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美英
課前預習既是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是良好的學習習慣?!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要做好預習工作,關鍵在于預習任務要明確、預習方法要有針對性,以及教師要采用激勵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一、明確任務,激發(fā)預習興趣
為使預習任務達到預期效果,教師需要精心設計預習任務。特別是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教師應根據(jù)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培養(yǎng)他們的預習習慣,引導他們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預習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預習提綱,讓學生明確預習目標,以增強預習的效果。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百分數(shù)”的教學中 ,筆者在布置預習任務時,不僅要求學生讀一遍課本,還提出了這些問題:1.什么叫百分數(shù)?2.人們?yōu)槭裁聪矚g用百分數(shù)?3.百分數(shù)和分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4.生活中,大家在哪里見過百分數(shù)?5.關于百分數(shù)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上述問題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數(shù)學概念往往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表面上看,這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實際上,是讓學生用具體的例子去理解概念。
二、創(chuàng)新形式,充實預習過程
首先,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要運用不同的預習形式。例如,針對計算類的知識,教師可以結合舊知識進行逐步引導;針對概念型的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進行理解;針對結論性的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推理,自行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奧妙。
例如,在“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已經初步具有觀察分析、對比歸納的能力,因此筆者在布置預習任務時,要求學生對“一個風箏3.5元,3個風箏多少錢?”這一問題進行討論,能用多少種方法就用多少種方法解答。此時,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shù)加法、估算、單位換算等知識,因此通過這樣開放性的問題,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其次,教師可以靈活組織預習形式,把預習變成小組任務,鼓勵學生利用課后時間,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就預習任務展開討論、探究。這樣既可以達到預習的目的,又可以鍛煉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例如,在“數(shù)字編碼”這一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前抄好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和同桌組成一組,一起數(shù)一數(shù)身份證號碼有多少位,再比較二人的身份證號碼的哪些位數(shù)是相同的,哪些位數(shù)又是不同的,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特征等。接著,筆者提示學生身份證號碼的各個位數(shù)有不同的含義,并讓學生進行觀察和討論。這樣既完成了預設的預習目標,又鍛煉了學生的交流探討和合作能力。
三、課前展示,彰顯預習成效
教師既要重視預習任務的設計,又要關注預習的成效,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展示平臺。通過推行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鼓勵學生展示預習成果、分享預習收獲、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例如,在“數(shù)字編碼”這一節(jié)的預習中,很多學生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規(guī)律,并急于表達。此時,筆者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并適時進行鼓勵,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體會知識的魅力。
在教學中,設置預習任務、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會產生以下的效果。第一,給學生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間。預習是學生在沒有教師具體指導的情況下學習新知識的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在預習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興趣與能力進行自主學習,學習興趣自然也會提高。第二,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自學能力的機會。小學數(shù)學教材具有簡練及概括性、邏輯性強的特點,在預習時,學生通過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分析教材,鍛煉了自學能力。第三,給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預習,不僅對課本知識有了一定的認識,還會產生一些不能理解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jù)預習時產生的疑問,和教師共同交流、探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讓學生在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自學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重視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小學數(shù)學課堂改革的要求。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采用正確的預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預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規(guī)律。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市第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