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萍
(江蘇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江蘇 南京 211800)
高職五年制,是初中畢業(yè)生上大學的最快途徑,也是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職五年制學生正處于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容易出現(xiàn)多種心理問題。班級是高職院校進行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也是高校進行教育教學管理的重要載體[1]。為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五年制學生管理中有針對性地應用團體心理輔導,促進學生個人和班級共同發(fā)展。
高職五年制學生入校時年齡一般在14~16歲,年齡相對偏小,因此高職五年制學生管理難度更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五年制學生普遍自信心不強,由于中考發(fā)揮失利等原因,學生沒能考入理想高中而進入職業(yè)院校,這讓他們很有挫敗感。部分學生抱著“失敗者”的心態(tài)走進校園,上進心不強,求知欲低,得過且過[2]。再加上本身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學習效能感低,考試成績不理想,導致他們產(chǎn)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對自己沒有信心,對學習生活沒有目標和規(guī)劃。
五年制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方面的表現(xiàn)不太突出,得到來自老師的肯定和認可較少,甚至時常會受到批評,導致其內心敏感且脆弱。進入高職院校后,社會大環(huán)境對職業(yè)教育的固有偏見,使得“我不行”的心理暗示長期定格于學生心中,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每況愈下[2]。一旦碰到困難或挫折,學生缺乏相應的抗壓能力,很可能做出一些自傷行為。
五年制學生很多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獨立生活,依賴性使其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和與人和諧相處能力,在學校容易出現(xiàn)社交困難。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對人和事物缺少同理心以及包容心,難以融入班級或者宿舍,容易對他人產(chǎn)生不滿情緒,以至于和他人矛盾頻發(fā)。甚至對于老師的批評教育不能有正確的認識,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和抵觸情緒。從而導致班級凝聚力不強,學生也缺乏班級歸屬感。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景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是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3]。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有助于改善人際關系,成員在團體氛圍中能感受到關懷和信任以及被關注的感覺,而團隊成員能夠指出自己在人際交往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第二,成員在團體活動中彼此交流合作,相互關心幫助,感受到相互協(xié)作的重要意義,并得到來自團體的情感支持,從而提升團體成員對班級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第三,在團體環(huán)境中不同價值觀念的碰撞和交流,能幫助成員更好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緩解負面情緒,提升自信心,增強應對挫折的能力。第四,能夠引導成員改變自身不良行為,提高自身修養(yǎng)。成員在團體中觀察別人、反思自己,在比較中合理、正確地認識自我。第五,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容易鞏固,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類似真實的社會生活情景,在團體中的改變可以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4]。
團體心理輔導要求一定規(guī)模的被輔導者面臨相似或相同的問題,團體內部要有相互信任、相互接納的氛圍,而這些要求在班級中都可以滿足[5]。因此將團體心理輔導運用到學生管理中是可行的。
高職五年制學生在教室、宿舍進行集體生活,班級是一個穩(wěn)定的群體,每個班有40~60人,可以分為多個小組,而團體心理輔導通常采用小組的方式進行,且開展活動一般需要一定周期,周期內團體規(guī)模固定,人員相對集中,因此在班級中開展團體輔導完全可行,學生在團體中相互交流、彼此溝通,而且班級固定的特點也有利于團體心理輔導的跟蹤研究以及效果鞏固。
同一班級學生基本上處于同一年齡階段、同一心理發(fā)展水平,其在生活、學習以及人際交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在班級中會存在共性問題或者相似苦惱的同質性團體,如貧困生群體、學習困難群體、人際交往障礙群體等。學生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在團體活動過程中相互學習和幫助,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利于廣泛、高效地解決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
在班級管理中應用團體心理輔導主要是致力于解決班級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要求輔導教師具備過硬的心理學專業(yè)知識背景,因此班主任經(jīng)過一定的培訓,完全可以成為團體輔導者。將團體心理輔導理念和形式應用于主題班會等活動中,在安全、自由的團體氛圍中縮短師生距離,有助于后期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同時,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學生,從而有效地給予幫助與支持
高職五年制的培養(yǎng)模式是“4+1”,前4年在學校進行理論專業(yè)課學習,第5年進入各實習單位進行專業(yè)實踐。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團體心理輔導,輔導者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及班級建設目標,針對學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地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
一年級新生應以培養(yǎng)入學適應能力為目標。從中學進入大學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從目標明確的中學生活轉入相對自由且自主的大學生活,很多學生難以適應,尤其是五年制學生年齡偏小,更加容易出現(xiàn)因適應不良帶來的問題和困惑。因此,可對一年級學生開展以學會適應、自我認知、人際交往等為主題的團體活動,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正確認識自我,加強獨立自主能力培養(yǎng),同時,學會主動認識和接觸他人,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巧,引導學生盡快完成從中學生到高職生的轉變。
二年級學生應以疏導學習壓力、加強自我認同、強化人際交往合作為主。學生進入二年級,專業(yè)課增多,學業(yè)負擔加大,而五年制學生學習能力又相對薄弱,因此可以開展以提升學習效能感、人際溝通與合作能力等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和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專業(yè)觀。此外,可以設計一些關于人際溝通互動、團隊協(xié)作等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引導學生樂于與人分享、學會合作,在提升自我認同感的同時,增強班級凝聚力。
三年級學生應以處理好情感困惑、做好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為主。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情感豐富,對友情、愛情都有著自己的定義和美好憧憬,也更容易產(chǎn)生情感困惑。因此可以開展以樹立正確的擇友觀、戀愛觀等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處理和平衡好戀愛與學習之間的關系,學會處理親情、友情、愛情的關系。同時,進入三年級,學習一年理論知識就要步入實習階段,此時應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確定目標,明確奮斗方向并為此而努力。
四年級學生應以解除擇業(yè)困惑、就業(yè)壓力為主,四年級第一學期結束甚至剛進入四年級就要面臨擇業(yè)、就業(yè)問題,第五年通過雙選會進入不同的單位進行實踐,學生可能會有緊張、焦慮、迷茫、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可有針對性地開展以擇業(yè)就業(yè)心理、職業(yè)價值觀、情緒管理等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6],以幫助學生調整心理狀態(tài),樹立正確的擇業(yè)、就業(yè)觀。同時,可以加強校企合作,在企業(yè)中進行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了解企業(yè)、了解就業(yè),增強就業(yè)競爭力。同時,增強學生就業(yè)信心,提升應對挫折的能力。
在班級管理中,不少學生存在著共性問題,如人際關系處理不當、學習困難等,這些學生成為同質性群體,可運用團體心理輔導針對性地開展相應主題的活動。
對于貧困生群體,可將具有類似經(jīng)歷和感受的貧困大學生組織在一起,營造溫暖、接納、安全、信任、尊重的團體心理氣氛,為他們提供多維度觀察、分析他人與探索自我的平臺,使其對自己、對他人有更清楚的認識[7]。成員通過相互發(fā)現(xiàn)自己和對方的優(yōu)點,不斷增強自信心,逐漸走出自卑的心境;彼此之間相互鼓勵與支持,增強克服和改正自身缺點的意志力,學會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坦蕩從容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對于學習困難群體,可以開展以挑戰(zhàn)自我、責任承擔等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活動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挖掘其自身潛能,促使個體改變認知、調整行為,通過不斷地自我探索從而能夠比較客觀、準確地進行自我定位,不再沉浸在自卑與焦慮中,同時分享一些學習方法和經(jīng)驗,從而改變學生學習困難狀況,幫助其完成學業(yè)。
對于人際交往障礙群體,可以開展以學會傾聽、有效表達、團隊協(xié)作等為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在良好溫馨的團體環(huán)境和交流氛圍中認識自己、接納他人,學習溝通和交往技巧。團體成員在游戲等活動中相互鼓勵,彼此幫助,相互協(xié)作,增強歸屬感與安全感,學生也更加愿意傾聽、傾訴和分享,在相互信任的愉悅氛圍中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有效的人際交往模式。同時,高職五年制學生發(fā)生宿舍矛盾較為普遍,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開展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緩解宿舍矛盾,促進宿舍成員和諧相處。
對于學生干部群體,可以引入積極的心理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干部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其形成樂觀、自信等積極心態(tài)。在和諧信任的氛圍中,促進學生干部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形成積極、樂觀、自信的心態(tài),將積極的心理學理念和團體心理輔導模式融入學生干部素質能力培養(yǎng)機制中,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核心能力,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在班級管理中,針對不同類型、不同訴求的學生,量身定制不同主題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溫馨、和諧、積極的團體氛圍中,學生間相互影響、彼此幫助,達到共同成長進步的效果,從而實現(xiàn)真正有效的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