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撰_呂慈航
喜事來臨的時候,就要張燈結(jié)彩,鑼鼓喧天。在中國的傳統(tǒng)里,尤其要把紅色鋪滿目之所及的地方,作為歡喜最主要的基調(diào),見之總能心悅。
柏枝、稻穗插瓶諧音『歲歲平安』;流云蝙蝠紋花瓶,邊上有幡旗,寓意『洪福齊天』;笙、戟音同『升級』,祈愿加官晉爵;青銅斗與扁壺,寓意『日進斗金』;柏、蝠、幡旗、笙即是『百福繁生』
有條件的文人士紳會將原本用來陳設(shè)添彩的金石、書畫、古董等雅玩之物畫成各色歲朝清供圖,掛在室內(nèi)墻上,意在祈福納祥。如何根據(jù)想要的寓意,選取物事并在畫面上排列擺放,又成了考驗畫家技巧的一個不小的難題,于是眾多畫家筆下的歲朝清供圖,也就各有各的取向和意趣。
清 汪承霈《御制詩意百福繁生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銀鍍金壽字火碗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當代 惠山泥人『狀元騎白馬』南京博物院藏
榮登金榜的人已是經(jīng)歷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層層考驗,位居榜首的狀元就更是人中龍鳳了。名滿京城,春風得意,被恭賀與求親的人群眾星拱月,所謂人生巔峰大概莫過于此了。騎白馬游街,第一個這么做的狀元是北宋年間的蔡齊,他在年少時就失去雙親成了孤兒,依附外祖父劉氏得以長大成人,考中進士第一后入朝面圣,因他生得相貌英俊,舉止又大方有禮,宋真宗十分滿意,回頭對宰相寇準說:“真是得到人才了?!辈⑾略t讓金吾儀仗給他七馬騎從,沿街游行以示榮寵。于是騎白馬游街就成了狀元的經(jīng)典印象。
古時婚禮,除了被很多人熟知的喜燭、花轎、紅蓋頭之外,還有不少有趣的細節(jié)?;槎Y上的萬年青寓意婚姻美滿長久,與吉祥草等植物結(jié)彩作為納福象征。在最高級的皇親貴戚的婚禮上,還需要有造價不菲的如意。清代皇后乘坐明黃色的鳳輿,一手執(zhí)蘋果,另一手執(zhí)一柄金質(zhì)雙喜如意,從宮外一路向?qū)m中行進?;屎笤谇彘T降輿,在宮中的執(zhí)事的命婦福晉接過皇后手中的如意與蘋果,再讓皇后抱著一個寶瓶前往坤寧宮。寶瓶內(nèi)有珍珠兩顆、寶石兩塊、金錢兩個、銀錢兩個、金如意兩個、銀如意兩個、金錁兩個、銀錁兩個、金八寶兩個,形如聚寶盆,象征帝后的無上財富和權(quán)勢。
清 萬年青盆景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剔彩春壽捧盒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金囍字如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 黃鉞《春臺熙皋冊》之『芳村賀歲』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喜事自然要有歡喜來相襯,無論貧富,也不分古今,差別或許只在于年代感——也許有些光景如今看來已顯得陌生,但歡喜熱烈的情緒卻并不會因此褪色。
當然,更多的普通人是不用操心這個的,享受放松,繼往開來,道聲“新年好”“萬事如意”,簡簡單單地,就沉浸在“年”的歡喜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