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璐璐,張春慧,劉春嶺,崔楨,高俊
(1.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鄭州市金水區(qū)南陽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0;2.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于2020年2月11日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河南省鄭州市于2020年1月21日確診第一例患者。1月24日南陽路街道辦事處轄區(qū)內(nèi)10個社區(qū)開始排查武漢回鄭以及武漢接觸史居民,采取居家隔離,隔離期間每天2次監(jiān)測體溫,詢問是否有干咳、發(fā)熱、氣促等癥狀。在居民居家隔離期間進行新冠防控知識健康宣教,使居民掌握正確的防控知識,科學防控。選取鄭州市金水區(qū)南陽路街道辦事處排查到的156名武漢回鄭以及武漢接觸史的居民,為研究對象。在監(jiān)測體溫的同時給予新冠防控知識健康宣教,以探討不同途徑新冠知識掌握情況,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鄭州市金水區(qū)南陽路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2020年1月25日至2月5日排查到的具有武漢接觸史的156名居民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社區(qū)的居民分為2組,對照組78名,男47名,女31名,年齡1-15歲7名;16-20歲9名;21-50歲47名;50歲以上15名。觀察組78名,男35名,女43名;1-15歲8名;16-20歲13名;21-50歲49名;50歲以上8名。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有流行病學史。②所有居民均為認知、意識正常。③所有居民均溝通通暢。排除標準:重復數(shù)據(jù)以及無辨識能力的人群。2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給予體溫檢測、詢問有無干咳氣促、口頭消毒知識普及,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微信視頻、知識鏈接等干預措施。
1.2.1 按年齡階段提供健康教育知識:家庭醫(yī)生應積極學習新型冠狀肺炎防控知識,鑒別網(wǎng)上謠言信息,能夠針對不同年齡居民的特點及心理接受階段,給予合適的防控知識宣教。例如小于15歲的孩子,給予新冠防控知識繪本鏈接,指導家長陪同孩子觀看并講解,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孩子能夠接受并且牢記運用,對于孩子觀看電子設備鏈接時,要告知家長,合理安排觀看時間,避免用眼過度,造成視力損傷。對于21-50歲的居民可推送文字新冠防控知識。50歲以上居民推送新冠防控知識視頻、語音等知識宣教。
1.2.2 心理方面干預:家庭醫(yī)生通過和居民的溝通,應認真觀察分析居民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必要的安慰,通過不同的途徑,讓居民主動告知心理顧慮,及時采取心理干預及引導,幫助居民在隔離期間保持輕松的心情。例如,為居民適當講解一些隔離政策,居家隔離是對當事居民的一種負責任行為,為了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以免居民認為自己就是病毒攜帶者而不能正常出入,產(chǎn)生自卑和敵對情緒。
1.2.3 提供社會支持:居民居家隔離后,生活上需要照顧,例如生活必需品、食材的購買;垃圾的傾倒。因此政府的支持是居民居家隔離順利進行的基礎。家庭醫(yī)生要時刻與街道辦事處社區(qū)工作人員聯(lián)系,告知居民生活需要、困難,多方聯(lián)合解決,消除居家隔離居民的后顧之憂。
1.3 觀察指標。首次與居民溝通時,了解居民的學歷、認知情況、年齡、工作狀態(tài)、居家情況(幾人住、家庭關系等),根據(jù)交談過程掌握居民被隔離時的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居民情況推送新冠防控知識,并且強調(diào)重點內(nèi)容。觀察居民對推送的新冠防控知識的接受程度以及依從性。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設檢驗水準α為0.05,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通過情緒、消毒方法、洗手步驟、新冠傳播途徑掌握程度進行比較 觀察組各種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狀等相關知識,能通過知識普及消除居民的恐懼及緊張,便于居民按照政策進行居家隔離。
居民隔離中期,處于相對平穩(wěn)的狀態(tài),心理有一定的放松,此刻需要向居民推送消毒、防控等方面的知識,并且以短、精、多次的方式進行推送,達到重復記憶的目的,使居民深刻記憶相關知識。
居民隔離后期,已被隔離十天左右,心理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疲憊心態(tài),對解除隔離充滿期待,并且計劃解除隔離后的活動。此期需對居民推送相關防控政策及社區(qū)關于新冠肺炎防控規(guī)定,做好居民解除隔離后的生活指導,使居民能夠遵從防控政策,安心愉快生活。居民被隔離時間較長,往往會出現(xiàn)心理應激反應,作為家庭醫(yī)生,應對居民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對于有精神疾患的居民
表1 2組接受個體健康教育效果接受度比較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均采取了有效的抑制人員流動措施,對于重點地區(qū)的返鄭人員采取了7天或14天的居家隔離措施,并且在家庭門戶上張貼封條,封條上標示清楚隔離起始日和到期日。對于封條的張貼,主要是提醒被隔離人不能擅自出入,第二提醒鄰居注意防范。但這一做法對居家隔離人員造成了心理負擔,也對鄰居形成了恐懼心理[1]。因此更需要對群眾進行新冠知識宣教,使大家正確認識到隔離的意義。
居民在居家隔離期間,被限制出入自由,物資供應是居民生活的保證,因此社區(qū)工作人員應保證物資供應充足、及時[2]。居家隔離家庭的垃圾收集、傾倒、消毒也需要專人負責。使居家隔離的人員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正常生活[3]。各種渠道的新冠疫情報到繁多,各種新冠防控知識充斥著網(wǎng)絡等新媒體,一些謠言在居民中影響極大,因此正確的防控知識能夠使居民達到預防目的。家庭醫(yī)生應該承擔起正確的防控知識傳播和宣教,使居民不信謠,不被錯誤的防控知識誤導。家庭醫(yī)生應根據(jù)居民的認知情況和接受能力選擇合適的防控知識推送模式,使居民易懂、易接受、易實施,達到防控要求。
居民隔離初期,由于剛剛成為密切接觸者或者重點地區(qū)返回者,心理擔憂自己是否被感染,往往恐懼和緊張,對新冠肺炎的初期癥狀很感興趣,并且針對自己身上的某些異常癥狀做比較,十分擔心自己是否被感染新冠病毒,此時應向居民推送新冠肺炎感染途徑、初期癥要增加回訪次數(shù),評估該類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避免居民在隔離期間作出應激行為。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和接觸進行傳播,病毒傳播需要三個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只要切斷傳播途徑就無法傳染,因此有效的防控措施可避免居民感染[4],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以及重點地區(qū)返回者進行居家隔離,即切斷傳播途徑的措施。居民限制外出,封城限制人員流動,可保護未感染者,對病毒傳播起到了節(jié)制作用,抑制病毒進一步擴大感染。在居家隔離期間,應根據(jù)居民的年齡、身體狀況、家居環(huán)境,向居民推送適合的居家運動,使居民枯燥的隔離生活多一點生機。家庭醫(yī)生務必要掌握居家隔離居民是否有基礎疾病或慢性病,做好居家隔離居民服藥的依從性,保證藥物的連續(xù)供應。居民掌握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知識是重中之重,居民若掌握消毒、合理防控的健康教育知識,能有效降低感染率。適當?shù)倪\動指導、心理干預可使居民在居家隔離期間保持愉悅的心情。因此社區(qū)家庭醫(yī)生必須重視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對防控知識的知曉率。
本文對社區(qū)居民在居家隔離中通過不同途徑獲取知識后的知曉率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有針對性、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居民防控知識知曉率較高。我們針對居家隔離居民進行心理情緒疏導、加強雙方溝通交流,加強健康教育、提供社會支持、保證生活供給、充分發(fā)揮政府支持等干預,調(diào)動居民參與積極性,增加居民認識病毒、戰(zhàn)勝病毒的自信心,降低居民對病毒的恐懼感[5-6]。因此,針對居家隔離居民進行健康教育,可改善居民在居家隔離中的心態(tài),提高居民居家隔離管理服從率,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