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占楠
(北華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21)
從新課改實施以來,各級專家、學者、教師等教育從業(yè)人員更多都在研究,探討體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對于體育課堂管理方面的探究相對較少。作為學校教育組成部分的體育教育,因其教學場地的開放性,學生身心同時參與的特殊性,參與主體多元性等特點,使原本就難于管理的課堂教學,又增加了許多難以控制的變量。同時初中生處于身體、心理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自我意識逐步覺醒,具有一定的邏輯和批判思維,獨立性也得到提高。但整體發(fā)展不夠成熟,情緒具有兩極性,自律性相對薄弱,因自身生活經驗和文化素養(yǎng)的局限性,對于事物的考量和處理方式上,相對不夠成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一些諸如課堂紀律混亂、人際關系緊張等狀況。從而使得體育課程實施受阻,課程的許多積極作用都大打折扣。因此,解決體育課堂管理的中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課堂管理的定義,在此引用田慧生教授的觀點,即體育課堂管理是教師通過協(xié)調課堂內存在的各種教學因素,進而有效地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的過程。日常體育課堂管理過程會受到諸多方面的影響。本文根據影響因素存在形式的不同,將其分為顯性因素和隱性因素。其中,顯性因素包括教師、學生、課堂物理環(huán)境等。隱性因素則分為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堂心理環(huán)境等方面。
教師在體育課堂的管理過程中起到主導作用,不僅表現在對初中生,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因素進行管理,也包括對其自身的管理。作者認為教師對于自身的管理,主要包括自身知識素養(yǎng),行為習慣和領導方式三個方面。首先,在教師自身知識素養(yǎng)不斷增長的同時,教師對課堂管理的能力也會相應的提高。例如教師在課堂中,面對初中生出現的問題行為,比如,相互拉扯、彼此爭吵等,能夠根據現實情境,采取有效的相應措施并做出回應,適當使用負強化,消退等方法,以減少類似行為在日后課堂中發(fā)生的概率。學生問題行為的減少,阻礙課堂實施的因素也就相應減少,課堂的流暢性也就相應提升,最終呈現出良好的、有序的課堂紀律;其次,初中生具有向師性,學生的課堂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教師行為的影響,教師的行為有些會促進學生養(yǎng)成相似的良好行為習慣,反之亦然。某些教師自身的不良習慣,比如,自由散漫,上課聊天等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會促使學生產生類似的不良行為。這種不良行為反應到課堂中,也會降低教師的課堂管理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時時刻刻注意自身的行為及儀態(tài),最大化減少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對學生產生的消極影響。初中生自尊心較強,內心敏感,對于事物具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我們應更多采用民主型的領導方式,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自身的真實感受,促進師生之間心理相容,相互理解,構建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種領導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師生沖突的發(fā)生,更便于教師對體育課堂進行管理。
作為體育課程的實施對象,學生顯然會對課堂管理產生一定影響。其中,學生的身體,心理,個性等都會發(fā)揮影響作用。由于體育課程需要對學生施加一定的生理負荷,這種生理負荷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學生身體上的不適,例如,嘔吐、肌肉疼痛等。部分學生對于這種不適感會產生逃避,抵抗的情緒。進而演化成為問題行為,使課堂管理效率降低。同時,初中生心理也處于快速地發(fā)展階段,具有不穩(wěn)定,相對獨立,情感豐富等特點。他們會要求得到周圍其他人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平等對待,也期望能夠獲得家長、老師的信任和尊重。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做法等,將會使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波動。這種波動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行為,影響教學過程,進而對課堂管理產生影響。不同初中生的個性不同,也較為在意他人對自身的評價。不同處理方法的使用對于不同性格的學生所發(fā)揮的作用也不同。例如,一種方法的使用對于外向型學生會產生積極的作用,但同種方法會對內向型學生產生消極影響。這種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將會加大或減小沖突發(fā)生的幾率,影響課程的流暢性。顯然,在課堂管理中,學生發(fā)揮了重要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全面熟知學生的特點,不僅僅是身體,也包括心理等特點。做好相應的對策,從而減少課堂實施的阻力,提高課堂管理效率。
對課堂環(huán)境的定義,我們在此引用毛振明教授的觀點。即教學環(huán)境是在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條件的總和。諸多方面共同構成了體育課堂物理環(huán)境,例如,班級規(guī)模、隊列隊形、場地器械等。班級規(guī)模越大,學生越多,教師對于每個學生的關注度也就會相應減少,部分學生的問題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被教師忽略,進而影響到周圍同學,增加課堂管理難度。而一個安排合理的隊形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增加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感,加強師生互動,密切師生之間交流。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始終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學習時間增多,問題行為也會相應減少,更有利于教師對課堂進行管理。初中生對于體育器材的學習開始增多,當體育教師在課堂中進行器材教學,但器材不足時,未被發(fā)放器材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參與感明顯會降低,甚至會與課程脫節(jié),進而產生一些阻礙課堂進程的行為,妨礙教學活動。除此之外,還有天氣狀況等影響因素。顯然,體育課堂物理環(huán)境會對課堂管理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前、課中,盡可能全面、充分的考慮不同體育課堂物理環(huán)境因素的作用,從而發(fā)揮其積極的一面,避免消極影響的產生。
體育教學方法的選擇應有利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初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體育課程中,不僅僅有體育知識的傳授,同時存在運動技能的學習。而運動技能學習需要身體的直接參與,也具有一定的難度。初中生很難通過教師口授或者自學的方式學會運動技能。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更多采用教師教,學生學,教師進行示范,學生觀察教師動作的示范法以及預防與糾正錯誤動作法之類的較為簡單、直接的方法。這一類方法直接、有效,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快速掌握某項技能。但此類方法大多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會忽視不同學生學習速度的差異,以及初中生也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堂中主觀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只能在教師的指導下一遍遍的、機械的重復練習教師的示范動作,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對于課堂的參與感不高,導致部分學生表現出消極的一些行為特征,比如,走神、小動作、互相打鬧等狀況,最終形成消極的體育課堂氛圍,這又增加了課堂管理的難度。在體育課程中,教師應將傳統(tǒng)教學法與現代教學法相結合。比如,發(fā)現法、游戲練習法等,這種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激發(fā)、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有效的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生在課程中認真學習時間增多,專注度增加,問題行為也會相應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將會對體育課堂的日常管理產生積極的影響。
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考慮初中生已掌握的技能,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同時具有趣味性。在體育課程中為了更快的掌握某項運動技能,教師大多將某項完整的技能分解為幾段,分別進行教學。而這種技能分解式的教學內容,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學生對片面的、單一的分解技能不能理解含義,學習動機也隨之下降。表現出對技能學習的不夠專注,整體課堂氣氛不活躍,甚至偶發(fā)一些相互打鬧、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這些行為的產生無一不展現了體育教學內容對課堂管理的影響。同時趣味性不足,內容安排不充分或過于充分,都不能有效地調動學生,使學生真正的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而精心安排的、合理的教學內容,能夠以學生興趣為中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技能學習過程之中,形成和諧、合作的課堂氣氛,從而減少問題行為出現的幾率。這種對于體育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對體育課堂管理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課堂心理環(huán)境包括人際關系、校風校紀、課堂氛圍等方面。在課堂中不僅存在師生關系,也存在生生關系。在體育課中,學生之間人際關系將會直接影響教學過程。融洽的同學關系會減少沖突的發(fā)生,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互相監(jiān)督、相互促進。反之則會增加學生之間沖突發(fā)生的幾率,破換課堂氣氛,加大管理難度。因此,學生之間良好人際關系顯得十分重要。校風校紀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初中生的行為,最終內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這種內化的行為準則,使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能夠始終遵守課堂紀律,規(guī)范自身行為,從而降低教師的管理難度。課堂氛圍對課堂管理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當一個積極的課堂氛圍出現時,師生之間情感交流充分,學生參與面廣,師生雙方處于積極互動的狀態(tài)。反之學生的注意力將會分散,各行其是,課堂秩序混亂,教學活動也難以進行。此外,課堂常規(guī)等因素也會發(fā)揮一定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課堂心理環(huán)境作為一種隱性存在更值得我們注意。我們應把握這種隱性存在,與體育課堂物理環(huán)境相結合,共同對學生施加影響,以達到提高課堂管理效率,保證教學質量的效果。
本文將課堂管理影響因素分為顯性因素及隱性因素兩個方面并進行分析,闡明了教師、學生、教學方法等因素對體育課堂管理產生的影響,進而影響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正常實施。值得注意的是,本文談及的諸多影響因素并非單獨存在于課堂之中產生作用,而是交織在一起,相互作用,共同產生影響。同時,每節(jié)體育課程地點、對象、環(huán)境等也都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對體育課堂進行管理時應同時思考多個影響因素,針對每課堂的不同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發(fā)現問題。及時、有效、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以實現有效課堂管理,上好每堂體育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