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玥
人活一世,不過百年。在歲月的洪流中,我們赤條條地來,再赤條條地離開。你我無一不是匆匆過活,在滄桑的世態(tài)中倉促地老去。若非要說在這漫漫風(fēng)塵里有什么值得追尋的,于我而言,不過是喝一盞喜愛的茶,愛幾個明凈的人,再讀幾卷長長的詩書。
青燈黃卷,紅袖添香,是我以為的這繁華世間最美的詞。
現(xiàn)在回想,我幼時最美好的回憶應(yīng)該是那些跟著爺爺穿梭在舊書市場的日子。
爺爺念書不多,讀書不少。他那方小小的四合院里,每一間屋子放得最多的就是書。多是從舊書市場淘換回來,選一個寧靜的午后,戴上老花鏡修修補補,蟲蛀的清理,掉頁的粘回。再將封皮擦洗干凈,虔誠地碼進書柜。
每一本經(jīng)爺爺修理的書都像是他久別重逢的老朋友,我讀過哪套書、動過書里的哪頁紙,爺爺只需看一眼便能準確地說出,或許他們彼此是相知的,書把故事講給爺爺聽,爺爺也把他半生的人情世態(tài)和心緒摩挲進書中。
可能是受了爺爺?shù)挠绊?,我從小不愛讀新書??傆X得新書的紙張潔白,鋒利似刀,新鮮的油墨氣帶著工業(yè)時代特有的味道,讓人覺得難以接近。但舊書不同,有言道“萬物通靈”,每一本舊書除了書頁上的內(nèi)容之外,自己本身就帶著故事而來。
它們之中也許有的尚未經(jīng)過人手,只是在某一間書店的貨架上看過幾年人來人往,看著這間書店從紅火走向衰落,再到消失。然后被一股腦兒地扔進舊書攤里,像落難的富家小姐,告別了高高在上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生涯,“收余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厣怼⒃缥蛱m因”。盼望著遇到知己,能夠識得它們的身價,帶它們離開風(fēng)吹日曬的難捱日子。
有的或許是頭一回離開主人,在某一個悶熱的夏日被原先的主人摞進紙箱,經(jīng)過不知多久的昏天黑地,被投入舊書市場的那一刻興奮又緊張,一個個懵懵懂懂、摩拳擦掌地想要好好兒體會外面的世界。但可能不久之后,它們也會偶爾想念曾經(jīng)被主人捧在燈下細心呵護的時光吧。
最有味道,堪稱一句“風(fēng)情萬種”的,是已幾經(jīng)轉(zhuǎn)賣、倒了數(shù)人之手的舊書。如那已近中年,嘗遍世間冷暖卻還眉眼含情、不愿屈于命運的秋水女子,它們不是第一次躺在舊書攤上,也離開了那個鬧哄哄的市場不止一次。每一次的離開與歸來,都經(jīng)歷了不同的人和事。賞過幾度春風(fēng)秋月,嘗罷幾次離合聚散,它們不再有新書落難的不平,也不再有突然被拋棄的思念。幾經(jīng)轉(zhuǎn)手,看過不同的人歡笑哭泣,在泛黃的書頁上留下星星點點的痕跡,最終還是與那些人相忘于江湖,沒有相遇,亦不再特意重逢。其中若有幸運的,可能還歷經(jīng)百年,見過時代興衰。它們早就被歲月和輾轉(zhuǎn)磨平了棱角,草木山石一般,沉靜灑脫地講述著自己的故事,也凝視著別人的故事。午夜夢回時分,也許有那么一瞬間,還會期待自己下一位主人的模樣。
書有書的故事,人有人的追尋。日子一天天過去,寵辱、悲喜,在人的世界和書的世界共同上演,一輪一輪永不停歇。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跟著爺爺去書攤上淘書,有時某一本書讀完上部,特意去找下部多半是找不到的。那時網(wǎng)絡(luò)還沒有現(xiàn)在這么神通廣大,舊書攤上的書因版本和年月久遠等等原因,又極少能在書店里買到。于是常常心癢,總會反復(fù)翻閱上部,想象下部的故事,在一度以為這套書成了今生再也湊不齊的“意難平”之時,它又在某個周末突然出現(xiàn)在舊書市場無人問津的角落,像是在特意等待與我的不期而遇。
因而后來很多個失意的時刻,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身后沒有燈火,身前白霧茫茫。回想起幼時找書的日子,便總能平靜下來,告訴自己,人生不會太過圓滿,求而不得未必是遺憾。
長大后我也獨自去過舊書市場,有時是為了找書看,有時是因單純的心浮氣躁,想尋找平靜。
我知自己年紀尚輕,格局尚淺,二十來歲的年紀里,不擔(dān)心才思枯竭,而最怕被眾人捧殺。有無數(shù)個時刻,也曾因讀過一點書、寫過幾個字,被周圍的夸獎淹沒,站在一級臺階上,便以為自己窺見了天光;也曾因?qū)覍遗霰?,以為自己是江郎才盡,便兩眼一黑、心灰意冷。
而在那個喧鬧卻不浮華的舊書市場里,我能找回自己??粗切胂笏鼈兘?jīng)歷過的人和事,我會按下浮躁的自己。那些被歲月沉淀的舊書鼓勵著我,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應(yīng)寵辱不驚。想著它們可能在一生中最風(fēng)光的日子里被拋棄過,也可能在一輩子最失意的時候遇到過知己,有很多道理,人沒辦法講出來的,書卻能。
合也無味,孤也無味,這是人性,可書不同。任你是王侯將相,抑或是布衣白丁,書對人一視同仁,該告訴你我的道理一句也不會少。
有道是,莫道儒冠誤此生,從來詩書不負人。
大風(fēng)遙遙,有人告別,有人佇立。暮色長凝,有人點燈有人熄。這世界變化得極快,尤其在這個信息飛速傳遞在電子屏幕之間的時代,我也說不清楚書在我們的人生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或許有一天紙質(zhì)書終究被取代,舊書市場也不再準時出現(xiàn)在每一個周末,我們?nèi)匀辉摳屑つ切撝校锢锿馔庵v述的道理。
也許當我垂垂老矣,到了有資格躺在藤椅里回憶起人世間姹紫嫣紅的那天,那些經(jīng)年泛黃的書卷,仍是我生命中的情之所鐘。
假如到那時我也有幸兒孫繞膝,若他們手中都換上了冰冷的電子屏幕,我也一定耐心地給他們講講故事:
當年的人啊,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