是故事中的配角,如獵人。作者這樣的安排有什么用意? 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后就會發(fā)現(xiàn),在故事一開始的時候,往往邪惡一方勢力強大,正義一方勢力較弱小。正義要戰(zhàn)勝邪惡,需要主角不怕困難,還要在助手的幫助下戰(zhàn)勝困難。如小紅帽被狼吃了,最后是路過的獵人解救了小紅帽和她外婆,并讓大灰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個故事揭示了正義最終會戰(zhàn)勝邪惡的規(guī)律。通過對角色的分析,學生們馬上想到《白雪公主》《灰姑娘》這兩個經典童話,和《小紅帽》一樣,也有類似的人物設計安排,有正派也有反派,有主角也有配角。很多經典童話故事中的人物設計都是這樣進行的,這也讓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編寫童話也要有主、配角,也要有正、反派人物。
(5)命名角色。
讓學生討論,認識到很多經典的童話故事中的人物是沒有真實姓名的,如小紅帽叫什么我們不知道,白雪公主叫什么,我們也不知道。因此在編寫童話故事時我們可統(tǒng)稱為“王子”“公主”“農夫”“鞋匠”等,沒有必要給童話故事中每個人物都起個名字。
2.1.2 梳理結構
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看過的童話故事不少,引導學生總結經典童話故事的結構就會發(fā)現(xiàn),常見的童話常采用這樣的結構。
(1)結構反復型。
這類童話故事較多見,如第三單元中的《去年的樹》,鳥兒為了找她的樹朋友,先后問了樹根、大門、小女孩,都是問他們好朋友樹在哪兒? 接著是樹根、大門、小女兒回答,然后是鳥兒向哪里飛去,最后是鳥兒來到哪里? 再如第三單元中的《那一定會很好》寫了樹想做會跑的樹,于是農夫把它砍倒做成了手推車;手推車要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了,手推車就被做成了椅子;椅子想休息一會兒了,就被農夫的兒子做成了木地板。也就是想要怎么樣,就變成了什么?以及第四單元中的《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不會叫的狗》 也有反復的情節(jié)。這樣的結構便于學生模仿運用,發(fā)揮的余地也很大。
(2)王子公主型。
如《灰姑娘》《白雪公主》都是這樣的類型。故事中的公主,要么就是被巫婆下了咒語,人身自由受到了限制,王子會歷經千辛萬苦解救公主,最后幸福生活在一起;要么就是王子想要娶一位公主,但是過程并不容易,要受到種種考驗。但這類結構的故事結局總是相似,最終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3)故事新編型。
這類故事被人改編的也較多,或改編故事的背景,或改編結果,或改編故事中的一些細節(jié),學生也十分喜歡[3]。如《龜兔賽跑》新編,寫兔子汲取了教訓,在和烏龜?shù)诙伪荣愔汹A了烏龜,也有的改編成了兔子仍舊驕傲輕敵,仍舊敗給烏龜。
(4)三個兒子型。
這類故事里的父母,都有三個兒子,和其他幾個兒子相比,小兒子往往是最勇敢、最聰明、最誠實的,但往往也是最不受重視的,這三個兒子肯定要一起面對難關,接受一個任務,或面對誘惑,但最后總是小兒子勝出。這個類型的童話,往往要寫出面臨的困難、誘惑,以及幾個兒子的不同反應。
(5)尺短寸長型。
這類故事里的幾個人物,總是相互不服,總覺得自己最厲害、最能干,總是先一番激烈的爭吵,然后有其他人物出現(xiàn)來說公道話,指出他們各自的優(yōu)缺點,這時他們才幡然醒悟,認識到了自己的優(yōu)缺點,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別人不可替代的一面。
(6)簈絲逆襲型。
這里所謂的“簈絲”,指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家庭貧困但是往往心地很善良誠實的一類人,他們大多品質不錯,幫助了某個人物,而這個人物往往有魔法,報答了所謂的“簈絲”。從此以后,主人公的命運得到了改變,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7)奇幻世界型。
現(xiàn)實世界讓人總覺得規(guī)則太多,太不自由,自己的夢想不能實現(xiàn),于是就寄托在奇幻的世界里,如一不小心就到了“小人國”“巨人國”“馬虎國”……然后在這些國度里歷險,或者發(fā)生了一些有趣的事,但編寫這類型的故事,要注意不要編成科幻故事,不要把自己寫成穿越時空到了月球、火星等。
2.1.3 關注修辭
童話故事往往通過想象、幻想、夸張、象征等手法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經典的童話故事不僅有引人入勝、 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還有豐富生動的語言,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編寫童話故事時,也要引領學生學習經典童話故事中的表達,特別是修辭的運用。在童話故事中,修辭手法的運用主要有以下兩類。
(1)擬人。
在童話故事中,現(xiàn)實生活中不會說話的動物、植物,及那些沒有生命的事物都會說話,還有和人一樣的想法[4]。如大灰狼會打扮成姥姥的樣子和小紅帽說話,設計吞吃了小紅帽?!栋籽┕鳌分械哪хR在面對狠毒皇后的問題時,說出了白雪公主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實話。因此,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童話故事富有想象色彩,也便于學生接受,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2)夸張。
夸張是童話故事中常用的一種修辭方法,童話里出奇、 大膽的夸張是為了表現(xiàn)故事中虛構的幻想境界[5]。童話故事里的夸張是極度、強烈的,而且在故事中大量、普遍地運用,表現(xiàn)在人物的塑造、環(huán)境氣氛的描寫、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如《皇帝的新衣》中這位世上少見的皇帝,一天之中什么也不做,不問政事、國事,不顧老百姓,只為換衣服。人們提到皇帝,總是說在更衣室里換衣服。等到后面穿了根本不存在的衣服,赤身裸體地游街。這都是極度的夸張,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昏庸無能、荒唐至極的皇帝。童話中夸張手法的運用,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出色,讀完之后,讓人記憶更深刻。如果童話缺少夸張的修辭手法,就會失去光彩。
關注童話故事中擬人和夸張的修辭手法,目的就是要學生認識到這兩種修辭手法在童話故事中的作用,在編寫時適當予以運用。
學生了解了童話的一些特點后,對怎么編寫童話有了一定了解,因此教師可組織學生編寫童話,當然,學生剛開始接觸童話不久,對其要求不可過高,可逐步練習,逐步提高。
2.2.1 詞語編寫
所謂根據(jù)詞語編寫童話,就是提供幾個詞語,讓學生借助這幾個詞語來編寫童話故事[6]。部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習作訓練就是這樣的類型。不過題目看似簡單,要編好卻不容易。筆者認為,選用哪幾個詞語十分關鍵,因為它們決定著編寫的思路和情節(jié)發(fā)展的大致方向。因此教師就需要告訴學生在寫之前確定好人物,構思好情節(jié)。當然,僅靠提供的幾個詞,要做到把故事編寫得引人入勝,內容具體,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還是有難度的。因此,在提供這幾個詞語的基礎上,情節(jié)應當盡量豐富些、曲折些。
基于此,可以引導學生在內容和情節(jié)上編一些類型化的童話故事,如王子公主型、尺短寸長型等,當然也可根據(jù)編寫的需要再加入一些人物或其他類型的一些詞語,提供更多的編寫支點,降低習作難度。如在指導第五冊第三單元的習作訓練時,引導學生了解了童話故事的一些特點后,可以要求學生選用課本中提供的“國王、啄木鳥、玫瑰花、黃昏、冬天、廚房、小河邊”這些詞語中的幾個詞語或者另外再添加一些詞語,運用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讓學生編寫故事,往往會有不錯的效果。
2.2.2 課文續(xù)寫
部編版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是以“猜測與推想”為編排的主題,在第12 課《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和第13 課《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兩篇童話體裁的課文中,都有反復的情節(jié),因此,可以讓學生動筆寫寫。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中,讓學生想想在小蜘蛛給老屋講完故事后,在老屋想要倒下去時,又有哪種小動物來求老屋幫忙了,老屋怎么幫助他的? 想一想,寫下來。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中,課文的最后幾個自然段給學生以續(xù)寫空間: 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當他走過鳥太太家的樹底下,鳥太太正在找繩子晾小鳥的尿布。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剛好在風里飄動著……文中的一個省略號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結合課文第6 自然段,放風箏的小男孩剪了胡蘿卜先生的一段胡子來放風箏,學生應能預測到鳥太太剪了胡蘿卜先生一段胡子來做晾衣服的繩子。就可讓學生把這個情節(jié)寫下來。然后再以“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讓學生展開想象編下去。在學完這篇課文后,可以讓學生以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剛好在風里飄動著為開頭,引導學生寫下去。有的學生順著這句話,先寫了鳥太太用胡蘿卜先生的胡子來做晾衣服的繩子,然后寫道胡蘿卜先生繼續(xù)往前走。洋蔥先生因為眼鏡鏡腳不緊,經常要掉下來而犯愁,而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幫他解決了這個難題。這位學生以“胡蘿卜先生的胡子隨風飄動著……”為結尾,反復的結構也給人以想象空間。這些課后問題從課文中來,是學生熟悉的內容,從而降低了習作難度。另外,在課文《不會叫的狗》中,提供了3 種結局,在引導學生對3 種結局預測的基礎上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寫話練習,這也是學生十分喜歡的小練筆。
2.2.3 類型編寫
在引導學生學習童話類型后,學生對常見的童話有哪些類型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喜歡的類型來編寫童話。比如,“尺短寸長型”易于編寫,故事也包含了一定的教育意義,對學生的人際交往有一定指導作用,學生十分喜歡。在編寫這樣的童話故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首先確定好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及人物間的關系,這樣學生的想象力就得到了激發(fā)。如學生在編寫《鉛筆盒里的爭吵》《手指間的爭論》《大樹和小花》等故事時,有的學生編寫大樹和小花的故事時這樣寫道: 大樹和小花一開始互不尊重,互相指責,最后在小兔的勸說下,大樹和小花認識到各自的錯誤,成了好朋友。學生編寫的故事既包含了要互相尊重,要看到別人的長處這樣的道理,還多處用到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語句生動活潑。
類型童話的編寫十分受學生歡迎,在筆者的班級里,我們把編寫童話作為了每個星期要寫的周記[7]。這周寫“尺短寸長型”,下周就寫“王子公主型”,每周一換,雖然由于第三和等四這兩個童話單元剛學不久,學生還沒寫很多篇童話周記,但從學生寫的情況來看,學生的興致很高,出現(xiàn)了不少富有想象力、充滿趣味的童話故事。再持續(xù)幾周,學生的興趣將會更濃,同時,學生在編寫過程中也加深了對童話故事的理解,提高了編寫故事的能力和習作水平。
很多教師總認為童話故事很好編寫,很容易展開想象,想怎么編就怎么編,因此缺乏對學生的有效指導,導致學生無從下筆,編出來的童話故事也很老套。而筆者帶領學生總結歸納童話故事的特點,既讓學生了解了童話故事的一些特點,也教給他們一些編寫的方法技巧,有助于學生今后更好地閱讀和理解童話故事。從班級的實施效果看,學生根據(jù)詞語編寫、續(xù)寫、自編,編出來的童話故事質量都不錯,不乏出彩的故事。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當然,筆者在班級里所嘗試的童話編寫主要是通過情節(jié)構思、 內容安排方面來提高學生的編寫能力。經過幾次編寫,學生普遍都能編寫出有一定的情節(jié)的童話故事,但是筆者也發(fā)現(xiàn),學生受能力的限制,編寫的故事中比較關注故事情節(jié)的敘述,缺少一定的描寫,所編寫的內容還不夠生動。這一點需要在今后童話編寫教學中引起重視,加以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