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騰龍, 錢文茹, 趙春生, 馬志剛, 馮應強, 巨名飛
(承德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急診醫(yī)學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導致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1]。殘余膽固醇(Residual cholesterol ,RC)是代表了所有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的膽固醇,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2]。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殘余膽固醇在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中的變化,探討殘余膽固醇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病的相關性及診斷意義。報道如下:
1.1對象:選取2017年1月到2018年2月于我院診斷為ACS的患者共300例作為研究對象,ACS均符合參考文獻的診斷標準[3]。依據(jù)診斷標準將ACS患者分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組(STEMI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組(NSTEMI組)和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UA組),三組研究對象數(shù)量分別為108例、88例和104例。選取同期我院急診科就診非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胸痛患者100例作為非ACS組。STEMI組男63例,女45例,年齡(61.74±13.66)歲;NSTEMI組男45例,女43例,年齡(61.74±12.85)歲;UA組STEMI組男60例,女44例,年齡(63.13±11.89)歲;非ACS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齡54~80歲(65.82歲±7.10歲),兩組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排除標準:正在口服降脂藥物,同時合并以下情況:慢性肝病、嚴重器官功能衰竭、慢性腎臟疾病3期及以上、惡性腫瘤等患者。
1.2方法:樣本采集及檢測:采集患者入院時的血樣,在1h內離心并進行血清測定,使用BECKMAN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計算指標:殘余膽固醇 (Residual cholesterol,RC)=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id-cholesterol,non-HDL-C)= TC減去 HDL-C(總膽固醇減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2.1各組血脂指標比較:300例ACS患者被分為UA組、NSTEMI組、STEMI組,三組中患者TC、RC、LDL-C的水平均高于非ACS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DL-C、non-HDL-C水平低于非ACS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水平的TC、LDL-C、RC均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病有關系,組間比較結果詳見表1。
表1 各組血脂指標比較
2.2RC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診斷的預測:如表2所示:RC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710,TC為0.634、LDL-C為0.605,RC曲線下面積高于其他血脂指標,說明在STEMI中RC的預測價值優(yōu)于TC及LDL-C。RC診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敏感度為0.519,特異度為0.850,見表2、圖1。
表2 RC相關血脂指標預測STEMI曲線下的面積
圖1 RC相關血脂指標預測STEMI的ROC曲線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冠心病最常發(fā)生的類型。絕大多數(shù)是由于富含脂質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冠狀動脈突然閉塞所致。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血脂各種成分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病中的作用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問題。國外指南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推薦將其作為心血管疾病高?;颊哐芾淼闹饕繕薣4]。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達標的患者就不再發(fā)生急性冠脈綜合征等惡性心血管事件。提示尚存在其它因素與惡性心血管事件有關,國外學者提出殘余膽固醇與該事件有關。
殘余膽固醇是代表了所有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的膽固醇。國外研究表明殘余膽固醇能夠黏附并破壞血管內膜,被單核細胞吞噬后形成泡沫細胞后啟動動脈粥樣硬化早期事件,高濃度的殘余膽固醇可以引起血管壁的炎性反應和細胞免疫應答,使粥樣斑塊變得不穩(wěn)定,加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5]。殘余膽固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通過減少殘余脂蛋白來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大規(guī)模研究均已開展。Anette等[6]人通過計算機斷層掃描冠狀血管造影評估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與殘余膽固醇的情況,結果表明殘余膽固醇水平與冠狀動脈硬化斑塊密切相關。Georg等[7]研究RC與急性心肌梗死的發(fā)病存在相關性且能用于其診斷。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三組ACS患者的TC和RC均高于非ACS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RC與ACS發(fā)病有關(P<0.05)。NSTEMI組的LDL-C雖然低于非ACS組,但是其在非ACS組和STEMI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進一步說明TC、LDL-C、RC與STEMI發(fā)病有關,這在相關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8]。在通過ROC曲線進一步分析其在STEMI中診斷的預測價值發(fā)現(xiàn),RC曲線下面積最大,說明在STEMI中RC的預測價值優(yōu)于TC及LDL-C。
綜上所述,本實驗初步表明了RC同LDL-C、TC一樣,與急性冠脈綜合征發(fā)病相關,為ACS的臨床診斷評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殘余膽固醇在ACS中的具體作用途徑尚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