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恩洋,畢曉健,于思榮,趙 嚴,熊 偉,王炳英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80)
實驗教學作為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1]。而傳統(tǒng)的實驗項目多是以基礎性、驗證性實驗為主,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需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以滿足“新工科”背景下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2]。結合當前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實驗教學過程中,設計出具有新穎性和探索性的研究型實驗項目,模擬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可顯著提高實驗教學效果[3-4]。
自從 Fujishima和 Honda在 1972年發(fā)現(xiàn) TiO2單晶可以光分解水后,光催化技術成為研究的熱點[5]。TiO2光催化材料具有穩(wěn)定性好、廉價并且無二次污染等優(yōu)點,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6-8]。然而 TiO2納米顆粒存在易于團聚、難以回收的缺點,固定在基底上的TiO2納米管陣列卻可解決該問題。TiO2納米管(Titania nanotubes,TNTs)陣列具有高的取向,大的比表面積和均勻的界面結構等特點,管壁可對入射光產(chǎn)生散射而提高光的吸收效率[9-11]。光生載流子可沿著TiO2納米管的長軸方向快速傳遞,從而降低光生電子和空穴的復合率,進而提高其光催化效率[12-14]。
TiO2納米管的制備方法主要有陽極氧化法[15]、水熱法[16]和模板法[17]等,其中陽極氧化法具有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制備的納米管垂直于基底排列、形貌可控等優(yōu)點[18]。采用陽極氧化法制備TiO2納米管,常以鈦板或鈦箔作為基體材料,但由于其比表面積較小而影響光催化效率,因此本實驗選用純鈦網(wǎng)作為基體。不同工藝參數(shù)條件下制備的TiO2納米管的形貌會有所不同,進而影響其光催化性能,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有陽極氧化電壓、電流、氧化時間、電解液成分和濃度等[19-20]。此外,對TiO2納米管進行退火熱處理以改變其物相結構,可進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21]。
本文主要研究陽極氧化電壓對 TiO2納米管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響,其他因素的影響作為拓展實驗供學生開展研究。通過本實驗,學生經(jīng)過查閱文獻、制定實驗方案、開展實驗、樣品表征和性能測試以及結果分析等過程,最終獲得較優(yōu)光催化性能,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光催化技術方面的知識、各種儀器的操作、用途和原理,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將鈦網(wǎng)剪裁成2 cm×4 cm尺寸,依次在丙酮、乙醇和去離子水中進行超聲處理15 min,然后在氫氟酸/濃硝酸/去離子水(體積比為1∶4∶5)的混合液中刻蝕30 s,以去除表面油污和氧化物層,最后用去離子水清洗并烘干。將經(jīng)過上述處理的鈦網(wǎng)用作陽極,以石墨板為陰極(2 cm×4 cm),進行陽極氧化處理。電解液為包含1wt% HF的水溶液,在不同電壓下(5、10、15、20和 25 V)下對鈦網(wǎng)進行陽極氧化處理60 min。對在 20 V電壓下制備的 TiO2納米管進行退火熱處理,將其放入管式爐中,抽真空,在500 ℃下保溫2 h,隨后隨爐冷卻。
使用X'Pert PRD MP型X射線衍射儀對樣品的物相結構進行分析,采用JSM-7200F型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其形貌。利用F-7000熒光光譜儀和U-39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分析樣品的熒光發(fā)射性能和光學吸收性能。
以羅丹明B作為光催化降解反應的目標污染物,光源采用 250 W 高壓汞燈,并利用濾波裝置過濾掉420 nm波長以下的光,光強為7.0 mW/cm2,考察不同陽極氧化電壓條件下制備 TiO2納米管的光催化性能。取羅丹明B水溶液(5 mg/L)75 mL,加入陽極氧化處理后的鈦網(wǎng),在攪拌條件下暗吸附30 min后取樣,再將上述溶液移至光源下進行光降解反應,每隔30 min對該溶液取樣一次。最后對所取溶液進行離心后取上層清液,利用752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在波長554 nm處測定其吸光度值。
圖1 不同電壓條件下制備樣品的SEM圖
圖1為不同電壓條件下制備樣品的SEM圖。可以看出,當電壓為5 V時,試樣表面被均勻多孔狀結構覆蓋,管狀形貌并不明顯(圖 1(b))。當電壓增大到10 V后,試樣表面開始出現(xiàn)管狀結構,但仍有部分區(qū)域存在孔狀結構(圖 1(c))。隨著電壓的增大,試樣表面生成了有序的納米管陣列,并且排列規(guī)整、管徑均勻(圖1(d))。當電壓繼續(xù)增大時,納米管的管徑增大,管壁厚度減?。▓D1(e))。當電壓達到25 V時,管徑顯著增大,且多數(shù)納米管已經(jīng)塌陷(圖1(f))。對20 V電壓下制備的樣品進行EDS分析,如圖2所示??梢钥闯觯瑯悠繁砻嬷饕蠺i和O元素,表明納米管的成分為TiO2。
圖2 20 V電壓下制備樣品的EDS圖
為了確定TiO2納米管的物相結構,對不同電壓條件下制備的樣品進行 XRD測試,如圖3所示。經(jīng)過陽極氧化處理后的鈦網(wǎng)在 2θ= 35.1°、38.4°、40.2°、53.0°、62.9°、70.7°和 74.2°處出現(xiàn)衍射峰,對應純鈦的(100)、(002)、(101)、(102)、(110)、(103)和(200)晶面。本實驗采用純鈦網(wǎng)作為基體,因此在XRD圖譜中出現(xiàn)了純鈦的衍射峰。沒有其他衍射峰出現(xiàn),說明陽極氧化法制備的TiO2納米管為無定形態(tài),且在制備過程中沒有其他新相產(chǎn)生。
圖3 不同電壓條件下制備樣品的XRD圖譜
電子-空穴對的有效分離可提高 TiO2納米管的光催化活性,熒光光譜分析是一種能夠反映電子-空穴對分離效率的測試方法。通常,熒光強度越大,電子-空穴對的分離效率越低,即復合率越大。圖4為不同電壓條件下制備樣品的熒光發(fā)射光譜圖??梢钥闯?,純鈦網(wǎng)在455 nm波長附近有強發(fā)射峰,其他波長處未見明顯發(fā)射峰,經(jīng)過陽極氧化處理后樣品的熒光發(fā)射強度顯著降低。當氧化電壓大于10 V時,熒光發(fā)射強度隨著氧化電壓的增加先減小后增大,說明電子-空穴對復合率先減小后增大。陽極氧化電壓為20 V時制備樣品的電子-空穴對復合率最小,說明 TiO2納米管的形貌對電子-空穴對的復合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進而影響其光催化活性,也有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得出了與本文一致的結論[22]。
圖4 TiO2納米管的熒光光譜圖
圖5為不同電壓條件下制備 TiO2納米管的紫外-可見漫反射光譜??梢钥闯觯伨W(wǎng)對光的吸收非常微弱,5 V電壓下制備的樣品對光的吸收有所增強,但由于其表面為孔狀結構,對光的吸收仍然較弱。隨著電壓的增大,TiO2納米管在紫外光范圍內對光的吸收明顯增強,20 V電壓下制備的 TiO2納米管的吸收帶邊紅移最為明顯。
圖5 TiO2納米管的UV-Vis漫反射光譜圖
通過在可見光下降解羅丹明B實驗,對不同電壓條件下制備的TiO2納米管的光催化活性進行測試,如 圖6所示??梢钥闯?,羅丹明B的直接降解和鈦網(wǎng)降解都可以忽略不計(< 7%)。陽極氧化后的樣品對羅丹明B溶液的降解率明顯增加,隨著陽極氧化電壓的增大,光催化降解率先增大后減小。氧化電壓為20 V時制備的TiO2納米管的光催化效果最好,最終降解率可達90%,并且暗吸附性能最佳。20 V電壓下制備的TiO2納米管管徑較大,管壁薄,比表面積大,暗吸附性能好,有利于其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另一方面,20 V電壓下制備的 TiO2納米管因其較大的比表面積及管狀結構,可對入射光產(chǎn)生更大幅度的散射而提高光的吸收效率,而且光生載流子可沿納米管的長軸方向快速傳遞,降低光生電子和空穴的復合率,進而提高其光催化效率。
圖6 TiO2納米管對羅丹明B的降解曲線
圖7為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的SEM圖。可以看出,經(jīng)過熱處理后 TiO2納米管的形貌并沒有發(fā)生改變,納米管仍然排列規(guī)整,管徑均勻。圖8為熱處理后樣品的XRD圖譜。可以看出,除了純鈦的衍射峰外,在 2θ= 25.3°、48.0°處還出現(xiàn)了新的衍射峰,分別對應著銳鈦礦型 TiO2的(101)和(200)晶面,說明熱處理后納米管中有銳鈦礦型 TiO2生成。沒有其他雜質峰的出現(xiàn),說明熱處理過程中沒有產(chǎn)生新的雜質。
圖7 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的SEM圖
圖8 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的XRD圖譜
圖9 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的熒光光譜圖
圖10 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對羅丹明B的降解曲線
圖9為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的熒光發(fā)射光譜??梢钥闯?,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的熒光發(fā)射強度顯著降低,說明其電子-空穴對復合率大幅減小。圖10為熱處理后 TiO2納米管對羅丹明 B的降解曲線??梢钥闯?,熱處理后TiO2納米管對羅丹明B的降解速度顯著加快,最終降解率可達99.6%(降解時間為210 min)。未進行熱處理的納米管的成分為無定形TiO2,內部存在較多的缺陷,易成為電子-空穴對的復合中心。經(jīng)過熱處理后 TiO2納米管中有銳鈦礦型 TiO2生成,使納米管的結晶度提高,內部缺陷減少,從而使電子-空穴對復合率減小,進而提高了光催化活性。
本研究型實驗將光催化方向的研究熱點融入本科生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過程體現(xiàn)了科學研究過程中解決問題的過程。該實驗由“制備-表征-性能測試”3個模塊組成,每一模塊又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及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可將本實驗設為綜合性開放實驗。
實驗過程中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學生以團隊形式開展實驗,實驗前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預習,仔細閱讀教材、查閱文獻等,設計實驗方案,繪制實驗流程圖并提交預習報告。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點評,并指導學生開展實驗。實驗后,學生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討論,并以科技論文的形式提交實驗報告。
因影響 TiO2納米管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因素較多,不宜讓學生研究多種因素的影響。本實驗要求學生選定某一因素(如陽極氧化電壓、電流或氧化時間等)進行研究,開展單因素多水平實驗。在完成此基礎實驗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開展拓展性實驗,探究其他因素、熱處理(熱處理溫度和時間等)對TiO2納米管物相、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響。
將科研成果和實驗教學相結合,設計了TiO2納米管陣列的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性能測試研究型實驗。該實驗采用陽極氧化法在鈦網(wǎng)表面制備 TiO2納米管陣列,并探究陽極氧化電壓和熱處理對TiO2納米管物相、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陽極氧化電壓為20 V時制備的TiO2納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最優(yōu),對其進行熱處理可進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該實驗涉及TiO2納米管的制備、表征和光催化性能測試等多方面知識點,不僅能使學生了解現(xiàn)代分析測試儀器的使用方法,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文獻調研能力、數(shù)據(jù)處理和分析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進一步開拓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科研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