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靜,楊琳琳
(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慢性鼻竇炎(CRS) 是臨床常見病,指的是鼻竇慢性化膿類炎癥,主要表現(xiàn)為頭面部脹痛、嗅覺下降、流膿涕以及頻繁鼻塞等,常為較多鼻竇一同受累[1]。當前,臨床在CRS 治療中多選擇鼻內鏡下開展鼻竇手術,雖能取得一定療效,但術后仍有較高的復發(fā)率[2]。伴隨醫(yī)療技術日漸進步,低溫等離子鼻甲射頻消融術被逐漸用于CRS 治療。該術式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同時術后鼻腔的通氣功能較好,恢復較快[3]。但有關聯(lián)合兩種術式對CRS 的療效研究仍然較少。為此,本文就予以CRS患者鼻內鏡鼻竇術加低溫等離子鼻甲射頻消融術對其嗅覺功能和鼻腔黏液纖毛清除力的影響開展分析,給臨床提供一定指導作用,現(xiàn)闡述如下。
選取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2 例CRS 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劃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1 例。兩組男女比例分別 為30∶21、31∶20;年 齡 分 別 為36 ~60 歲、36 ~58歲,平均年齡分別為(44.65±5.42) 歲、(44.70±5.32)歲;病程分別為1 ~10年、1 ~9年,平均病程分別為(5.12±1.05)年、(5.20±1.12)年。兩組各項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可開展分析比較。本研究得到院內醫(yī)學倫理委員會許可。
納入標準:均與CRS 的診斷標準[4]相符;存在流涕、鼻塞和嗅覺力下降等癥狀,部分患者伴隨頭痛癥狀;開展半年以上保守治療未明顯起效;存在手術指征;術前開展CT 和鼻內鏡檢查,并由同一組醫(yī)生開展手術操作;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有關書面說明。
排除標準:存在哮喘或者鼻部過敏史者;鼻部開展過手術者;存在感染類疾病、免疫缺陷或者惡性腫瘤者;凝血功能存在障礙者;存在嚴重器質類疾病者;存在鼻中隔彎曲或者血管運動類鼻炎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有關檢查,同時術前1 周開始予以醋酸潑尼松片,口服,30 mg/ 次,1 次/d。
對照組于鼻內鏡下開展鼻竇手術,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取仰臥位,行全身麻醉,將頭部偏往一側,于鼻內鏡協(xié)助下將勾突前端黏膜切開,開展骨質分離,將所有病變組織全部清理干凈。術中結合患者具體病情依次將各病變鼻竇開放,對于中鼻甲伴隨息肉樣變化者應切除外側面,并保留內側面;對于鼻道存在息肉增生者需將息肉完全清除干凈;對于鼻竇中存在無法逆轉病變者需完全清除所有病變組織。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開展低溫等離子鼻甲射頻消融術,具體操作方法如下:結束鼻內鏡手術之后,通過低溫等離子Ⅱ型治療儀( 美國杰西公司) 處理患者的中鼻甲和下鼻甲。首先,于鼻內鏡下依次給對側的下鼻甲上、中、下三點開展消融處理,并用40 ~70℃溫度將病變組織切除;將下鼻甲的肥厚位置消融到滿意的大小之后,選擇等離子刀頭進行電凝止血;若存在顯著的息肉樣變化,需開展切除,并選擇等離子刀頭進行電凝止血。然后,對剩余的中鼻甲肥厚組織開展處理。最后,予以下鼻甲雙側骨折外移手術。
術后兩組予以膨脹止血海綿和紗條填塞等處理,常規(guī)加用抗生素以防感染,并告知患者定期前往醫(yī)院接受復診。
治療有效率。分別對兩組開展長達6 個月隨訪,期間均未出現(xiàn)失訪現(xiàn)象。療效評定標準如下[5]:鼻腔暢通,竇口的開放情況良好,且下鼻甲縮小,不存在膿性分泌物為痊愈。鼻腔的通氣情況尚可,下鼻甲縮小,有較少的膿性分泌物存在為顯效。鼻塞等癥狀無任何改善或者加重,下鼻腔無縮小,存在較多的膿性分泌物為無效。治療有效率=( 痊愈+ 顯效)/ 總例數(shù)×100%。
嗅覺功能。分別于術前和術后6 個月,對兩組的嗅覺功能開展評定[6],Ⅰ級:嗅覺完全正常;Ⅱ級:嗅覺存在輕微受損;Ⅲ級:嗅覺存在中度、重度受損或者完全喪失嗅覺。統(tǒng)計兩組各級人數(shù)占比。
鼻黏液纖毛的清除功能。分別于術前和術后6 個月,通過糖精實驗法對兩組鼻黏液纖毛的清除功能開展評定,方法如下:放置糖精到下鼻甲離頭端的1.0 cm 位置,間隔30 s 開展1 次吞咽,詳細記錄兩組患者的清除糖精時間、纖毛清除速度和纖毛清除率等。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 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術前,兩組嗅覺功能分級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6 個月,觀察組的嗅覺功能分級中Ⅰ級比例高于對照組,Ⅱ級以及Ⅲ比例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術前,兩組清除糖精時間、纖毛清除速度及纖毛清除率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術后6 個月,觀察組的清除糖精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纖毛清除速度及清除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兩組治療有效率對比[N=51,n(%)]
表2 兩組術前及術后6個月的嗅覺功能對比[N=51,n(%)]
表3 兩組術前及術后6 個月的鼻黏液纖毛清除力對比(N=51,± s)
表3 兩組術前及術后6 個月的鼻黏液纖毛清除力對比(N=51,± s)
注:和同組術前對比,①P <0.05。
時間/min 纖毛清除速度/(mm·min-1) 纖毛清除率/%術后6 個月 術前 術后6 個月 術前 組別 清除糖精術前 術后6 個月觀察組 34.65±3.78 16.05±1.20① 3.45±0.52 12.78±0.65① 47.02±7.28 80.95±6.45①對照組 34.72±3.50 21.34±2.35① 3.58±0.45 6.95±0.42① 47.14±7.15 68.12±5.26①t 0.097 14.317 1.350 53.799 0.084 11.009 P 0.923 0.001 0.180 0.001 0.933 0.001
CRS 是耳鼻喉科常見疾病類型之一,近年來,伴隨環(huán)境污染程度不斷加劇,CRS 患病人數(shù)也在逐年增加。該病有著病程較長、容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會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帶來一定不利影響,同時能加重呼吸道感染癥狀,病情嚴重者可產(chǎn)生顱眼肺并發(fā)癥,造成視力變化,少數(shù)甚至因感染加重而死亡。因此,疾病一經(jīng)確診后需及時予以有效治療。
當前,鼻內鏡下鼻竇手術是CRS 的主要治療方式,但結合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CRS 患者多伴隨程度不一的下鼻甲肥大,若處理不徹底,其癥狀則無法獲得有效緩解。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是臨床新型微創(chuàng)術式,其通過較低溫度切除組織,能避免給組織帶來熱損傷,已被廣泛用于耳鼻喉科領域[7]。羅敏[8]等對80 例CRS 患者進行研究,鼻內鏡組予以鼻內鏡手術,聯(lián)合組予以鼻內鏡加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最終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組的治療有效率高達92.86%,顯著高于鼻內鏡組的76.32%。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2.16%) 顯著高于對照組(74.51%)。這和羅敏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聯(lián)合療法效果更佳??紤]原因是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能經(jīng)減容黏膜以下組織,增加氣道腔內徑,緩解鼻腔中的黏膜受損,和鼻內鏡術式聯(lián)用不僅能發(fā)揮出鼻內鏡術式優(yōu)點,還能彌補其缺陷,使得手術在將病變組織切除的同時,對下鼻甲功能起到良好保護作用,進而促進療效提升。鼻腔黏液的纖毛系統(tǒng)屬于上呼吸道一個重要防御機制,經(jīng)纖毛活動鼻腔黏液可對鼻腔開展保護與清潔,若功能低下則易引發(fā)各類鼻部疾病。嗅覺能力屬于機體一項重要感覺功能,有著提升食欲、分辨氣味和識別附近環(huán)境等功能,若伴隨鼻部疾病,可導致嗅覺功能降低。本文結果發(fā)現(xiàn),術后觀察組的嗅覺能力和纖毛清除率比對照組改善更明顯,分析原因是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可對鼻腔黏膜的神經(jīng)分泌以及感知功能起到較好保護效果,防止對鼻腔中的黏膜組織帶來直接性損傷,有助于術后鼻黏膜恢復,并確保良好的鼻腔通氣。
綜上所述,予以CRS 患者鼻內鏡鼻竇術加低溫等離子鼻甲射頻消融術能改善其嗅覺功能和鼻黏液纖毛的清除功能,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