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正陽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自然資源規(guī)劃研究院,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我國是煤炭資源大國,煤炭在我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基本能源和重要燃料[1-2]。由于煤中微量元素蘊含著大量的地球化學信息,近年來逐漸成為地化領域研究的熱點內容。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分布規(guī)律、賦存特征等不僅可以為煤層的形成環(huán)境、區(qū)域演化方式提供有力的證據,為資源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還能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和地方性疾病問題提供研究依據[3-5]。故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
近年來很多學者對煤中微量元素進行了研究,王文峰[6]等對煤中微量元素及有害元素進行了研究,劉冬娜[7]分別對大同煤田煤中微量元素進行了研究,Dai[8]對中國煤中微量元素特征進行了研究。雖然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但對寧東地區(qū)煤中微量元素分析較少。故本文通過對礦區(qū)內主要生產礦井的煤層進行系統(tǒng)采樣,并對采集的16塊樣品進行測試分析。
研究區(qū)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北部,東部與內蒙古相鄰,西部與黃河相望。所見地層構造形跡特征表明:寧東地區(qū)屬華北地臺桌子山—橫山堡逆沖帶(A23),褶皺和斷層較為發(fā)育,褶皺呈“北多南少”的特點,走向呈NNW 向或SN 向。含煤地層屬太原組和山西組,煤層頂底板為粉砂巖、粉砂質泥巖,夾矸為泥巖。
對研究區(qū)進行分層采樣,采樣情況見圖1,本次研究選取16 塊樣品進行實驗分析,1 塊煤巖夾矸樣品和15塊煤樣,編號依此為G1、R1、R5、R7、R10、R12、R15、R18、R21、R24、R26、R29、R31、R34、R37、R39。采用ICP-MS進行測試。
3.1.1 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
通過實驗測得研究區(qū)煤中共20 種微量元素和15種稀土元素(La~Lu+Y),并將其結果和中國值、世界值和克拉克值[9-10]進行比較。和中國值標準相比,煤中Li(102.2μg/g)、Sc(5.7μg/g)、Th(8.3μg/g)、Ga(12.5μg/g)、Sr(215.6μg/g)、In(0.1μg/g)元素的含量比標準值高,其它元素含量均比標準值低。和世界值標準相比,Li、Sc、Th、Ga、Sr、Nb(10.8μg/g)、In 元素的含量含量比標準值高,其它元素含量均比標準值低。和上地殼值標準相比,Li、Mo(2.1μg/g)均值比上地殼值高,其它均比標準值低。
從整體上看,只有Li(102.2μg/g)、Sc(5.7μg/g)、Th(8.3μg/g)、Ga(12.5μg/g)、Sr(215.6μg/g)、In(0.1μg/g)元素含量高于中國標準值、世界標準值。只有Li(102.2μg/g)元素含量高于中國標準值、世界標準值和上地殼標準值。
3.1.2 煤中微量元素的垂向分布特征
將各樣品中微量元素總量縱向上進行比較(圖2),R34 樣品中含量最大(660μg/g),縱向上含量存在差異,但總體差異不大。縱向上存在差異可能是由于泥炭沼澤中的物質來源受控于沉積源區(qū)的供給、母巖類型、成煤植物的種類和地質事件等多方面因素。
圖2 各樣品微量元素總量圖
3.2.1 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富集特征
實驗測得的15種稀土元素含量值結果表明:
和世界值標準值相比,研究區(qū)煤中Pr(3.3μg/g)、Nd(11.8μg/g)、Gd(2.3μg/g)含量比標準值低,其它均比標準值高。
和上地殼值標準相比,研究區(qū)煤中只有Dy(3.1μg/g)的含量比標準值高,其它均比標準值低。
和中國值標準相比,研究區(qū)煤中Y(19.5μg/g)、Er(2.0μg/g)的含量比標準值高,其它均比標準值低。
綜上所述,15種元素中Dy(3.1μg/g)、Y(19.5μg/g)、Er(2.0μg/g)含量相對較高,Pr(3.3μg/g)、Nd(11.8μg/g)、Gd(2.3μg/g)含量相對較低。
3.2.2 煤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學參數
LaN、LuN、SmN和GdN分別表示La、Lu、Sm 和Gd經過標準化后得到的參數,相互的比值可以反映其富集程度。如果LaN/LuN<1,則表現為重稀土富集,若LaN/SmN<1 且GdN/LuN>1,則 為 富 中 稀 土 型;如 果LaN/LuN>1,反映輕稀土富集。
研究區(qū)樣品中除了R15 樣品的LaN/LuN值都低于1,其余15 個樣品LaN/LuN值都比1 大,平均值為6.32,且LaN/SmN>1,這些均反映研究區(qū)煤層中稀土元素富集類型為富輕稀土型。
δEu(EuN/EuN*)、δGd(GdN/GdN*)和δCe(CeN/CeN*)分別表示Eu、Gd 和Ce 元素的異常程度。若δ(Eu,Ce,Gd)<1,表示Eu、Ce或Gd負異常,反之呈正異常。煤中δEu的值為0.54~0.87,平均0.69,Eu負異常,說明成煤環(huán)境為還原環(huán)境,物質來源主要繼承于陸源碎屑;δCe介于0.65~0.95之間,均值0.81,Ce微負異常。
3.2.3 煤中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
球粒隕石標準化之后,繪制出研究區(qū)煤中稀土元素的分配模式圖(圖3)。根據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出:16個樣品的曲線走勢大體相似,輕稀土元素(La、Ce、Pr、Nd、Sm)含量較高,變化范圍較大,Eu、Ce虧損,呈現負異常。中稀土元素(Eu、Gd、Tb、Dy)和重稀土元素(Ho、Er、Tm、Yb、Lu)含量較低,趨勢平穩(wěn)。總體特征與被動大陸邊緣相似,這說明研究區(qū)煤沉積在被動大陸邊緣構造環(huán)境中。
圖3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寧東地區(qū)煤中微量元素Li、Sc、Th、Ga、Sr、In含量較高。20 種微量元素總量在縱向上存在差異,但總體差異不大。
15 種稀土元素中Dy(3.1μg/g)、Y(19.5μg/g)、Er(2.0μg/g)含量相對較高,Pr(3.3μg/g)、Nd(11.8μg/g)、Gd(2.3μg/g)含量相對較低。15 個樣品LaN/LuN值都比1大,平均值為6.32,且LaN/SmN>1,這些均反映寧東地區(qū)煤層中稀土元素富集類型為富輕稀土型。Eu、Ce呈負異常,說明成煤環(huán)境為還原環(huán)境,物質來源主要繼承于陸源碎屑。分配模式在輕稀土段變化較大,中、重稀土段平緩,構造沉積背景為被動大陸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