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英
摘要: 若想做一個學生喜愛的班主任,若想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建立友誼,打好“親和力”這個品牌是相當重要的。親和力與一個教師的教學觀、學生觀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體現(xiàn)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親和力更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必備條件之一,在班級的管理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在人格魅力方面也感染著學生。但許多教師認為教師的親和力就是取悅學生的能力,就是在與學生的管理中信守“學生無錯、學生無過”的和氣關系。針對此誤區(qū),筆者借此談談班主任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好“親和力”呢?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的呢?
關鍵詞:班主任;親和力;運用與管理
在家庭中,我們希望我們的媽媽都是慈母;在班級中,學生們都希望班主任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以我之見,慈母和和藹可親的人,最起碼是一個有親和力的人,而不是天天板著臉冷冰冰,經(jīng)常訓斥學生的人。我們也都知道:班主任是一班之“家長”,起到管理班級的核心作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直接決定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更關系到良好班級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構建。一個有親和力的班主任必須具有高尚的人格和較高的學術水平,這一點毋庸置疑。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關鍵就是要有親和力,無論是在處理班級的棘手問題,亦或面對難以溝通的學生,都不能擺出一副訓人的樣子,將“特權”凌駕于學生之上,使學生害怕,甚至產(chǎn)生仇恨。
“親和力”是染料化學的常用術語,《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第5版)將其本意解釋為“兩種以上的物質結合為化合物時互相作用的力”。顯然,已經(jīng)拓展了這個概念,并將之賦予了精神的、富有生命的內(nèi)涵,即:“親和力”并不僅僅是一種物理性質的“力”,而是已演化成一個人的能勝任某項任務的主觀條件——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能使人產(chǎn)生親切而友好、平和而舒暢的積極態(tài)度。這里的物質我們不妨定義其為“教師”和“學生”吧,只有教師和學生發(fā)生“化合作用”,才能融為一個整體,即“班級”。而我們今天所討論的教師的“親和力”主要源于:一是在大量的“學生所喜愛的的教師”調查中,主要是源于對“親和力”語素的喜愛;二是借用心理學中的解釋—— “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xiàn)的親近行為的動力水平和能力”,認為親和力應是教師必備的素質。[1]三是認為教師親和力是一種協(xié)調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力量,是教育教學的生命線。[2]那班主任怎樣才能恰如其分地運用好“親和力”呢?
一、必須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注意每一個學生,關懷每一個學生,并且以關切而深思熟慮的謹慎態(tài)度對待每個孩子的優(yōu)缺點,這是教育過程的根本之根本”。教育理念的核心應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我將教育理念簡化為:教育學生成為一個能適應社會、并能被社會所用的人。帶班以來,我一直倡導學生要做個有“愛”的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自我接手班級伊始,就在班上宣揚“家”的理念,把所帶的班級定義為一個有愛的“大家庭”并教導學生們:在這個大家庭里,我們都是有緣聚在一起的兄弟姐妹,我們要在生活上、學習上互相幫助,相互監(jiān)督!家人似的相處讓我們彼此在校園的生活溫暖、熱情。課堂上能與學生自由交流,給學生留下自主發(fā)揮的空間;課后與學生打成一片。正是因為這種親人般的愛,讓我們有了家的親切感,打破了以往純粹的、簡單的師生關系。除此之外還鼓勵學生們多做好人好事……凡此種種,無不讓學生們在關心他人的同時也增加了強烈的愛心和同情心以及責任心!實踐證明,正確的教育理念能端正學生們的態(tài)度和觀點,提高他們的素養(yǎng)。
二、以人為本,傾注師愛
尊重每一位學生是學生與我們交流的前提,“以人為本”是我們的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石,同時這也是對我們每一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育是心靈的藝術。如果我們承認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這樣老師才會產(chǎn)生熱愛之情。學生不僅僅把我們當做老師,更會把我們當成他們的大哥哥.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在“愛”的感召下,還有什么困難不能夠克服呢?記得剛開始,我經(jīng)常找班里謝某的"茬",許多事情本來其他人都能夠做的,我會故意找他,給他表現(xiàn)的機會,他也會把握,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他的精神狀態(tài)好多了,敢于主動的問題了,平時也會主動和同學在一齊玩了,心中已經(jīng)沒有了那種覺得自己是班級最低分入校而感覺怯弱了。我覺得這一個階段是謝某之后進步的關鍵,只要教師敞開心扉,大膽嘗試,以關愛之心來觸動他的心弦。“動之于情,曉之于理”:用師愛去溫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說服他,從而促使他主動地走上來。心敞亮了,學習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嗎?
三、做個值得信賴的“指向燈”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都有一種要使自己正確的需要”,當一個人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時,人們就容易接受他。事實上,課堂上的侃侃而談往往能讓老師看到學生眼中閃爍的敬佩之光,從而使教師平時的說教具有了較強的說服力。同時,班主任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其他知識。如在建班初始,我就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和比賽,并利用休息時間親自參與到其中。為了讓新生在升入初中的第一個校運會不留遺憾,我便絞盡腦汁:以初中生要“爭做新時代的好少年”為主題,引導孩子們齊心協(xié)力制作了架“夢想號”飛機,載著七(三)班這個大家庭在知識的太空中快樂地遨翔。因為我班的班班訓是:我讀書,我快樂,我進步,我成長。果不其然,整個七年級唯獨我班獲得了全校入場式三等獎。當其他班級投來羨慕和驚奇的目光時,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孩子笑得是那么的燦爛和自信。一個學期來,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我班獲得了廣播操比賽年級第一;期中考試年級總分第二;在75周年校慶中以鄧昊等同學表演的小品《路過的好人》獲得了全校二等獎。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眼中的我應是他們能依靠的“指向燈”;多元的知識涵養(yǎng)能使學生對你產(chǎn)生欽佩之情,而欽佩之情顯然是產(chǎn)生“親和力”的重要前提。
參考文獻:
[1]蔡偉 親和力 教師最基本的素質【N】中國教育報 2001-7-22
[2]桂斌 談談教師的親和力【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 2007(1)
[3] 葉奕乾主編 心理學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8
[4] 黃國漳 蘇國炎主編 教育學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2
[5] 李芳主編 班主任工作的30個典型案例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