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君
怎樣才能給孩子幸福
俞敏洪:盡管我們講要讓孩子感受到平等、愛、溫暖,但是我認為父母兩人,至少有一個人要在孩子心中有威嚴感。我的兩個孩子對我是有敬畏感的,但這一點也不影響我平時跟他們玩到一塊兒。
朱永新:我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感,而且我不覺得威嚴感有那么重要。
俞敏洪:我說的威嚴感,是指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應該是受到尊敬、尊重的。
朱永新:這個我同意。方向比方法要重要得多。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怎么教育。
我們這次對話的主題是教育的本質。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教育的本質是什么呢?其實到最后就是培養(yǎng)一個幸福、完整的人,不斷把一個人鍛造成更好的人。所以我提出,孩子要幸福。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理直氣壯地認為,我是在給孩子幸福呀!但是你想想,你把孩子的時間、空間全部填滿了,補習班幾乎占據了他所有的時間、空間,他沒有辦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他怎么發(fā)展、怎么幸福?
幸福和不幸福其實有幾種組合:一種是現在不幸福、將來也不幸福,這樣家長當然不干;一種是現在不幸福、將來幸福,絕大部分家長都在干這樣的事,認為“我要讓孩子未來幸福,現在就得吃點苦”;還有一種是現在幸福、將來也幸福,這恰恰是教育最應該做的,但是很少有人去選擇。
現在幸福、將來不幸福,當然也沒人做。很奇怪,我們?yōu)槭裁床贿x擇現在幸福、將來也幸福,而偏偏要去選擇現在不幸福、將來幸福這條路?幸福是一條河流,這條河流是川流不息的。沒有幸福童年的人,永遠不可能有幸福的人生。
俞敏洪:您講的核心觀點我是完全認同的。但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你現在之所以要這么學習,是為了未來更好”,這個觀念我覺得還是要灌輸的。
但是每天讓孩子學習到晚上11點,睡得晚,跟伙伴玩也玩不痛快,弄得身心疲憊,最后就是為了考一個名牌高中、一個名牌大學,我覺得這就把孩子的一生給犧牲掉了。新東方辦了很多的補習班,但是我一直有個觀念:原則上,孩子在班內達到中等水平就千萬不要再補習。因為補習既扼殺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讓孩子依靠外力去參與競爭。
如果說孩子因為學習成績失去自信,確實會帶來很大的焦慮和壓力——因為老師講課他都聽不懂。這個時候,來我們這里上補習班是可以的。培訓達到班級中等水平,就應該趕快離開新東方,繼續(xù)去自學。坦率地說,孩子一生的能力靠輔導老師輔導是保持不了的。
教育部明確,不允許超前培訓。這件事情我特別認可。我一直認為培訓就是補差,而不是培優(yōu)。因為優(yōu)秀的學生,不培訓他也是優(yōu)秀的。
孩子天生是有差別的。孩子有智商上的差別,也有學習能力上的差別,當然也有習慣上的差別。我有兩個孩子,他倆差別還挺大的。首先是男孩和女孩的差別,其次是學習成績上的差別。我對兩個孩子從來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他們高中畢業(yè)能上什么大學就上什么大學,我就是這樣的想法。但是,我要求他們心情愉快、對自己的狀態(tài)滿意,最后就是相對比較喜歡讀書。
朱永新:關于補習的問題我想補充一下。
我以前跟你說過:你別搞補習了,你以后應該做課程,然后由政府來采購你的服務。因為我們學校里英語教得不夠好,所以才到你這兒補;如果學校教得好,新東方就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
補習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會讓學生形成依賴感,不利于獨立性的培養(yǎng)。其實很多問題學生是可以自己解決的,但他用慣了拐杖,離開了拐杖就不會走路了。依賴補習,會對孩子獨立探究的能力有極大的傷害。我認為,對大部分孩子來說,我們低估了他們的自我成長能力。
要賦予孩子更多的信任,然后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短板。未來的學習,是打破年齡限制、時空限制的。這種終身學習的社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化社會。
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建議
俞敏洪:我覺得現在學校的教育內容,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孩子學習的內容太多太難,跟我們上學時相比,難度已經不是同一個等級了。
第二個問題,大部分情況下,孩子接受的還是填鴨式和記憶式的教學。
很多孩子的知識面比我們廣,但是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式和深度肯定是不夠的——作業(yè)太多,忙著完成作業(yè)了。
更要命的是,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任何一個問題,網上一搜就出來答案了,有各種拍題神器,孩子某道題不會,一拍答案就出來了,他都不需要思考。
朱永新:我同意你講的一些觀點。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是交織在一起的,如果學校教育不改,家庭教育相對來說的確比較困難。像這樣下去,不斷地做加法,學生越學越多,越學越深,越學越難。所以我呼吁,需要一個新的課程改革。
現在我們學習的課程,基本上還是多年前的課程體系,已經不適合現代的兒童了,所以要整合,要降低難度。
我們至少要有一半的時間留給學生自我探索?,F在國際上很流行的項目式學習,完全讓學生自己選題目去做探究,組成一個團隊,合作式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獲得知識,獲得能力,獲得合作經驗。這和他以后的生活狀態(tài)更接近。
對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我們有一個傳統(tǒng)的想法:學校教育是為社會發(fā)展準備的,是為學生今后就業(yè)準備的。其實未來不是這樣的,未來人的學習是一個終身化的過程。
俞敏洪:如果要求家長都這樣高瞻遠矚,我覺得做不到,因為家長一定是被國家的教育政策所引導的。我認為,家庭教育的改變,要從教育制度或者是教育體系的變革開始。
比如說前一段不是有家長退出家長群的事情嗎?因為家長群里老師一天到晚告訴家長應該做這個應該做那個,家長做不了了。
我有三個建議:
第一,中國初高中的教學難度要大大 降低。
第二,允許孩子憑借自己的特長去發(fā)展。如果孩子從小對物理、化學、生物、語文、英語,哪怕是對西班牙語、對廚藝感興趣,國家推出單獨的專業(yè)考試,有一個特長分數,最后根據這個分數,讓孩子有機會去上名牌大學。
第三,大學教育要加強。我們中國孩子現在最苦悶的是什么?是在最該玩的時候,被學習苦得一塌糊涂,到了大學反倒沒事干了。我們應該要求進了大學你就開始讀書,寬進嚴出。
我以自己的孩子為例,他在高中的時候,一學期都沒有讀完一本書,但是到了國外的大學,兩個月已經讀了十本書。沒辦法,不讀書的話考試就會不及格。
朱永新:在家庭教育中,我覺得有兩件事情是特別重要的。
第一,就是讓孩子閱讀。孩子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要使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擴大的話,主要就是靠閱讀。通過閱讀,他可以看到一個更大更遠的世界。在看世界的過程中,他也是在尋找自我。
第二,就是讓他去多多地嘗試。家長必須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去嘗試,比如去學一學鋼琴,去練一練繪畫,去做一做運動,去跟同學多交往,培養(yǎng)他的領導力。在這個過程中,他會發(fā)現自己的興趣是什么。教育嚴格來說不應該是補短,而應該是揚長。
俞敏洪:我們今天談的是教育的本質,我覺得這是需要用一生來思考的問題。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讓一個人成功和快樂,讓一個人有良知和良心。
朱永新:教育,本來就是一個培養(yǎng)人的活動,把人真正地培養(yǎng)成人,培養(yǎng)成理想的人,培養(yǎng)成能夠不斷向上、追求更美好的人。我覺得教育就應該做這樣的事。教育的本質,就是要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第一,教育應該幫助人過一種幸福的生活。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幸福是人類的最高目的。教育應該是圍繞著人的最高目的來做的。
第二,怎樣才能幸福呢?人要幸福最重要的就是成為自己。一個人,他找到了真正屬于他自己的東西,找到了自己的摯愛,找到了自己不斷向上的路徑,他就會幸福。所以我認為,“幸?!焙汀巴暾笔嵌x教育本質的兩個關鍵詞。
(責 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