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艷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4300)
牛羊食道阻塞,一般是指因團塊狀實物堵塞于食道前中段而誘發(fā)的疾病,該病的主要特征為食物通過障礙以及流涎等,如果沒有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患病牛羊會因食道完全性阻塞而發(fā)生死亡,給養(yǎng)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近年來,隨著牛羊養(yǎng)殖產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牛羊食道阻塞發(fā)生概率明顯提升,因此應重視該病的治療。
牛羊食道阻塞的發(fā)生通常是由于處于過度饑餓狀態(tài)的牛羊在采食過程中受到突然的驚嚇而貪食急吞所引起。與此同時,因采用的飼養(yǎng)管理方式不當,牛羊偷食了尚未加工的塊狀類食物也容易導致該病的發(fā)生。牛羊食道內的阻塞物多為蘿卜、馬鈴薯以及蘋果等。
牛羊食道被完全阻塞后,在梗塞物的刺激作用下,患病牛羊機體會分泌大量的唾液,與此同時阻塞局部食道也會反射性的出現痙攣性收縮,其收縮頻率、收縮強度以及持續(xù)時間會沿著賁門方向逐漸加劇。在團狀飼料的刺激下,患病牛羊常常出現食道肌肉逆向蠕動。由于無法正常反芻以及噯氣,患病牛羊會迅速出現瘤胃鼓氣的癥狀,隨著瘤胃的不斷擴張其腹腔壓力逐漸增大,因血液循環(huán)以及呼吸受阻,患病牛羊會出現酸中毒,隨病情發(fā)展而窒息死亡。
患病牛羊常突然拒食、不斷搖頭、呈驚恐狀、疼痛不已,一些患病牛羊還會出現咳嗽以及不斷吞咽的癥狀。如果阻塞物位于患病牛羊食道上部,會有大量白色泡沫狀的涎液不斷從口腔部位流出并粘附于下唇端,患病牛羊流涎不止,一些患病牛羊鼻腔內也會不斷流出涎液。如果阻塞物位于頸部的中下部,患病牛羊會出現間歇性的頭頸伸直以及左頸溝逆蠕動波,接著口鼻部位不斷流出水樣粘液。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病牛羊肋部逐漸隆起,其呼吸以及脈搏頻率明顯加快,結膜發(fā)紺,接著會表現呼吸困難,在發(fā)病后期患病牛羊運動失調,無法正常站立,最終倒地而死。
相關主管部門需要定期為牛羊養(yǎng)殖戶普及牛羊養(yǎng)殖知識以及疫病防治知識。在日常飼養(yǎng)過程中,養(yǎng)殖戶需要對牛羊加強飼養(yǎng)管理,將塊狀類飼料加工或切碎后方可投喂,同時要保證定量飼喂,在牛羊采食過程中避免其受到驚嚇。不得喂給牛羊未經加工的蘿卜等塊狀飼料,盡可能將致病因素排除,同時隨時觀察牛羊的狀況,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
將患病牛羊右側臥于平地,對其四肢保定,不斷拉伸其頸部,使其阻塞部位充分暴露出來,將一塊30cm×25cm×2cm 的木板墊于病畜阻塞頸部下面,將一塊同規(guī)格的木板墊于阻塞部頸部上方。采用木錘或鐵錘在阻塞部位猛擊,即可將阻塞物擊碎使其進入到胃部,在錘擊以后可以采用胃導管(病羊采用清洗干凈的灌腸器)通入其中打氣或灌水。
如果患病牛羊阻塞時間超過了48h,不宜采用此法,需要首先擠動阻塞物使其離開原發(fā)阻塞部位,避免原發(fā)食道阻塞部位因發(fā)炎而出現食道穿孔、壞死以及周圍蜂窩組織嚴等。
如果患病牛羊存在嚴重的瘤胃臌氣現象,無法正常呼吸時,需要首先對其瘤胃穿刺,將氣體緩慢釋放出來再進行治療。在治療以后需要對患病牛羊加強飲食護理。
采用繩索對患病牛羊保定,接著為其帶上開口器并將其固定于牛羊頭部,為患病牛羊肌肉注射0.5mL/kg·bw2%的靜松靈或硫酸鎂,10min 后待患病牛羊處于安靜狀態(tài)時,將開口器打開,由一位助手將病畜的舌頭拉出,同時僅僅抓住病?;\頭或者病羊的嘴唇;由另一位助手沿著頸部到咽腔的方向對梗塞物不斷擠壓,使其逐漸移動至口腔咽部前端,手術人員將手深入到病畜口腔內,經過咽腔進入食道并將阻塞物抓出。
對病畜進行保定,為其肌肉注射0.5mL/kg·bw2%的靜松靈活硫酸鎂,采用導管(病羊采用清洗干凈的灌腸器)向病畜體內灌入50~100mL 的液體石蠟,將導管插入到食道當中并抵住阻塞物,將打氣筒接到另一端導管上不斷打氣或注水。也可直接將阻塞物向下推送。
(1)在實際治療過程中,如果阻塞物較為銳利,嚴禁對其強行拉取,以防牛羊食道以及其他組織受到損傷。
(2)牛羊在出現食道阻塞后,必須立即對其搶救,以防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3)需要注意有效區(qū)分牛羊食道阻塞、流涎疾病、原發(fā)性瘤胃臌氣、咽炎以及其他食道疾病。
(4)做好塊狀類飼料的保管以及加工工作,與此同時避免牛羊誤食任何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