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霞
(中國一重集團鑄鍛鋼事業(yè)部水壓機鍛造廠,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42)
造船業(yè)是為水上交通、海洋開發(fā)和國防建設等行業(yè)提供技術裝備的現(xiàn)代化綜合性產業(yè),隨著中國與世界造船業(yè)的接軌日益緊密,以及生產能力的提升,許多船廠已開始涉足國際市場,并雇用國外的船級社進行船用鍛件產品的監(jiān)制,如:英勞(LR)、挪威(DNV)、法國(BV)、美國(ABS)、德國(GL)等,而每家船級社對鍛件的性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近年來,中國一重集團鑄鍛鋼事業(yè)部水壓機鍛造廠生產的50Mn-C材質船件草狀波、性能不合格問題較為嚴重,多次返修,造成額外生產成本的產生。后經(jīng)數(shù)據(jù)采集整理及分析總結,提出相應問題解決方案并嚴格實施,從而有效控制了50Mn-C船件質量問題的發(fā)生,降低了生產成本。
生產的50Mn-C船件主要有中間軸和螺旋槳軸,見圖1。化學成分要求見表1。
50Mn-C船件探傷要求如表2所示。各船級社對性能要求有所不同,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熱處理配爐生產很難保證鍛件不同的性能要求,具體要求如表3所示。
圖1 (a)中間軸;(b)螺旋槳軸
表1 50Mn-C化學成分(質量分數(shù),%)
表2 50Mn-C船件探傷要求
表3 力學性能要求
共統(tǒng)計生產50Mn-C船件近50件,熱處理后出現(xiàn)批量草狀波現(xiàn)象,而且其中多件經(jīng)數(shù)次返修后仍出現(xiàn)草狀波,最高正火次數(shù)達到7次,最低也進行3次,草狀波主要體現(xiàn)在鍛件法蘭處。而與此同時,鍛件一次熱處理性能不合格率達到20%,主要體現(xiàn)在鍛件強度未達到指標,其中部分鍛件為強度超出上限要求。并且GL監(jiān)制船件增加了沖擊要求,生產的50Mn-C船件很難達到?jīng)_擊性能要求的指標。
表4 2017下半年-2018年初船件探傷情況
在船檢師正式進行現(xiàn)場檢驗前,對鍛件進行毛坯探傷和性能自檢,經(jīng)確認鍛件合格后,再進行報檢工作。具體的生產流程如圖2所示。
針對船件草狀波、性能不合格問題,對煉鋼、鍛造和熱處理等工藝方案均進行適當?shù)卣{整,采取了必要地措施[1]。
為了盡可能地提高鍛件的沖擊韌性,同時又能有效保障鍛件的強度,結合以往同類材質的船件生產情況,對C、Si、Cr、Ni等元素含量進行了適當調整,制定了相應的化學成份內控標準,并要求煉鋼分廠對各目標值進行點控[2],如表5所示。
圖2 船件的生產流程
表5 化學成分內控標準
對于無沖擊要求的50Mn-C船件采用新內控標準1進行煉鋼,較以往工藝按上限控制合金元素Cr、Ni,以此起到提高強度、細化晶粒作用[3]。
表中新內控標準2主要是針對GL監(jiān)制船件所制定的,由于GL船件增加了沖擊要求,通過降低C含量以提高其沖擊韌性,在后序熱處理過程中采取不同空冷方式彌補因C含量降低而導致強度下降。
鍛造方面,通過增加墩粗序(原生產無墩粗)更充分地打碎鍛件內部粗大組織,將鍛件法蘭處的鍛比由原來的≥1.5提高到≥2.5,為后期鍛后熱處理時控制鍛件的晶粒度、提高鍛件的綜合性能奠定了基礎[4]。
圖3 改進后熱處理工藝
鍛后熱處理方面,采用兩次正火的工藝方案(如圖3示),并根據(jù)熱處理爐的實際情況控制了裝爐量(每爐生產鍛件的數(shù)量不超過4件),同時加強過程控制。根據(jù)每爐鍛件性能要求不同,正火空冷時,分別對鍛件進行鼓風、噴霧、吊下等方式,如圖4所示。以此獲得不同的冷卻速度,分別滿足鍛件性能要求,最終能夠達到熱處理工藝方案的預期效果[5]。
(a)噴霧;(b)鼓風;(c)吊下
1)通過化學成分調整,有效地保證了鍛件的強度及沖擊性能的要求;
2)將鍛造工藝增加墩粗序,提高法蘭鍛比,細化鍛件內部粗大組織,保證了鍛件熱處理后探傷效果;
3)在熱處理過程中合理控制,采用不同空冷方式,保證了每個鍛件不同性能的要求;
4)通過上述方案實施,提高了鍛件產品質量,縮短了鍛件生產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