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爺爺退休后,心情輕松愉快,生活起居隨興。平日在閱讀書報雜志和走路、練太極拳等愛好之外,他最喜歡面對計算機,坐觀天下事,而且是舒服地窩在計算機軟椅里,一坐就是幾個小時不動;他有深度近視,即使是17 寸的大屏幕,字體甚大,他仍習慣躬著身子貼近屏幕。
如此過了十余年,爺爺的身體還算康健。直到去年八月里的某一天,我陪爺爺在門前沿著池塘走路,走著走著,忽然注意到他的走路姿勢有些不對勁:駝著背,步伐小,而且拖泥帶水,腳跟不離地似的,還頻頻埋怨我走得太快。我想這不是突然發(fā)生的,可能已經有好一陣子,只是我們疏忽了。沒過幾日,他開始抱怨他的腰部、腿部直至腳趾都斷斷續(xù)續(xù)地發(fā)酸、發(fā)麻。
情況不妙,我趕緊陪爺爺去看醫(yī)生,醫(yī)生用手按觸爺爺的酸、麻部位,并且拍了張X 光片。醫(yī)生指著片子解釋腰部脊椎間盤出現問題,認為是長期坐姿不良和運動不足之結果。最后醫(yī)生建議去做物理治療。
在寬敞的物理治療室里,有跑步機、彈力球、平衡桿、電動升降治療床等等設備和器材。物理治療師按照醫(yī)生的報告仔細地做了評估,制訂出一對一的個人化治療項目和療程。第1 個療程定為2 個月,每星期2 次,每次45 分鐘,如果需要可以增加療程。
治療的項目包括按摩酸麻的部位,糾正坐、立姿勢,加強肌肉力量;特別是雙腿的力道,和增強平衡能力為主。
理療師要爺爺躺在床上,膝蓋曲起,縮腹提臀;輪流抬腿伸腳,腳尖朝前,加強腹部和腿部肌肉;面朝下平臥在床上,雙手肘撐起上身穩(wěn)住1 分鐘;用寬彈力帶捆住兩腿,用力把兩腿向外撐開,增強腿力。
又教爺爺以雙手撐著墻壁,慢慢扭動腰部;教他背對廚房流理臺,雙手撐著臺邊,慢慢做弧形扭動腰部等等。理療師糾正爺爺的走路姿勢,務必挺胸縮腹;用寬彈力帶綁捆在兩個小腿部分,讓爺爺橫著走以加強兩腿力度;在厚海棉墊上走路,練習平衡等。
頭幾次他說被折騰得很難受,似乎也不見好轉,尤其是早晨起來腰腿部特別酸麻,他幾乎要放棄治療。結果在堅持1 個月以后,他感到酸麻的次數明顯減少,發(fā)作的時間漸漸縮短。
經過4 個月共30 次的物理治療以后,爺爺大有進步,每次他從物理治療中心出來,都好像年輕許多,容光煥發(fā),雙肩后挺,縮腹挺胸,步伐輕盈穩(wěn)健。他更聽從理療師的建議,要持之以恒,每日都要溫習所學,按照治療師給他的動作圖形練習數次。同時,每天都要運動,如跑步機和踩單車等運動。
如今,無論是看電視或計算機,他只坐木制餐椅,背后靠著護腰墊,上身直挺,兩腿平放,也不再久坐,每個把小時就自覺地站起來運動10 分鐘,那窩在軟椅里舒服的日子不再。他的動作利索許多,從椅子上起身時雙手平伸,腹部一縮就起來了;坐下時臀部略向后先半蹲后就坐,也不用手幫忙;上下樓梯都可以不扶樓梯扶手;出門走路再也不抱怨我走得太快,有時他的步伐比我還大。
經過這段時間的物理治療,調整一些生活習慣,爺爺的健康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