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惠工程師 韋曉璐
(北京市西城區(qū)消防救援支隊,北京 100032)
隨著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現(xiàn)代建筑呈現(xiàn)多樣化、復雜化、大型化特征,這些特征為消防安全工作帶來新挑戰(zhàn),如一些超高層異形、人員密集的建筑很難確定最大人員承載量、火災時疏散人員的最佳疏散口位置及所需疏散時間等。因此,在發(fā)生火災等突發(fā)事件時,如何有效進行人員疏散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1977年,加利福尼亞大學建筑生命安全小組的Larslerup提出“繪圖手則”,它奠定分析火災中人員行為動態(tài)的基礎;1996年,中國香港城市大學S.MLO收集整理部分火災逃生人員的數(shù)據(jù)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可預測火場受困人員反應的模型,以研究火災時被困人員心理對人員疏散的影響。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人們開發(fā)多種疏散軟件和模型用來分析建筑物內(nèi)人員疏散特性,如Stahl開發(fā)的BFIRES-II模型、美國Francis開發(fā)的預測最小理論疏散時間的EVACNET+模型等。目前人員疏散模型有30個左右,如常見的Building EXODUS和SIMULEX,這些模型較系統(tǒng),有各自的參數(shù)和適用范圍,但應用性不強,僅供科研人員借鑒進行二次研究。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可以根據(jù)需要及時調(diào)整疏散過程中人員的行為,并可以在特定情況下利用連接密度計算疏散時間,為相關部門對疏散時間進行估算提供參考。
運用計算機模擬方法研究火災人員疏散問題,通常有2類方式:第一類是在僅考慮火災疏散人員運動軌跡的基礎上建立模型;第二類是在既考慮火災疏散人員運動軌跡,又考慮人員行為的基礎上建立模型。第一類參數(shù)相對確定,主要是建筑內(nèi)部消防設施、疏散人員速度、疏散出口位置和方向等,它雖然簡單直觀,但沒有考慮人員個體差異,所有人都被設定按統(tǒng)一要求進行疏散,這種不考慮人員個體行為差異的模型稱為“滾珠”模型;第二類是在第一類基礎上,除考慮可確定因素,還把每個人的個體差異融入其中,全面考慮火災疏散人員個體差異對疏散時間的影響。這種模型能更真實地模擬火災疏散人員的反應以及疏散時間。
火災中人員的疏散行為復雜,每個人的疏散行為由于個體差異而不同。因此,研究火災疏散人員的疏散行為,既要考慮人的心理因素,也要考慮在特殊環(huán)境下人的社會行為因素。綜上,要建立適合復雜多變情況的模型,需要綜合考慮建筑物、人和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等因素,而傳統(tǒng)人工計算方式很難做到如此巨量運算和數(shù)據(jù)處理。因此,計算機因其計算功能強大、模擬過程逼真等特點在疏散模擬方面體現(xiàn)出其優(yōu)勢。
(1)可選定計算機模擬軟件中的不同算法對火災中人員疏散時可能發(fā)生的不同情景進行分析評估,這種評估有數(shù)據(jù)支撐,算法也可以不斷優(yōu)化,不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因此評估更加客觀準確。
(2)計算機模擬可以研究疏散過程中的特殊現(xiàn)象,分析人員疏散過程中的運動規(guī)律,找出影響疏散時間的關鍵因素。
(3)計算機模擬可以全程直觀地觀察人員的行動軌跡,并得到人員疏散的細節(jié),分析影響疏散時間的因素,從而可在設計階段提供更直接有效的消防安全設計方案。
(4)在建筑物設計過程中,通常都使用比較簡單的方法來計算人員疏散時間,這種計算方法沒有考慮人員行為對疏散時間的影響。選擇合適的計算機模擬軟件,通過二維或三維渲染技術以及人體模型移動處理技術來實現(xiàn)人員在緊急狀態(tài)下避難、逃生等活動。同時,消防監(jiān)督執(zhí)法部門對建筑物開展安全性評估時,也可以把計算機模擬軟件的模擬過程當作評估依據(jù)和衡量指標。
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是坎特伯雷大學在Evacent 4疏散軟件基礎上開發(fā)出的疏散模型。Evacent 4疏散軟件將疏散人群看作一個整體,未考慮個體在疏散過程中的行為差異。而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可以隨時改變?nèi)我馐枭⑷藛T的行為文本,而不需要重新設置數(shù)據(jù),更接近于真實疏散過程。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把人員密度分為連接密度和節(jié)點密度,并將他們作為研究疏散時間的參數(shù),并結合Monte Carlo得出疏散時間分配的可能性。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在模擬時不限制人和節(jié)點數(shù)量,如果計算機運算能力足夠強,就可模擬足夠多的人和節(jié)點,因此,此模型適合模擬計算超高層、復雜建筑中的人員疏散時間。
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把人員密度分為節(jié)點密度和連接密度,如圖1。
節(jié)點密度是一個節(jié)點的平均人員密度,是由一個房間的人數(shù)和地板面積決定(人員密度D
=人數(shù)n
/地板寬W
·地板長L
)。當人群涌向出口,連接密度逐漸增加,節(jié)點密度沒有變化,當連接密度達到特定值時出口變得擁擠,此時連接密度通常要高于節(jié)點密度。圖1 節(jié)點密度和連接密度Fig.1 Node density and connection density
連接密度可能會隨人員年齡和周圍環(huán)境變化而不同,且在緊急情況下由于人群擁擠,連接密度高于非緊急情況。Nelson和Maclennan認為人員密度的最大值是3.5ppl/m,而Pauls認為連接密度的最大值是2.0ppl/m。
運用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模擬計算疏散時間是基于Nelson和Maclennan的流體運動方程。
F
=k
(1-0.266D
)D
(W
-B
)(1)
式中:
F
—人流速率,ppl/min;D
—人員密度,ppl/m;W
—建筑構件實際寬度,m;B
—邊界層的厚度,m;k
—速度系數(shù),為建筑構件的函數(shù)。對于門:取84,一側(cè)的邊界層取0.15m;
對于樓梯:
k
=51.8·(G
/R
)(2)
式中:
G
—樓梯踏步的寬度,m;R
—樓梯踏步的高度,m。利用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模擬疏散時間,在疏散總?cè)藬?shù)不超過500人,疏散門寬度不超過1.6m的模擬結果,如圖2。通過改變連接密度和疏散門寬度(確保疏散門寬不超1.6m的情況下),發(fā)現(xiàn)當連接密度為2.2ppl/m,無論疏散門寬度為多少,模擬的疏散時間與通過流體運動方程計算時間都位于對角線上,即當連接密度為2.2ppl/m時Evacuation NZ模型模擬數(shù)值最接近于流體運動方程計算所得數(shù)值。所以,消防監(jiān)督員日常監(jiān)督檢查過程中或建筑單位內(nèi)部組織疏散演練不方便時,可以通過該連接密度利用流體運動方程估算建筑物疏散時間。
圖2 不同的連接密度的疏散時間Fig.2 The evacuation time gotten by different connection density
某大型超市長、寬、高分別為40、20、5m,有3個安全出口,中間安全出口寬度為3m,兩邊安全出口寬度為1.5m。該超市集購物、餐飲于一體,客流量較大,商品種類繁多,可燃易燃物較多,存在較大火災危險性。超市以400人為基準,根據(jù)多次疏散演練得出平均疏散時間為210s。
緊急情況時,假設有400人從超市向外疏散,形成“過渡排隊等候”現(xiàn)象,即疏散門口已經(jīng)呈現(xiàn)擁堵狀態(tài)。在2個疏散寬度相同的安全出口形成2簇人群,雖然節(jié)點密度沒有變化,但局部連接密度增加,也就是連接密度發(fā)生變化。
設n
為樓梯口排隊人員數(shù)量,其單位時間內(nèi)的變化率為:dn
/dt
=n
-n
(3)
式中:
n
—到達的人數(shù);n
—離開的人數(shù)。(4)
疏散時間t
為:(5)
疏散時間是一個變量,它不僅是連接密度的函數(shù),還受很多不確定因素影響。因此,實例中連接密度為2.2人/m時,計算出疏散時間為194s,即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模擬出的疏散時間為194s。
t
預測。疏散時間即從疏散開始至到達建筑安全出口外的時間。疏散時間由步行時間t
(從最遠疏散點到安全出口所需的步行時間)和人員通過出口滯留時間t
(計算區(qū)域人員從出口全部通過所需時間)構成,即:t
=t
+t
(6)
步行時間:t
=l
/v
(7)
式中:
l
—步行最大距離,m,取50m;v
—步行速度時間,m/s,一般情況下取1m/s。(8)
式中:
p
—人員密度,人/m,取0.9人/m;A
—計算區(qū)域面積,m;N
—出口有效流出系數(shù),取1.1人/m·s;B
—出口有效寬度,m。(2)疏散時間T
。疏散時間有步行時間和出口滯留時間組成,如下:
(9)
計算得T
=131.8s對于同一建筑物,應用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除考慮連接密度外,還考慮疏散人員心理、社會行為等因素對疏散時間的影響。因此,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利用連接密度得出的疏散時間比采用傳統(tǒng)工程算法得出的結果更接近實際。對于滿足一定條件的建筑物可以利用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模擬疏散時間,為消防監(jiān)督人員和單位估算模擬疏散時間提供參考價值。
基于Evacuation NZ疏散模型模擬火災中人員疏散時間,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1)計算機疏散模擬模型在模擬過程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隨時更改疏散人員行為,與傳統(tǒng)工程算法相比,它更接近火災人員疏散的真實情況,因此,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可通過大量模擬和實驗結果對傳統(tǒng)工程算法進行修正。
(2)在今后應用計算機模型進行火災疏散時間的研究時要重視數(shù)據(jù)積累,同時對火災疏散人員行為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