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紅
原題呈現(xiàn)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丙吉是西漢名臣。有一次,丙吉外出,碰上有人在打群架,死傷慘重,丙吉經(jīng)過時卻不聞不問,掾史對此感到非常奇怪。丙吉向前走,碰上有人趕牛,牛喘氣吐舌,丙吉停下來,派騎吏問:“趕牛走了幾里路?”掾史認為丞相前后失問。有人因此指責丙吉。丙吉說:“百姓斗毆死人,有長安令、京兆尹處理,我作為丞相只一年一次檢查他們的政績優(yōu)劣,上奏皇上或賞或罰而已。宰相不過問小事,但春日未熱,牛喘氣吐舌,恐季節(jié)失調,又有什么災害,好預先防備,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過問?!鞭蚴凡判姆?,認為丙吉識大體。
班級要舉行一場辯論賽,辯論雙方需對丙吉做法持贊同或反對觀點。請結合上述材料,選擇正方或反方寫一篇辯論陳詞,為自己的觀點進行辯護。
要求:觀點鮮明,理由充分,符合文體要求,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點撥】
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屬于歷史故事性材料,要求寫一篇辯論稿,屬于應用文文體寫作。整體與2020年全國卷Ⅰ作文相類似,同為“歷史故事性材料+情境設定+應用文寫作要求”的模式,相較于傳統(tǒng)材料作文,這種模式能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融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做到聯(lián)系現(xiàn)實學以致用。那么怎樣才能寫出一篇成功的辯論稿呢?
一、確定辯論身份(正方或反方),明確行文立意。
通過壓縮信息可以總結出材料中主要事件為“丞相關注趕牛人而忽略百姓斗毆”。選擇正方可根據(jù)丙吉說的話立意為:明確管理邊界,嚴守自身職責定位;從掾史對丙吉的評價還可立意為:做事知輕重,識大體。選擇反方可從“大事”和“小事”兩個關鍵詞分析,無論事情大小,都關系到百姓生息,只要是官員,都應該給予管理,丙吉卻前后失問,過問“牛喘氣吐舌”而忽視“百姓斗毆”,因此可立意為:事無大小,都是民生;管理有邊界,責任無邊界;過度理解自身職責,雖不越位,但會缺位。
二、合理創(chuàng)設辯論情境,營造代入感。
首先,要突出文體特征,滿足辯論稿的格式要求。除了通過稱呼、辯論身份、觀點的提出等營造辯論氣氛之外,中間行文還可以適當設想對方可能會有的看法,進而增強辯論色彩,但要注意合理性,不可猜想過度,推斷不合理,給人“站不住腳”之感。
其次,文章要以理服人,但又要避免一味個人說理。能用事實說話,是增強辯論稿說服力和感染力的不二選擇。所用素材可以是與現(xiàn)實緊密相連的新聞時評類,亦可以是課本教材中的經(jīng)典,還可以是詩句警語格言類,無論哪一種,使用恰切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說理效果。在行文過程中要適當運用正面反駁法和歸謬法等邏輯分析方法,來增強文章的辯論色彩。
原文呈現(xiàn)
“分外之事”,行之至善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高三(17)班 馬緒晴
(題目中的“分外之事”表意不明確,因為分外之事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小事,沒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來擬題,顯然觀點不突出。)
主持人、對方辯友:
大家好!我是今天辯論的反方代表。我方觀點認為,丙吉的做法欠妥,(“欠妥”一詞表意含糊。)具體理由如下。(首段中能亮明自己身份還不錯,但觀點的陳述不夠完整規(guī)范,“丙吉的做法欠妥”這只是觀點中的一個小前提,缺少有力的提煉和概括。)
首先,制止群架并不能算作他不該管的“小事”。(第一個分論點看似有,但不透徹,沒有說出真正反對的理由。)依他而言,丞相檢查長安令、京兆尹政績優(yōu)劣,而此時光天化日之下民眾斗毆,卻無官吏阻攔,不正暴露了此地治安管理之不足嗎?(前后句子缺乏邏輯性。)哪怕僅從他的職分而言,此事也與他相關,斷不該不聞不問。如若該地混亂不堪,一年一度的政檢卻顯示此地治安良好,丙吉以自己只需檢查為由便置之不理,豈非形式主義、表面履職?不借眼前實景析別政績,反而顧惜表面文章,實非賢相之舉。(猜想缺乏合理性。)
其次,丞相作為三公之首、百僚之長、皇帝政務最需依助的人,他的任務不應只局限于下審百官、上報天子,應當心懷天下、關切所有方面的民生福祉。(此句確為反方觀點的一個支撐理由,但作為一個分論點,句子稍顯過長。)
簡而言之,即使所遇之事并不在律法所規(guī)定的他的職責之內,也應懷著更具外延的責任意識,做有利于百姓國家的善事。一個家庭的好子女是什么樣的?關懷父母的身心健康,主動分擔家務;一個學校的好學生是什么樣的?勤勉學習,團結師友;一個國家的好公民是什么樣的?遵紀守法,伸張正義;一個政府的好職員是什么樣的?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這段排比看似有理,實際上前三個句子與所要論述的話題沒有必然聯(lián)系。)堅守法定職責,只是做到了“合格”,而優(yōu)秀的人對自己的定位當不止于此,丙吉應拋開“責任”的狹隘定義,在履行好職分之內的事以外,多謀民生之利。從牛喘氣吐舌判斷可能季節(jié)失調,從而防范災害,是為國為民;制止斗毆、維護秩序,同樣是國家社會層面的需要。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丞相對此置若罔聞,久而久之,秩序當何?制止亂象,利國利民,何故不為?
即使丙吉沒有丞相的身份,也不可袖手旁觀;即使是普通的民眾,見到死傷慘重,凡有良知與道德,怎能拂袖而去?(這個角度分析固然可以,但仍然缺乏概括力。)《戰(zhàn)國策》有載:“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曹劌沒有出謀劃策的義務,但依舊面見國君,徒為國家之利、為百姓安危。(病句。)在這樣的時候,一個人不該過分強調名義上的自己“應該做什么”,而應摒棄“小我”的既定義務,追求“大我”的道德?lián)敗?/p>
如果從冰冷的規(guī)則來說,(規(guī)則和職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丙吉或許是對的。但人非草木、非尋常牲畜,應活出道德的溫度。用“分外”的高標準嚴格束己,而不只是局限于滿足外界所強施的硬性底線足矣。丙吉應伸出他的雙手,讓自己的百姓少幾分傷害。(結尾有扣題意識,但使用的關鍵詞不夠準確,故有說理不深刻之感。)
綜上所述,我方堅持認為丙吉的做法不應被提倡。
我的發(fā)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病因診斷】
1.立意不夠精準。沒有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大事”和“小事”分析,而是使用了“分內之事”和“分外之事”構思文章,結構安排不合理。
2.文章以個人說理為主,略顯平淡,不夠具有說服力。
【升格建議】
1.要具有“原詞意識”,觀點應明確而精準。從丙吉的話“宰相不過問小事,但春日未熱,牛喘氣吐舌,恐季節(jié)失調,又有什么災害,好預先防備,這是三公要管的大事,因此過問”可看出他認為百姓斗毆是小事,不需要丞相這種高官去過問,可以從這個角度去反對丙吉的做法,因為民生無小事,有疫情是大事,有死傷就不是大事嗎?所以可以從職務有高低,責任無大小的角度立意。
2.用事實說話,有理有據(jù)。刪除一些冗繁的個人說理部分,加入一些鮮活的素材,在寫作中,正反面舉例,殊途同歸,有利于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同時將論點下面的理由分別進行提煉概括,讓語言更精練而具有針對性。
升格作文
職位有高低,責任無大小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高級中學高三(17)班 馬緒晴
(題目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采用對比手法,開門見山,觀點明確,先聲奪人。)
各位評委、對方辯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辯,我方反對丙吉的做法,我方的觀點是:職位有高低,責任無大小。理由如下:(稱呼的改變更貼合辯論賽的情境,觀點的陳述規(guī)范而明確。)
首先,將大小的概念加之于民生問題,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第一個分論點直擊材料,分析透徹,語言簡練。)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一場山洪的到來,往往以幾顆沙石的滾落為預兆。丙吉看到了牛吐舌可能帶來的災害,卻沒有意識到群架后可能有更嚴重的連鎖反應?!吧嫌泻谜撸卤赜猩跹烧咭??!鄙頌樨┫鄬Υ藚s視若無睹,豈不是更加助長了違法者的囂張氣焰?更何況眼前群架所致死傷慘重的后果,難道還比不上一場可能到來甚至不會到來的災害?
自古以來,儒家的傳統(tǒng)思想就是“愛民生,惜民力”,宋仁宗曾在少年時見到被強占商鋪的百姓而為其打抱不平,留下仁德美稱。君主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丞相呢?僅從他的職分而言,此事也與他相關,斷不該不聞不問。如果將民生之事劃分三六九等,則必將怨聲載道,國之危矣。(加入宋仁宗少時例子,使說理變得生動了許多。)
其次,職位有高低,責任無大??;百官之首,更應心系蒼生,肩負天下。(分論點采用對比式的句式,簡潔有力。)
我請對方辯友思考一個問題:現(xiàn)代社會,一個政府的好官員是什么樣的?恐怕對方辯友也會同意“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這一根本衡量標準。(主動創(chuàng)設辯論情境,增強文章真實性和感染力。)那么何謂對人民負責?我方認為堅守法定職責,只是做到了“合格”,而優(yōu)秀的官員對自己的定位當不止于此。同樣,丙吉作為一朝丞相,也應拋開“責任”的大小限定,在履行好職責之外,多謀民生之利。從牛喘氣吐舌判斷可能季節(jié)失調,從而防范災害,是為國為民。那么制止斗毆、維護秩序,就不是對百姓負責了嗎?同樣是國家社會層面的需要,丞相對此置若罔聞,久而久之,秩序當何?制止亂象,利國利民,何故不為?(用現(xiàn)代社會形象做類比,有利于引發(fā)共情;多用問句,增強氣勢。)
最后,人與人的黏度決定社會的溫度,統(tǒng)治者對百姓的態(tài)度決定國家的高度。(語言表述形象、生動,作為第三個分論點,總結提升,恰到好處。)
見傷而不問是有失同理心與責任感的表現(xiàn)?;赝麣v史,為人稱頌的官吏文人,無不將為國為民的情懷演繹得淋漓盡致:敬佩于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襟;感嘆于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偉岸情懷。放眼當下,扶貧已悄然迎來了收官之年。在完善基礎設施時,扶貧干部因地制宜無私奉獻,在人口調查時,扶貧干部細心周到處處不忘關心百姓。扶貧干部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在完成心系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這件大事。(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事例豐富,句式整齊,頗有力度。)
“亡國者必先亡其民,進而敗其事,事不遂其盛衰矣?!敝挥猩鐣芾碚咭灰曂?,愛民教民養(yǎng)民,才能使國家昌盛,海晏河清。因此我方認為職位有高低之分,責任無大小之別。
綜上所述,我方認為丙吉的做法并不恰當,是失職行為。
我的辯論陳詞結束,謝謝大家?。ㄊ孜舱諔?,渲染辯論氛圍。)
【升格總評】
文章升格后,觀點明確,思路清晰。辯論稿的文體特征體現(xiàn)明顯,合理創(chuàng)設辯論情境,有效提升文章的生動性和感染力。做到了用事實說話,有理有據(jù),各類素材靈活運用,聯(lián)系現(xiàn)實,說理深刻。