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丁,周永平
1.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普通外科,江蘇無錫 214000;2.無錫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肝膽外科,江蘇無錫 214000
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中,結腸癌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其患病率及病死率均比較高[1-2]。早期癥狀患者病情較為隱匿,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出現(xiàn)癥狀,如大便次數(shù)增加,伴有黏液且出現(xiàn)血液癥狀,甚至還會出現(xiàn)腸梗阻的情況[3-4]。結腸癌分為右半結腸癌及左半結腸癌,其中,研究顯示,右半結腸癌的5年生存率顯著低于左半結腸癌[5-6],這是因為右半結腸癌存在比較復雜的解剖結構[7-8]。臨床治療中以手術為主,以往采取的開腹手術,手術切口比較大,且對患者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恢復周期長,患者接受度較低,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腹腔鏡技術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且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很多便利,優(yōu)勢突出,患者術后恢復快,受到患者青睞,不過對于右半結腸采取腹腔鏡手術難度比較大,受到解剖關系及切除范圍的影響。國內(nèi)的相關研究也比較少,因此,為進一步探討對右半結腸癌的患者采取腹腔鏡根治術的臨床效果及其安全性,該文方便選取該院2015年2月—2021年2月期間接收的右半結腸癌患者94例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接收的右半結腸癌患者共94例進行研究,以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共47例患者,男27例,女20例;年齡45~85歲,平均(65.36±6.35)歲;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21例,Ⅲ期20例;低分化腺癌20例,中分化腺癌為15例,高分化腺癌為12例。治療組47例患者,男26例,女21例;年齡46~85歲,平均(64.78±6.98)歲;TNM分期:Ⅰ期6例,Ⅱ期20例,Ⅲ期21例;低分化腺癌21例,中分化腺癌為16例,高分化腺癌為10例。兩組患者的基礎性資料經(jīng)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得到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或者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操作指南》(2018年版)中關于該疾病的相關診斷標準[9],該次納入的病歷均經(jīng)過相關病理學檢查,結腸癌檢查結合臨床癥狀得到明確診斷,均為右半結腸癌;②納入的患者均為自愿參加該研究,依從性良好,可進行正常溝通;③患者病灶部位僅局不限于腸壁,無轉移或者侵犯其他組織;④患者符合相關手術指征,無相關禁忌證。
排除標準:①具有相關手術禁忌證的患者;②不愿參加該研究的患者;③伴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④伴有其他惡性腫瘤的患者;⑤伴有發(fā)生遠處轉移的患者或者腫瘤直徑>6 cm的患者。
1.2.1 對照組 該組納入的47例患者手術方式采取常規(guī)的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術前做好相關檢查及相關準備,體位選擇仰臥位,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然后在患者的右側腹直肌上做一個切口,將患者的結腸系膜打開,然后找到并定位病灶位置,徹底清掃血管根部淋巴結,離斷患者的回結腸血管,并在腸系膜上靜脈右側部位結腸癌系膜后葉進行切開,并沿著沒有血管的區(qū)域向頭部分離,直至患者肝臟部位。切除結腸系膜前后葉,徹底對淋巴結進行清掃。同時離斷結腸血管、結腸動脈右支、肝結腸及右膈結腸韌帶,觀察患者腫瘤病灶的情況,將病變的腸管進行切除,最后對其患者進行消化道重建,沖洗患者腹腔,手術完畢,縫合手術切口。
1.2.2 治療組 該組納入的47例患者手術方式采取腹腔鏡根治術,體位選擇頭低腳高位左側平臥位,然后患者雙腿呈現(xiàn)“人字形”。對其麻醉方式為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然后在患者的下腹部進行穿刺,建立CO2人工氣腹,同時在患者的臍部做一個1 cm左右的切口,置入腹腔鏡,在腹腔鏡的輔助下,探查患者腹腔情況,觀察器官及腫瘤的情況,并根據(jù)患者病灶的部位,在患者腹部做3個小切口,作為此次手術的操作孔。①將大網(wǎng)膜推向頭側,向上牽拉患者的橫結腸,向盆腔處推移小腸,在提起其回盲部交界處的系膜,找到腸系膜內(nèi)的血管后,將其右結腸,回結腸及結腸中的血管右側分支根部進行結扎離斷;②對患者病灶處的淋巴結進行徹底清掃,注意從左向后沿著患者胃大彎血管弓的方向?qū)⒒颊哂覀鹊奈附Y腸及肝結腸韌帶進行離斷;③此時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調(diào)整,調(diào)至頭低腳高位,并將患者的橫結腸,大網(wǎng)膜及小腸等進行推移,直至左腹區(qū)域,再打開患者右側的腹膜,沿著其右側結腸后間隙將回盲部,末端回腸及升結腸進行游離,在完全游離右側半結腸后將其病變的腸段進行切除;④對患者的消化道進行重建,在腹腔鏡輔助下仔細確認腹腔內(nèi)是否具有活動性出血,無出血的情況下,沖洗腹腔,縫合患者切口,手術完成。
對兩組患者手術中相關指標進行統(tǒng)計對比,統(tǒng)計對比兩組術后相關恢復指標所需時間及統(tǒng)計并發(fā)癥的情況。手術中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術后恢復指標包括首次下床活動時間、肛門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包括肺部感染、腸梗阻、淋巴瘺。
治療組手術時間(190.24±20.25)min長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55.25±9.55)mL少于對照組,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15.57±3.34)枚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中相關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中相關指標對比(±s)
?
治療組術后相關恢復指標所需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恢復指標所需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相關恢復指標所需時間對比[(±s),d]
?
治療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38%,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對比[n(%)]
結腸癌作為臨床常見病,對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質(zhì)量均具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多采取手術治療,其中,腹腔鏡手術為微創(chuàng)手術,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多,具有很多突出的優(yōu)勢,如術后恢復快,創(chuàng)傷小,安全好等。右半結腸癌手術治療,主要是通過將患者的系膜血管,系膜和結腸相關組織進行游離或離斷的手術方式,是先進行右半結腸的游離還是先對其血管進行游離,具有爭議[10-11]。以往開腹手術雖然具有肯定的效果,不過在治療腫瘤疾病的過程中,其遵循的原則是先處理血管然后再進行腫瘤病灶的處理[12-13]。而在開腹手術中,在腸系膜血管的尋找過程中,需要根據(jù)操作者的經(jīng)驗,進而缺乏一定的準確性,這也造成手術時間的延長[13]。腹腔鏡手術是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定位,進而準確地辨認腸系膜動脈,提高了準確率。此外,在直視的狀態(tài)下,還能夠了解血管的結構,進而對淋巴結的清掃更加徹底,同時,腹腔鏡右半結腸切除術是在結腸系膜與腎前筋膜間之間的間隙入路,進而展開后續(xù)的操作,更加保證了結腸系膜和腎前筋膜之間的完整性,從而提高了手術安全性,這也是患者術中出血量少的原因[14-15]。
目前,臨床上腹腔鏡輔助治療結腸癌,與開腹手術對比,前者是否可以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目前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不過從該文的結果證實,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能夠有效定位,有效結扎其血管根部,并且切除病灶兩端腸管足夠的長度,確保腸系膜游離效果,徹底清掃淋巴結[16-17]。該研究認為該手術方式完全符合腫瘤根治原則,能夠達到和開腹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甚至在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方面,還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患者術后恢復來快。
治療組手術時間(190.24±20.25)min、術中出血量(55.25±9.55)mL、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15.57±3.34)枚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蘇雪彤[18]研究中,腹腔組手術時間(192.25±19.43)min、術中出血量(55.37±8.56)mL、淋巴結清掃數(shù)量(14.32±3.27)枚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的結果一致。由此可知,對右半結腸癌實施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是可行的,由于其切口小,術中出血量也少,對于患者的損傷程度比較輕。治療組術后首次下床活動時間(2.13±1.03)d、肛門排氣時間(2.45±0.88)d、進食時間(2.98±0.22)d、住院時間(7.45±1.12)d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這與崔勇[19]的研究中,腹腔鏡組患者下次活動時間(2.11±1.02)d、肛門排氣時間(2.43±0.97)d、進食時間(2.99±0.24)d、住院時間(7.54±1.11)d均少于對照組的結果一致,由此說明,腹腔鏡右半結腸癌根治術用于治療右半結腸癌治療,效果肯定,能夠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在安全性方面,治療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38%與對照組相近(P>0.05),這與陳健[20]的研究中,采取腹腔鏡組的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7.46%與對照組相近(P>0.05)的結果一致。說明,在安全性方面,腹腔鏡和開腹手術之間差異不明顯,證實了腹腔鏡手術對該疾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過腹腔鏡技術有可能會發(fā)生淋巴瘺的情況,因此,對操作者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避免損傷患者的血管及神經(jīng),從而保證治療安全性。
綜上所述,通過對右半結腸癌的患者采取腹腔鏡根治術進行治療,其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因其微創(chuàng)優(yōu)勢突出,在患者恢復方面優(yōu)于開腹手術,患者出血量少,淋巴結清掃范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