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勇,黨 斌
(江蘇省新沂市唐店街道辦事處農業(yè)農村辦公室,221400,江蘇徐州)
核桃的種植價值極高,歷來是果樹結構調整中的優(yōu)先樹種,在我國退耕還林事業(yè)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對于旱地核桃種植來說,傳統(tǒng)種植技術的經濟效益并不理想。要想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還需要針對旱地核桃種植技術進行優(yōu)化研究[1]。上述背景下,旱地核桃豐產栽培技術就成為研究的重點。
從核桃嫁接苗的篩選來說,需要盡可能選擇生長形態(tài)簡單、根系較為發(fā)達、芽體飽滿、苗木純正的嫁接苗,同時干徑應當在1 cm 以上,高度需要高于1 m。一般來說,大部分地區(qū)嫁接時間都是選擇春秋兩季,部分地區(qū)可以參考地區(qū)綜合情況進行適當?shù)恼{整。
核桃密植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結合環(huán)境、氣候、土質等因素進行選擇。一般來說,旱地肥力相對較高,應當選擇6 m×8 m、8 m×9 m 的標準;旱地肥力不足,且土質整體情況較差,應當選擇5 m×5 m、5 m×6 m 的標準。山地區(qū)域,應當根據(jù)梯田寬度的情況,一般選擇在一個臺面種植1 行;倘若臺面超過8 m,可以栽種2行,應當選擇5 m×6 m 的標準。
栽植前,應當全面清理核桃苗,去除爛根、傷根,對根系浸泡12 h,或是采取根系蘸泥漿的方法,滿足根系生長對水分的需求。與此同時,提前整地處理,定制穴的標準為長、寬0.8 m,深1 m 左右,將表土、土雜肥進行有效的混合,置入到穴底位置,接著回填到40 cm的位置。最后置入苗木,保障其根系能夠進行有效的處理,接著分層踏實,全面解決樹盤問題,注水持續(xù)到水滲的情況下,進行封口處理,最終完成地膜覆蓋處理。
為有效避免旱地核桃本身的劣勢,防止樹勢衰弱、產量低,后期管理過程中還需要針對核桃進行細致的修剪。一般來說,細致修剪主要包含以下幾點措施:首先,保障核桃主枝生長過程中的勢頭明顯低于中心干,同時側枝相應地需要低于主枝,使得各個側枝整體之間的長勢保持相同。一旦發(fā)現(xiàn)背后枝生長,均需要第一時間進行修剪,防止背后枝對其他枝生長產生影響。其次,根據(jù)旱地核桃的特性,二次枝的產生率相對較高,處于春秋兩季,極容易發(fā)生抽條問題,應當選擇夏季進行處理,處理方法包含剪除、摘心、截斷等[2]。最后,對于結果枝來說,應當堅持采取一棵核桃樹大、中、小有效結合的模式,保障結果枝能夠盡可能保持平衡,形成內部不空、外部不密的生長態(tài)勢。
從核桃種植常見的病蟲害來看,主要包含腐爛病、炭疽病、枝枯病等,常見的害蟲涉及云斑天牛、草履介殼蟲、黃刺蛾。因此,對于旱地核桃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主要包含以下幾點措施:通常在春冬季,針對落葉、病蟲僵果等進行處理,需要將各種病枯枝徹底處理干凈;同時注重肥水管理,重視樹勢,以系統(tǒng)提高核桃樹體本身抵御蟲害的能力;在發(fā)芽前,通常需要采用美度石硫合劑噴灑處理,往往需要進行3~5 次噴灑;生長發(fā)育階段,應當根據(jù)病蟲害類型,設計具有針對性防治措施。此外,依次選擇在核桃展葉、花后、幼果、膨大期,用600 倍70%濃度甲基托布津進行噴灑處理。進入到每年5 月中旬至7 月下旬這個時期,每間隔10 d,交替噴灑1 500 倍30%濃度桃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